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2020-2021学年下学期四川省各地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选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2020-2021学年下学期四川省各地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选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7 15:2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练习题
1.(2021·四川省荣县中学校八年级期中)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又分地"的意义是(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2021·四川·自贡市第二十八中学校八年级期中)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口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D.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
3.(2021·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①实行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21·四川成都·八年级期中)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人民公社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公私合营
5.(2021·四川·攀枝花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春联也反映了时代的气息。下列春联应该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是
A.大锅饭山穷水尽,责任制柳暗花明
B.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
C.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D.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
6.(2021·四川绵阳·八年级期中)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迅速崛起,成为农民致富新路的是
A.国有企业 B.农村乡镇企业 C.私营企业 D.个体企业
7.(2021·四川·自贡市第二十八中学校八年级期中)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8.(2021·四川成都·八年级期中)小宇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课题,收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公司”等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可以看出,他的研究性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国有企业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2021·四川成都·八年级期中)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对这句话最完整、最本质的理解是( )
A.改革就是第二次民主革命 B.改革就是加快经济建设
C.改革就是加强法制建设 D.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0.(2021·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从1985年开始全面展开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建立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结构 B.国有企业改革
C.实行新的工资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1.(2021·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八年级期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加入世贸组织 B.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2021·四川遂宁·八年级期中)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下列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
①农业合作化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1950年土地改革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21·四川·自贡市第二十八中学校八年级期中)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14.(2021·四川遂宁·八年级期中)《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当年搞合作化时,田福堂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散伙”后的农村政策与之前相比
A.土地所有制改变
B.农村经营方式改变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不变
D.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15.(2021·四川遂宁·八年级期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有关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②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④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2021·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八年级期中)下面是李小花同学进行主题式复习时整理的图片。据此判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现固 B.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会议
C.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成就
17.(2021·四川成都·八年级期中)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8.(2021·四川·自贡市田家炳中学八年级期中)1979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增长6倍多。这种增长主要是因为:(  )
A.打土豪,分田地 B.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了人民公社 D.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19.(2021·四川成都·八年级期中)海尔集团是当今家电行业著名品牌,但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海尔集团前身)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为企业包销产品
C.实行联产承包 D.企业全面私有化
20.(2021·四川广安·八年级期中)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21.(2021·四川绵阳·八年级期中)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为77.6%,集体企业所占比重为22.4%;2002年年底,国有企业占比为40.8%,集体企业占比为8.7%,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占比为50.5%。这一变化说明
A.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B.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对外开放带动经济发展
22.(2021·四川·攀枝花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下表是首钢1978年至1991年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出现表中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首钢改革与发展成就
年份 1978年 1991年 倍数
销售收入 14.51亿元 91.4亿元 6.3倍
实现利税 4.35亿元 29.26亿元 6.72倍
实现利润 2.99亿元 23.6亿元 7.9倍
A.环渤海经济开发区设立的推动 B.企业分配制度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3.(2021·四川广元·八年级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使企业成为各级行政机构的附属物,国营企业内部缺乏劳动积极性,为改变这一状况,国营企业实行( )
A.公私合营 B.经营承包责任制 C.中外合资经营 D.和平赎买
24.(2021·四川乐山·八年级期中)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5.(2021·四川成都·八年级期中)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表明中国将要建立( )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6.(2021·四川眉山·八年级期中)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建立经济特区
27.(2021·四川成都·八年级期中)在江西南昌市郊有一条“小平小道”,邓小平在那里走了三年多。邓小平的夫人说:“从小平小道延伸出去的是一条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事实证明,小平小道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地。奏响改革序曲的是( )
A.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 B.深圳——经济特区的窗口
C.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香港——“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28.(2021·四川绵阳·八年级期中)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2020年2月25日,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脱贫基础】
材料一:辽宁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由分到合】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新的创举】
材料三:1978年11月24日晚,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的“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 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告别皇粮】
材料四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从 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从此,中国农民告别绵延了二千六百年的“皇粮国税”。
【脱贫攻坚】
材料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因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并强调“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1)根据材料一中“我们(农民)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什么?说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实现广大农民的梦想所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小岗村的“生死状”,让邓小平从这件事看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那么“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的措施是什么?这个措施对应中国摆脱贫困有何作用?
