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马 说》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抓住课文托物寓意的特点,深入理解名句的含意,进而把握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名句的理解与把握。托物寓意的构思。
、自主学习。(整体回顾,温故而知新!)
(一)自学指导:请用5分钟默读课文,要求:
(1)、概括各段内容。 (2)、圈出通假字。
(3)、勾画出带“策”“以”“其”“之”的句子并理解它们各自的意思。
(二)、自学检测: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食马者。 同 , 。尽其材 同 , 。
才美不外见 同 , 。其真无马邪 同 , 。
3、辨析词义。
(1)、策 策之不以其道。 (2)、以 不以千里称。
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3)、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4)、之 虽有千里之能
其真无马邪? 执策而临之
其真不知马也。 马之千里者
二、小组学习。(难度提高了,更要用心啊!)
再读文章,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你怎样理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
2、你知道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吗?
三、展示反馈:(努力攀登,综合提升!)
(1)阅读文章,准备进行实战演习。
1全文的论点是(全文的主旨):“ ”
2、本文采用 的写法。论述的是 的问题。作者将 比作
“千里马”,将 比作“伯乐”,将 比作“食马者”,
集中阐述了 ,抒发了 ,对 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
3、文章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本文阐述的道理是:
。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的思想感情是:
。
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比喻 。
6、文中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 。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寄寓了 “辱”“死”表达了作者的 。
7、文中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摧残人才,作者表现出强烈的 之情。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
(2)、连线中考。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长听到怀才不遇的人感慨道:“ ”
2、文中以伯乐相马的典故立意,以千里马“ ”与执策人慨叹“ ”进行对照评说,讽刺当权者埋没人才。
3、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 的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能被发现,完全可以 (用文段外成语填空),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的显露出来;而在位者识别、任用人才也应 。(成语)
4、下列关于本文的写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托物寓意 B、借喻言理 C 、反面涉笔 D、运用对比
5、请写出带马的成语:① ② ③ ④
6、列举两个历史上的名马:
四、拓展延伸。(结合文本、联系实际、任选其一完成。)
这 1、这些名马的成名,使我们知道了千里马一定要有机会展示其特长,才能被人发现受到重视、甚至一战成名的道理。但是,时代不同了,社会环境变化了,人的观念也在变化,在当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学习内容: 《马 说》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抓住课文托物寓意的特点,深入理解名句的含意,进而把握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名句的理解与把握。托物寓意的构思。
、自主学习。(整体回顾,温故而知新!)
(一)自学指导:请用5分钟默读课文,要求:
(1)、概括各段内容。 (2)、圈出通假字。
(3)、勾画出带“策”“以”“其”“之”的句子并理解它们各自的意思。
(二)、自学检测: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食马者。 同 , 。尽其材 同 , 。
才美不外见 同 , 。其真无马邪 同 , 。
3、辨析词义。
(1)、策 策之不以其道。 (2)、以 不以千里称。
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3)、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4)、之 虽有千里之能
其真无马邪? 执策而临之
其真不知马也。 马之千里者
二、小组学习。(难度提高了,更要用心啊!)
再读文章,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你怎样理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
2、你知道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吗?
三、展示反馈:(努力攀登,综合提升!)
(1)阅读文章,准备进行实战演习。
1全文的论点是(全文的主旨):“ ”
2、本文采用 的写法。论述的是 的问题。作者将 比作
“千里马”,将 比作“伯乐”,将 比作“食马者”,
集中阐述了 ,抒发了 ,对 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
3、文章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本文阐述的道理是:
。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的思想感情是:
。
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比喻 。
6、文中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 。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寄寓了 “辱”“死”表达了作者的 。
7、文中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摧残人才,作者表现出强烈的 之情。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
(2)、连线中考。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长听到怀才不遇的人感慨道:“ ”
2、文中以伯乐相马的典故立意,以千里马“ ”与执策人慨叹“ ”进行对照评说,讽刺当权者埋没人才。
3、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 的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能被发现,完全可以 (用文段外成语填空),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的显露出来;而在位者识别、任用人才也应 。(成语)
4、下列关于本文的写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托物寓意 B、借喻言理 C 、反面涉笔 D、运用对比
5、请写出带马的成语:① ② ③ ④
6、列举两个历史上的名马:
四、拓展延伸。(结合文本、联系实际、任选其一完成。)
这 1、这些名马的成名,使我们知道了千里马一定要有机会展示其特长,才能被人发现受到重视、甚至一战成名的道理。但是,时代不同了,社会环境变化了,人的观念也在变化,在当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