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玩 偶 之 家
易卜生
素养目标
1.了解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写作背景及人物和剧情。
2.分析选文的戏剧冲突,鉴赏主要人物形象,舞台说明的作用。分析并领悟娜拉出走的原因。
3.探讨娜拉出走后的结局,并思考《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文化常识
社会问题剧
社会问题剧是指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戏剧。他用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现今也泛指反映现实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的戏剧形式。他立足生活实际,反映挪威社会的家庭、婚姻和民主政治等重大问题,并关注人的精神和心灵,对传统戏剧既继承革新。他把“讨论”带入戏剧,“讨论”与剧情和人物形象塑造紧密联系;调动多种舞台元素细腻刻画人物心理,并使多种表现手法互相作用,既增强了戏剧的思想性,又强化了戏剧效果。
社会问题剧的特征是提出某个社会问题,剖析某个社会问题,最后是批判或谴责某个社会问题。在社会问题剧中,人物并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只是代表某个问题或某种思想的符号。剧作家正是通过这些符号和问题来表现其作品的主题和战斗性。
戏 剧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是由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演员”、 “故事(情境) ”、 “舞台(表演场地) ”和“观众”。“演员”是四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戏剧的形式多种多样:
①按容量大小,戏剧文学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
②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诗剧、舞剧、戏曲等;
③按题材,可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市民剧、社会剧、家庭剧、科学幻想剧等;
④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最基本、使用最多的分类是悲剧、喜剧和正剧,正剧也称为悲喜剧。
作家作品
易卜生(1828-1906)世纪后半期挪威著名的戏剧家。1828年3月,生于挪威希恩小镇的一个富足家庭。后来父亲破产。迫于生计,16岁时经由父亲安排,到一家小药店当学徒。工作之余,自学希腊文。1848年至1849年期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凯替莱恩》。1850年,研读古典文学。1906年5月23日逝世。
主要作品:《彼尔·京特》《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海达·加布勒》《野鸭》当我们死而复醒时》等。
写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挪威,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挪威强大的女权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题目解说
《玩偶之家》又译《娜拉》或《傀儡家庭》该剧共三幕,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课文节选自第三幕。
玩偶,指供儿童玩耍的人形玩具。
剧中喻指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男权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自主地位的社会现实。
二、作品简介
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
戏剧《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主要写主人公娜拉
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
“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
《玩偶之家》揭示的是当时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拉开了女性解放运动的序幕,曾被比作“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这部戏剧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关系的虚伪,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宗教、道德的不合理,提出了妇女解放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玩偶之家》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词严的控诉书。
资料链接
《玩偶之家》主要人物
托伐·海尔茂——娜拉的丈夫
娜拉——海尔茂的妻子
阮克医生——海尔茂和娜拉家的老朋友,娜拉的爱慕者
克丽丝蒂纳·林丹太太——娜拉的同学,丧夫孀居
尼尔·柯洛克斯泰——银行职员,海尔茂的同事
安娜·玛丽——保姆
海伦娜——女佣
剧情简介
圣诞节就要到了,海尔茂和娜拉夫妇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因为新年伊始,海尔茂就要到银行担任经理,以前当律师时收入不稳定的那种日子就要结束了。这时,娜拉的旧友林丹太太来访。在和林丹太太的交谈中,娜拉兴奋地告诉了林丹太太一件事:她和海尔茂婚后不久,海尔茂便得了重病,为了让丈夫到意大利疗养,她私自向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钱,因父亲也病危,她便伪造父亲的签名签署了借据。海尔茂的病总算在意大利治好了。回到家里,为了还清债务,娜拉费尽心机节省家用,甚至在夜晚偷偷干一些抄写工作。但她并不感到辛苦,相反却感到骄傲,因为自己做了一件对丈夫有帮助的事。
这时柯洛克斯泰突然来访。娜拉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原来柯洛克斯泰是海尔茂即将出任经理的那家银行的职员,这家银行正在进行人事调整,柯洛克斯泰很可能被解雇,他便以借据来要挟娜拉设法为他保全在银行中的职位,否则就要把娜拉的犯罪行为告诉海尔茂。娜拉非常气愤,但不得已只好向丈夫求情不要解雇他。但丈夫根本不予理会,反而发出通令解雇了柯洛克斯泰。气急败坏的柯洛克斯泰随即就给海尔茂写了一封揭露真相的信件。娜拉情急之下向林丹太太求助,林丹太太为此事去找柯洛克斯泰,结果这对老情人旧情复燃,充满幸福感的柯洛克斯泰决定去取回那封揭露秘密的信,林丹太太却劝他不用着急。
剧情简介
剧情简介
海尔茂按每天的惯例下楼取信,娜拉急中生智用化装舞会缠住了他。午夜归来,娜拉想说明一切已为时太晚,海尔茂还是取回了那封信。海尔茂读完信后勃然大怒,将娜拉刻薄地辱骂了一番。恰在此时门铃响了,有人送来一封信,是柯洛克斯泰的信和返还的那张借据。海尔茂见自己的名誉已经保住,立刻改变面目,对娜拉又温柔起来。目睹此情此景,娜拉感慨万千,她看清了自己像玩偶一样被人摆布的可怜处境,并终于意识到她应该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在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后,毅然决定离开那个“玩偶之家”。
节选内容——第三幕
时间:圣诞节第二天
主要情节:
海尔茂表面上也很爱娜拉,装出一副愿意为妻子牺牲一切的模样,然而当他看到柯洛克斯泰的信,得知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时,便暴跳如雷,辱骂娜拉“犯罪”葬送了他一生的幸福,却丝毫不考虑娜拉那样做正是为了给他治病,不得已而为之的。
克洛克斯泰在旧日情人林丹太太的劝告下,为了自己的生计,把那签了字的借据退还给了海尔茂,当海尔茂看到这第二封信时又化悲为喜,快活的叫起来,“没事了,我没事了!”
