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对外开放练习题
1.(2021·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1980年,我国在广东建立的经济特区有( )
①深圳 ②珠海 ③汕头 ④厦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021·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2001年12月,在经过15年的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加入了( )
A.亚太经合组织 B.亚洲投资银行 C.联合国 D.世界贸易组织
3.(2021·四川·攀枝花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2021·四川省荣县中学校八年级期中)如果要去考察我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我们应该前往的是( )
A.广东、福建 B.上海、浙江 C.安徽、四川 D.广东、海南
5.(2021·四川乐山·八年级期中)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使深圳等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施科教兴国
6.(2021·四川·自贡市第二十八中学校八年级期中)2015年4月,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步挂牌成立。这体现了我国( )
A.稳步推进改革开放 B.开始设立经济特区
C.继续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D.逐步增加沿海开放城市
7.(2021·四川广元·八年级期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建立,它属于( )
A.自贸区 B.沿海经济开发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经济特区
8.(2021·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
①全方位 ②多层次 ③宽领域 ④深层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2021·四川·自贡市田家炳中学八年级期中)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点”即(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10.(2021·四川绵阳·八年级期中)2021年春节期间,电影《你好,李焕英》热映,电影中贾晓玲穿越到了1981年,她想撮合母亲李焕英与胜利化工厂厂长的儿子沈光林在一起,结果失败。这一年,在经历失败的打击之后,沈光林离开工厂,南下深圳发展。沈光林到深圳发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A.建国初期,胜利化工厂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工人劳动积极性不高
B.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资本家的收入减少
C.“阶级斗争为纲”,工厂停工“闹革命”,各级领导干部遭到批斗
D.深圳建立经济特区,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人们到深圳发展
11.(2021·四川成都·八年级期中)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 )
A.主权归属不同 B.经济政策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外交方针不同
12.(2021·四川·攀枝花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施行《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一条例的发布表明我国
A.对外开放开始启航 B.对内改革初见成效
C.对外交往取得突破 D.经济发展成就辉煌
13.(2021·四川遂宁·八年级期中)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
A.宁波、汕头 B.深圳、海口 C.深圳、上海 D.厦门、珠海
14.(2021·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八年级期中)2018年是我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B.浦东的开发开放
C.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5.(2021·四川攀枝花·八年级期中)2021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3周年。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的对外开放从建立沿海经济特区开始 B.1980年,我国建立了5个经济特区
C.1984年,我国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D.20世纪末,我国陆续开放了一大批内陆市县
16.(2021·四川省荣县中学校八年级期中)“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 ”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展的过程 D.发挥的作用
17.(2021·四川·宜宾市叙州区龙文学校八年级期中)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对设置特区论述旨在强调特区能
A.解决就业问题 B.扩大对外开放 C.解决原料问题 D.推动农村发展
18.(2021·四川成都·八年级期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一沿海经济开放区
B.内地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19.(2021·四川广元·八年级期中)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大跨越。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我国采取在沿海开放多个城市的举措来扩大对外开放。这一举措是( )
A.增设沿海经济特区 B.设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
C.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D.开放边境城市和内地省会
20.(2021·四川遂宁·八年级期中)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承包的田里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引人注目
D.美丽的海港城市厦门,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21.(2021·四川·自贡市田家炳中学八年级期中)英国《金融时报》称:“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催生中国企业第三次创业高潮点的原因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城市
C.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2.(2021·四川省荣县中学校八年级期中)进入新世纪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对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对下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体现了中国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B.促进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C.标志着中国开始主导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D.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3.(2021·四川·宜宾市叙州区龙文学校八年级期中)“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D.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24.(2021·四川遂宁·八年级期中)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5.(2021·四川遂宁·八年级期中)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26.(2021·四川遂宁·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书记提出利用邻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三:有人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是通过哪一会议开始的?这场“伟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1992年国有企业改革开始进入快车道,进入快车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什么决定?请列举2个最先“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地区。
(4)材料三所述“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指什么道路?
(5)结合对以上问题的探究,请你就如何实现中国梦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7.(2021·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的一段话可以形象的说明当时的工业状况。他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工业的什么状况?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953年我国实行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以发展什么为主?这一措施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1980年四大经济特区示意图》
(2)请结合所学知识,填写出材料二中A、B、C、D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材料三:
(3)根据上图写出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8.(2021·四川乐山·八年级期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歌曲《走进新时代》歌词
(1)材料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2)材料中的“改革开放”始于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了什么制度?
(4)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什么地方?
29.(2021·四川·宜宾市叙州区龙文学校八年级期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结合所学指出“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的具体表现。 并根据材料分析这些方式改变的本质。
材料二
问题一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 “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 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问题二 我国……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中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针对材料二出现的不同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些改革的最终目标。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空间是如何逐步扩展的。
30.(2021·四川成都·八年级期中)2014年中国改革开放36周年。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展览二:领导风采
(2)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以上哪幅图片?
展览三:农村巨变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上述材料反映出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次严重失误?