(4)一般认为我国“皇粮国税”的农业税收开始于什么时候?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历史与现实,你认为2020年中国最终能摆脱绝对贫困的原因有哪些?
29.(2021·四川成都·八年级期中)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南昌市人民政府在1950年11月17日发给农民万玉秀的土地所有权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给万玉秀土地所有权证的法律依据。谈谈土地所有权证的发放对我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第一,主要原因是农村土地改革后,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与此同时,尽管政府又大力引导农民进行了互助合作,但是,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媕娿,国家结商品粮和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日益严重……
——《1953年我国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急迫性,以及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的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
材料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反映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运动。
材料四: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的部署。之后,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政策的。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一一“五个一号文件”。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并谈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五:(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5)依据材料五,指出党为达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农业农村实施的战略。
30.(2021·四川遂宁·八年级期中)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1.5 54.8 7.9 8.6
(1)观察上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是建国初期哪一运动?该运动主要在什么地区进行的?其实施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对我国工业化建设有怎样的意义?材料二 看图说史
(2)上述图片呈现的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的完成什么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出现了搞“包产到户”的典型?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实施有什么积极作用?
(4)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31.(2021·四川广元·八年级期中)中央电视台政论片《复兴之路》,为我们展现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的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阅读下列解说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
材料二:社会主义改造将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由此开始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材料三: 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
材料四: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1)材料一中“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依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哪一文件进行的?此次改革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为什么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
(3)材料三反映哪一历史事件?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
(4)“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十年前分田地指的是土地改革。三十年后又分地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公有制,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此题选D。
2.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选B。
3.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病,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单一等缺点,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因此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都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排除选项①,土地改革之后还是土地私有制;只有选项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4.C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内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项符合题意;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 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农业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1958年党和政府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ABD三项,故选择C。
5.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因此春联应该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是“大锅饭山穷水尽,责任制柳暗花明”。选项A符合题意;“大跃进快马加鞭”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相关,B排除;“人民公社是桥梁”与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运动相关,C排除;“新中国情满未来”与新中国成立相关,D排除。故选A。
6.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我国开始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B项是对农村经济进行的改革;CD项属于对外开放的范畴。A项符合题意,故选A。
8.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主要体现在对所有制、政企分开和分配制度三方面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由题干中给出的“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课题是国有企业改革,C符合题意。ABD项都是关于农村方面的政策,与题干“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公司”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9.D
【解析】
邓小平之所以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10.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围绕所有制结构、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改革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故选B;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新的工资制度均属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内容,故排除AC;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故排除D。
11.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吧,1992年召开了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项D符合题意;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A;B项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进行的改革;C项是1985年对城市进行改革的内容。故选D。
12.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因而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是①③④,故C正确;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②与题意不符,故含有②的选项ABD错误。综上答案C。
13.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济体在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促进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不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是1983年,C项不符合题意;1980年,国家没有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年搞合作化时,田福堂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是指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国家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合作经营;“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分田到户、自负盈亏;因此“散伙”后的农村政策与之前相比,体现农村经营方式的改变,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选项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不变、选项D农民生活水平下降,不符合史实。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5.D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以①④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不符合题意;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使得农业获得大丰收,随后这一政策在全国推行,这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选D。
16.C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1950年开始的土地革命,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实行农民阶级的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在我国延续了数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1953-1956年实行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政府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道路,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第三幅图片反映的是50年代后期实行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人民公社范围内把贫富拉平,搞平均分配,对生产队的生产资料、劳动力、产品以及其他财产无代价地上调,掀起了股“共产风”;第四幅图片反映的是1978年之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所以这反映了同一个主题是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C项正确。图片没有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现固,也不是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会议,故A、B不符合题意;只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其他都属于改革开放之前的,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项。
1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中实行的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中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即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18.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激发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结果,1979年,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增长6倍多,故D符合题意;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的口号,故A不符合题意;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建立了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故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A