冷酷的现实教育了娜拉,使她看透了海尔茂自私卑劣虚伪的灵魂,也认识了现实社会的不合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等问题,她跟海尔茂的见解完全不同。她最终和海尔茂决裂,毅然离开了那个玩偶之家。
【要点识记】
一、字音识记
啰唆(suo) 滋(zī)味 按捺(nà)
还(huán)账 新奇(qí) 雪茄(jiā)
攒(zǎn)着 暂(zàn)且 撇(piē)开
﹒
﹒
﹒
﹒
﹒
﹒
﹒
﹒
﹒
﹒
噩(è)梦 赌咒(zhòu) 拘束(shù)
塌(tā)天 奇(qí)迹 陌(mò)生
市侩(kuài) 钥匙(yào shi) 埋(mán)怨
狭隘(ài) 撺掇(cuān duo)
﹒
﹒
﹒
﹒
﹒
﹒
﹒
﹒
﹒
﹒
﹒
﹒
﹒
二、词语积累
1.化装·化妆
【辨析】①化装:假扮;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而修饰容貌。
②化妆: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指特定的表演者通过修饰、打扮而改变原来面貌。
2.委屈·委曲
【辨析】①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②委曲:指曲调、道路、河流等曲折;事情的原委和底细。
3.推托·推脱
【辨析】①推托:借故拒绝,即委婉表示不接受。推托的对象往往是别人让自己做而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②推脱:指推卸、推辞,使与自己无关,推脱的对象多是责任、问题。
4.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5.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6.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假而动听的话。
7.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用以形容事情的稀奇古怪,难以理解。
8.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破,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
9.装腔作势: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用来比喻故意做作。
10.串通一气:相互勾结,一个鼻孔出气。
【课前自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诽谤(fěi bànɡ) 抱歉(qiàn) 挣(zhēnɡ)扎
B.钥匙(yuè chī) 埋(mán)怨 涌(yǒnɡ)现
C.饶(ráo)恕 怯懦(qiè nuò) 撰(zhuàn)写
D.赌咒(zhòu) 拘束(shù) 侮(wǔ)辱
【解析】选B。B项,“钥匙”应读yào shi。
﹒
﹒
﹒
﹒
﹒
﹒
﹒
﹒
﹒
﹒
﹒
﹒
﹒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谜人 兴致 避开 灰复 静悄悄
B.披肩 娇嫩 活泼 慌唐 香槟酒
C.安眠 名片 寂寞 厮掉 泥娃娃
D.疑惑 挽救 遮盖 好歹 责任心
【解析】选D。A项,谜—迷,灰—恢;B项,慌—荒;C项,厮—撕。
3.选词填空或判断词语运用正误。
(1)闫丽的妈妈每天出门前,都要精心_____一番。 (化装·化妆)
(2)王老师辛辛苦苦工作,对学生一片真情,还受到家长埋怨,觉着很_____。
(委屈·委曲)
(3)任主任工作精益求精,即使偶有小失误,也不_____责任,但是她常以加班为
理由,_____掉无聊的生日聚会、同学聚会。 (推托·推脱)
化妆
委屈
推脱
推托
(4)他在这家医院当义工,断断续续也有十几年了。 ( )
(5)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被坏人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 )
(6)康乃馨确实有四季开花的品种,可是很多花友从网上购买的康乃馨,没活过
半个月就莫名其妙地枯萎了,除花卉本身的问题外,养护不当也是个问题。 ( )
(7)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腾飞,科技、军事飞速发展,即使达赖、“东突”
分子百般叫嚣,也颠扑不破。
(
)
﹒
﹒
﹒
﹒
﹒
﹒
﹒
﹒
﹒
﹒
﹒
﹒
﹒
﹒
﹒
﹒
√
√
√
×。“颠扑不破”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用在此处用错了对象。可改用
“坚如磐石”。坚如磐石:形容非常坚固,不可动摇。
(8)他在海南岛居住了两年,又到青海居住了三年,回到山东老家拉家常,竟然
装腔作势,有时让老乡听不懂,有时引起老乡的一片笑声。
(
)
﹒
﹒
﹒
﹒
×。“装腔作势”指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用来比喻故意做作。
用在此处属于褒贬色彩不当。可改用“南腔北调”。南腔北调:形容说话口音
不纯,掺杂着方言。
整体感知
初读、理清文脉
1、请结合课文注释中《玩偶之家》的主要情节的介绍。
