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变了样》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家乡变了样》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 28页的内容。教材呈现了几幅家乡的作品,通过观察和对比,让学生联想自己家乡的变化,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捕捉家乡的美,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自主探索,用多种创作形式表现家乡的变化,在创作中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艺术创作的多种方法。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绘画的技能和技巧,会剪最基本的直线和曲线,会剪贴简单的形状,也学会了简单的轻黏土制作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在本节课中教师着重教授拼贴画的构图及方法步骤。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家乡的变化,捕捉创作灵感,会用拼贴和轻黏土制作等方式创作表现家乡变化;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造型表现能力。
2.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掌握拼贴画的基本方法步骤。通过思考、探索、想象、操作等过程,逐步完善作品。
3.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自豪感,让美术教育更具有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自主观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利用拼贴的方式,制作一副家乡的美丽图画。
2.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拼贴的创作方式表现家乡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丰富对画面的感知与存储
1.推送自主学习任务单。我们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呢?家乡有哪些变化呢?
用多种方式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
课前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调查采访、网络搜索收集与家乡相关的图片,在对比中了解感受家乡变化。
2.录制采访视频。
说一说家乡现在的样子。
上网查资料、听家人说、到工业博物馆参观,了解柳州的历史等。
【设计意图:课前在家校群为学生推送学习任务,可以让家长给予更多帮助和支持,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先学”,学生与家长一起利用实地考察和网络资源收集家乡相关的图片,在对比中充分感受家乡变化,学生的亲身经历有效的丰富学生对画面的感知与存储。】
(二)创设媒体情境,观察家乡的变化
1.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柳州的变化。
通过视频,我们看到了柳州的过去和现在,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步伐,我们的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衣食住行较过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你们知道为什么家乡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吗?
祖国的强大让我们的家乡也变得越来越美丽与富强,家乡的人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不断建设自己的家乡,让道路变的更宽了,环境变得更美了,交通也更便利了。
3.展示柳州市的图片。
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观察过去的柳州、现在的柳州的照片,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些启迪。
【设计意图:创设媒体情境, 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白板等信息手段展示信息,为学生创设美术学习的情境。 照片、视频给学生提供观察学习的机会,多种感官带来一定的冲击,促使学生进入到学习情节之中, 在直观观察中体会家乡的变化。】
(三)自主学习,掌握拼贴画的构图与制作
自主学习任务单:怎样创作一幅美丽的家乡图画?请观察老师示范。
1.教师示范。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这么美丽,下面老师用拼贴画的形式把美丽的家乡展现出来,同学们要认真观看哦:
第一步:选图。老师今天要展现的是柳州窑埠古镇的美景,首先在事先准备好的图片中将窑埠古镇的相关图片选好,再沿着边框剪下来就可以了,使用剪刀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安全哦。
第二步:构图。比如老师今天拼摆的是我们家乡的窑埠古镇,我们以画面的正中为一个中心点开始构图,将剪好的图片通过对比进行选择,选择合适的图片构图拼摆。拼摆的时候注意画面的协调美观,我给大家一些提示,在拼摆的时候不能只把图片摆在一个地方,或者是把图片叠加在一起。首先老师在画面的中心摆放一条小路,小路的旁边有很多古镇里的楼房建筑,也可以将旁边工业博物馆的建筑摆进来,摆完了小路和建筑,我们还可以将剪好的绿树拼摆一些在空白的地方,使画面更加的饱满。
第三步:黏贴。将拼摆好的图片,用胶水粘好贴在刚才摆好的位置,黏贴的时候同学们尽量小心翼翼一些,贴好后就不要再做改动了,避免我们的图片损坏。
第四步:装饰。贴好所有图片后,我们还可以将之前学过的轻黏土制作方法来制作一些花朵或者昆虫,贴在画面上,让画面效果更立体,还可以剪贴小朋友的图片,让我们的画面更生动更富有情趣。
看!一副美丽的家乡拼贴画就完成了。这是我们的家乡窑埠古镇的景色,它的夜景也很美!
2.回顾制作步骤。
【教学设计:微课设计注重将学科思维的培养融入学习中,激活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示范讲解,让学生观察发现画面中物体之间存在的联系,便于学生掌握拼贴画的构图和制作方法,有效指导学生如何使图画走向立体化,为学生学习美术带来更多启迪。通过作品对比,感受美的画面,逐步培养学生完整的构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绘画领悟能力。】
四、巧手创作,我是小小设计师
自主学习任务单:用剪、贴与轻黏土制作相结合的方法表现家乡的变化。让我们动起手来,创作一幅家乡的美丽图画,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来了解我们家乡的美吧!
