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乌夜啼》)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宋]柳永雨霖铃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因排行第七,又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工和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市民、歌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慢词的创造者。著有《乐章集》。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柳永善于化旧曲为新声,创制大量的篇幅较长、句子错综不齐的慢词,使词的体式趋向了完备。 写作背景 作者才情卓著,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困潦倒,处世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内容提要 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时值深秋,暮色苍茫,你送我到长亭,骤雨刚刚停歇,寒蝉发出凄凄悲鸣。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在都城门外设宴饯别,却因将要分别没有了情绪;多想再留恋一会,船夫却催着出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握着手泪眼相互凝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千里烟波之上,暮霭低沉,楚地的天空辽阔无边。 长亭别离 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也许我的小船停泊在岸边,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羁旅长愁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悲伤。离别之时若能有个好天气,
或许能稍微冲淡些愁绪,却遇上个冷落清秋,叫人如何承受得了。
离别以后虽然还会有良辰好景,却无人共赏,等同虚设。离别了恋人,虽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来倾吐呢?课堂互动1、词中写了那些景物
2、请划出直接抒情的句子,领会其感情。
3、请划出写景的句子,领会其艺 术效果。
词中描写的景物长亭别离:寒蝉、长亭、都门、烟波、暮蔼、楚天
羁旅长愁:杨柳、晓风、残月(实写)(虚写)写景的句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不止交代离别的节令、时间、地点、气候,也不止烘托悲苦凄凉气氛,主要是表达作者内心的痛苦。时值深秋,作者与恋人在城外的长亭里饯别,寒蝉凄切的嘶鸣使人倍添愁苦,面对着美酒,却毫无心情。骤雨初歇,暮色苍茫,这时候无论如何都该启程了。不想走而又不得不走,作者心中矛盾而又痛苦。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是借浩渺的暮霭来表现黯淡的离愁。作者要去的地方,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暮霭,那沉沉暮霭之上是辽阔无边的楚天,这一去不知何处才是归宿,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前途茫然,作者心中无限悲戚。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醒之后,看到岸边的杨柳的枝条在晓风中徐徐飘拂,再加上那一弯残月的映衬,越发增添了凄清、伤感的情调。直接抒情的句子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全文结构离别之前 勾勒环境
离别之时 描写情态
离别之后 刻画心理
课外扩展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
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
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人憔悴。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