【解析】
依据题干“1984年、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体现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前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1984年,我国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A符合题意;为企业包销产品不符合改革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C不符合题意;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企业全面私有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D
【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从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D项正确;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没有涉及到政府、企业的关系,排除AB两项;“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涉及到企业管理、分配方式,与民主、法制建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1.C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1978年公有制企业是占绝对的多数,而到了2002年出现了大量的个体企业,反映出我国所有制形式多样化的特点。选项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并没有反映出经济模式的变化,排除A;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应该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而材料中的变化应该是从1978年就开始了,排除B;材料看不出对外开放的特征,排除D。
22.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91年,首钢的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实现利润比1978年都有大幅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我国从1984年开始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国有企业改革,首钢就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经过改革,国有企业实现了各项指标的大增长,故选项D符合题意;环渤海经济开发区设立的推动与题干表格内容无关,A不符合题意;企业分配制度改革与题干表格内容无关,B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题干表格内容无关,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3.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B符合题意;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的方式,A排除;中外合资经营不是“国营企业”改革的措施,C排除;和平赎买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的政策,D排除。故选B。
24.C
【解析】
根据材料中“1984年”“将‘松绑’风吹向全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我国开始了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这与材料中的“松绑”相吻合,故选C;材料中的“松绑”指的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而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故排除A;1984年国企改革刚刚起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并未完全分离,故排除B;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
25.C
【解析】
根据“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表明中国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C符合题意;我国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A排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之前实行,B排除;1978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排除。故选择C。
26.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A符合题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在1978年,B排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C排除;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建立经济特区是1978年之后,D排除;故选A。
27.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中国农民为“奏响改革的序曲”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C正确;井冈山属于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地方,排除A;“深圳——经济特区的窗口”属于对外开放,排除C;“香港——“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与祖国的统一大业有关,排除D。故选C。
28.(1)拥有土地;土地改革(土改)。
(2)使农民土地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障农民权益,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劳动生产力。
(4)春秋时期。
(5)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国家表述,官方语言)。或者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党的安排部署,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有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踏实地执行各项扶贫政策,有一大批不怕牺牲的帮扶干部抓好落实,如黄文秀等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更有整个社会包括贫困户都在积极努力。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农民实现了拥有土地的梦想。中央人民政府为实现广大农民的梦想所采取的措施是实行土地改革。1950年,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了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根据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农民土地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3)依据材料“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78年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早在春秋时期鲁国就开始实行了初税亩,根据土地数量进行收税。
(5)依据材料“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因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三大改造时期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农民土地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结合所学可知,2020年中国最终能摆脱绝对贫困的原因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国家表述,官方语言)。或者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党的安排部署,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有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踏实地执行各项扶贫政策,有一大批不怕牺牲的帮扶干部抓好落实,如黄文秀等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更有整个社会包括贫困户都在积极努力等。
29.(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任答一点)
(2)急迫性: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只要答出进行农业改造原因或目的的都可以给分。)
生产资料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凡答成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或集体所有制的也给分。)
社会性质变化: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3)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会化运动
(4)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②促进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促进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③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答到其中1点即可)
(5)战略:乡村振兴战略。
【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是农民分得土地的法律依据;根据所学可知,它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可知,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根据所学可知,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性质变化,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图片可知,图片1反映了是大跃进,图片2反映的是人民公社会化运动。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一号文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可知,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所学可知,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促进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5)根据所学和材料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知,为达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农业农村实施的战略是,乡村振兴战略。
30.(1)土地改革;新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农业的合作化运动);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改革开放;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任意2点)
(4)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要符合国家的国情;要制定入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关注民生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是在新解放区进行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农业的合作化运动;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 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被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实行分田保产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推广到全国,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要符合国家的国情,要制定入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关注民生等。
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3)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国情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4)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可知,材料一中“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依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的;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说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是因为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依据材料三“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人民日报》(1958年11月)”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分配上平均主义盛行,很多地方办起了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我国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的原因有对国情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4)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