1.动手创作。
(1)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指引下,学生学习处理网络信息资源,根据生活场景,选择合适的图片进行拼贴。
(2)合作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同桌合作进行拼图与粘贴一幅美丽的家乡图。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3)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摆摆贴贴,利用图片资源展开绘画创作,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学习活动当中,拼贴成美丽的家乡图。
2.展示作品。
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运用信息技术把学生优秀作品通过拍照上传到学校信息资源库。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利用图片资源展开绘画创作,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学习活动当中。结合学生作品进行指导,在激励评价中不断改善作品,克服构图单一 、生拼硬凑的现象,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学科思维。】
五、共享资源,我是最美小导游
自主学习任务单:谁来做家乡最美小导游?
1. 巧用计算机演示。
哪名同学拼贴画最出色,教师就请他来做小导游,讲解美丽的家乡。
教师打开百度链接,让学生进入生活实景,结合自己的作品开展导游讲解,锻炼表达能力。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未来你想为家乡的建设做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生动具象的教学内容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共享美术教学资源,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构图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好美术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学反思:
一、打开生活视角,从学生接触的事物中寻找“家乡美”的素材
1.收集整理素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收集素材,整理素材,课前让学生利用调查采访和网络资源收集与家乡相关的图片,在对比中充分感受家乡变化,学生的亲身经验可以丰富他们对画面的感知与存储。课中播放家乡变化的视频,为学生提供直观交流的素材,通过信息技术拓宽了学生的审美渠道,并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积极创作。学生在自主观察家乡的图画后,通过思考、探索、想象、操作等过程,逐步完善作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在利用收集好的素材剪贴以后,学生补充了一些简单的绘画,使得剪贴画更加精美。
2.融合欣赏,拓展学生的视野。课前师生同时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素材,学生从网上收集了不同形式的家乡图片素材,搜索的过程也就是欣赏作品的过程,课堂上通过课堂欣赏和交流打开思维,有效拓展创作思路,提升对“美”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以学习目标为导向,设计“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学习支架的帮助下进行自主探究,在完成“任务单”的过程中,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记录问题,在课堂学习中就可以质疑问难,主动解决问题,提升“会学习”的能力。
课前推送自主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预习教材,用多种方式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调查采访、网络搜索收集与家乡相关的图片,在对比中了解感受家乡变化。
学会观察,培养构图能力。为唤醒学生对拼贴画的感觉和认知。教师先通过微课示范讲解构图和制作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发现画面中物体之间存在的联系,学生认真倾听,记下要点,掌握拼贴画的构图和制作方法,微课有效指导学生如何使图画走向立体化,为学生学习美术带来更多启迪。通过作品对比,感受美的画面,逐步培养学生完整的构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绘画领悟能力。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结合学生作品进行指导,克服构图单一 、生拼硬凑的现象。比如,学生想拼贴我们的校园,学生选好画后,引导学生找出学校的突出特点,校园里有什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画面还需要增添什么,使学生的图画逐渐走向立体化,通过作品对比,感受美的画面,逐步培养学生完整的构图能力,提高审美水平,获得良好的效果。微课设计注重将学科思维的培养融入学习中,激活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教会学生迁移知识经验。
2.激活思维,挖掘创作潜能。
教师积极引导,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具体情境之中,大胆表现个性化的自我,从而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学习到构图基础知识,创作新颖作品。学生的作品很有创意,比如学生在创作“校园拼贴画”作品时,通过爷爷、爸爸、自己同在这所学校读书学习的历程,展现了学校的变化,体现学校这里有优质的教育,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给班上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把优秀作品通过拍照上传到信息资源库,为学生带来更多启迪。学生在良好的情境熏陶下,深入理解美术的内涵,激发艺术的创作灵感。
三、激励评价,共享美术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的多元融合,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教师利用手机将学生的作品通过设备发送到电脑资源库,从资源库选出学生的作品,有针对性地进行积极的评价,评价内容也体现了美术和信息技术学科的融合,评比出“绘画之星”,“创意之星”等。多元融合的评价促进了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既提升了教学效果,又拓宽了学科教学视角,优化了学科教学。更重要的是,在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融合教学的引领下,提高了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组织“我是最美小导游”的活动,打开百度链接,让学生进入生活实景,结合自己作品进行导游讲解,学生的表现力比预想要好许多,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家乡的美。愉快的交流活动,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构图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好美术的信心,让学生共享美术教学资源中拓展学科思维,也成为教学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