展览四:开放窗口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4)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请写出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
展览结语:展望未来
(5)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深圳为1980年我国在广东建立的经济特区, ②珠海为1980年我国在广东建立的经济特区, ③汕头为1980年我国在广东建立的经济特区, ④厦门为1980年我国在福建建立的经济特区,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ABD错误,排除。故选C。
2.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12月,在经过15年的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路径,故选D;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故排除A;在中国倡议下,亚洲投资银行在2015年正式成立,故排除B;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排除C。
3.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因此“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4.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位于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我们应该前往的是广东和福建,A项正确;上海、浙江 安徽、四川没有经济特区,排除BC项;海南经济特区是1988年才设立的,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可知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设立经济特区。选项B符合题意;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排除;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排除;实施科教兴国,与题干内容不符,D排除。故选B。
6.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2015年4月,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步挂牌成立,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我国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开始,逐步设立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接着开放内地,到此时已经30多年了,如今设立自由贸易实验区,说明了我国正在稳步推进开放,而继续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属于国家统一方面的做法,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并不是仅限于一两座城市,因此不能说是逐步增加沿海开放城市。故答案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7.B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区域不断扩大,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属于沿海经济开发区。B项正确;上海浦东新区不属于自贸区,排除A项;上海浦东新区不属于沿海开放城市,排除C项;上海浦东新区不属于经济特区,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首批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等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后逐步开放内地。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项①②③正确,A符合题意;而“深层次”不是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故选项④错误,排除BCD。故答案为A。
9.A
【解析】
根据所学,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开放经济特区,开放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故A项符合题意;沿海开放城市是“线”,B排除;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是“面”,CD排除。故选择A。
10.D
【解析】
根据材料“这一年,在经历失败的打击之后,沈光林离开工厂,南下深圳发展”及所学知识可得,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改革开放,对外开放过程中,将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人们到深圳发展,D项正确;这个不是建国初期,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不是三大改造,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时间不是文革时期,而是改革开放后,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可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社会制度不同,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是二者最大的区别,排除;故选C。
12.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施行《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条例的发布表明我国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故A正确;《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是对外开放政策,故B错误;《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主要内容是建立经济特区,体现不出外交取得突破,故C错误;1980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经济发展成就未取得辉煌,故D错误。综上故选A。
13.C
【解析】
据所学可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90年我国政府决定开放开发上海浦东,这成为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标志,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14.C
【解析】
题干给出了一段材料中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设问考查“让世界进入中国”即对外开放开始标志。我国首先开放的区域,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C符合题意;1984年开放沿海港口城市,A排除;浦东的开发开放是在1990年,B排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D排除。故选择C。
15.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故B错误,符合题意;而A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6.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经济特区不仅成功吸引了大量外资,还引进了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可知,材料反映经济特区的建立引进了外资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体现的是经济特区发挥的作用,所以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在题干信息中未体现出来,排除。故选D。
17.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我国建设经济特区有利于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有利于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地,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对外影响。由此可知,邓小平对设置特区论述旨在强调特区能扩大对外开放,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就业、原料和农村发展的内容,排除ACD项。故选B项。
18.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后来又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渐深入内地,开放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9.C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经济特区建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我国采取在沿海开放多个城市的举措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C正确;1988年我国增设海南经济特区,A排除;1985年中国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B排除;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退静,相继开放开放边境城市和内地省会,D排除;故选C。
20.C
【解析】
材料信息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万物复苏,充满生机。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策开发浦东,C项符合题意;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深圳和厦门等经济特区的开放等都体现了万物复苏和生机,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1.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可知,其中催生中国企业第三次创业高潮点的时间是200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按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履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将进一步融人世界经济之中,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从而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其中催生中国企业第三次创业高潮点的原因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故D项正确;1980年,我国设立了首批经济特区,与题干“第三次创业高潮点(2001年)”不符,排除A项;1984年,我国设立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与题干“第三次创业高潮点(2001年)”不符,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与题干“第三次创业高潮点(2001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2.C
【解析】
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它以明确的规则、相互的承诺为各国经济交往搭建了一个共同的平台,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不是中国开始主导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C项符合题意;加入世贸组织体现了中国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ABD项说法正确,不符题意,排除。故选C项。
23.C
【解析】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从此,中国开始参与经济全球化,开始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C项正确;材料“30年后“是2001年,而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A项;建国初我国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不符合世界经济潮流,排除B项 ;2013年9月至2019年8月,中国已经分多批次批准了18个自贸试验区,推动我国形成新一轮全面开放格局,排除D项。故选C项。
2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对外开放。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首批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等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后逐步开放内地.所以此题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25.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之后,我国又设立了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对我开放的格局不断扩大,并向内地延伸,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贸组织、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也是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扩大开放、融入世界的重要举措,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6.(1)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或者邓小平理论)。
(2)1992年,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任意2个)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们急切地期待走出一条新的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1978年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被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这一崭新的试验很快取得明显成就,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等。
27.(1)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一五计划 重工业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珠海 深圳 汕头 厦门
(3)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反映了我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953年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根据材料二“《1980年四大经济特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其中A是珠海、B 是深圳 、C是汕头、 D是厦门.
(3)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可知反映的是土地改革运动。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8.(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
(2)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深圳
【解析】
(1)根据材料“当家做主站起来”,可知与开国大典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因“当家做主站起来”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生在1949年。
(2)根据材料“改革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因此“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因此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深圳。
29.(1)表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本质:生产关系的调整。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内地。
【解析】
(1)根据“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可知具体表现包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实行国有企业改革。改变的本质是调整生产关系。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了变革人民公社化和国有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生产关系调整,采取的改革措施包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最终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根据图示内容和所学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空间的逐步扩展是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先后设立了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了上海浦东,最后对外开放扩展至内地。
30.(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B;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5)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坚持走中国特殊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答出3点即可,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2)问,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相关史实,结合图片,图片一中是毛泽东,图片二中是邓小平,而依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所以应选择第二幅图片。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8年后,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起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国家和人民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第(4)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特区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海南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第(5)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要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坚持走中国特殊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