全剧始终围绕着一条线索展开,即海尔茂和娜拉如何对待之前的一张借据,对推动主人公夫妻关系的发展和展现主人公性格的多面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整体感知
理清文脉
①开头到“他拿了那些信走进自己的书房,随手关上门”。主要写:
②从“瞪着眼瞎摸,抓起海尔茂的舞衣披在自己身上”到“娜拉站着不动。海尔茂走过去开门”。主要写:
③从“披着衣服在门厅里”到结尾。主要写:
当债主在娜拉的女友感化下主动退回借据时,海尔茂又对妻子装出一副笑脸。娜拉看透了丈夫的自私和夫妻间的不平等,不甘心做丈夫的玩偶,愤然出走。
海尔茂没看信之前对娜拉百般宠爱。
海尔茂看过信后,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名誉地位,怒斥妻子下贱无耻。
整体感知
初读、理清文脉
2.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 “生人”指的是谁 说话人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你的泥娃娃”指的是娜拉,娜拉这样称呼自己,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得不到尊重,只是一个玩偶;
“生人”指的是海尔茂.
这样称呼丈夫,是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丈夫就像一个陌生人,形同路人。
节选内容——第三幕
时间:圣诞节第二天
主要情节:
海尔茂表面上也很爱娜拉,装出一副愿意为妻子牺牲一切的模样,然而当他看到柯洛克斯泰的信,得知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时,便暴跳如雷,辱骂娜拉“犯罪”葬送了他一生的幸福,却丝毫不考虑娜拉那样做正是为了给他治病,不得已而为之的。
克洛克斯泰在旧日情人林丹太太的劝告下,为了自己的生计,把那签了字的借据退还给了海尔茂,当海尔茂看到这第二封信时又化悲为喜,快活的叫起来,“没事了,我没事了!”
冷酷的现实教育了娜拉,使她看透了海尔茂自私卑劣虚伪的灵魂,也认识了现实社会的不合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等问题,她跟海尔茂的见解完全不同。她最终和海尔茂决裂,毅然离开了那个玩偶之家。
梳理情节
请结合全剧概括娜拉对丈夫海尔茂的情感变化过程。
信任、依赖
失望、憎恨
决裂、反抗
核心探究
任务(一)
分析戏剧冲突、舞台说明、人物性格
【任务导引】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了解戏剧所展示的矛盾冲突,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戏剧主题。
人物的性格在戏剧冲突中得到充分的揭示,从戏剧冲突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人物的思想性格、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葛,看到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什么性质的,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而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鉴赏这些说明,要注意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等角度分析其作用。
核心探究
【任务设计】
1.请以课文第105页“因信而起的冲突”为例,说说“戏剧事件”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节发展的意义。
①情节方面,如果没有柯洛克斯泰以公布娜拉伪造签证的事相要挟这个突发事件,娜拉的家庭可能永远不会爆发冲突,这个家庭就会平静地存在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说,突发的“事件”在戏剧性的构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②人物形象方面, 冲突更加鲜明地表现了海尔茂的虚伪、自私、善变等形象,也表现了娜拉坚毅倔强、诚恳善良、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同时具有精神反叛、追求人格独立的特点。
核心探究
【任务设计】
2.联系剧情,说说课文第112页、113页的舞台说明“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的作用。
表示娜拉在与海尔茂交谈过程中,一直在做出走的准备,说明出走决心坚定。
核心探究
【任务设计】
本剧结尾的戏剧场景是一声门响,此处的门仅仅是一扇门吗 其中蕴涵怎样的深意 谈谈你的理解。
不是
娜拉不仅认清了海尔茂的丑恶灵魂,而且也认识了现实社会的不合理,她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等问题,跟海尔茂的见解完全不同,她意识到她面前摆着一个“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的严重问题。觉醒了的娜拉要争取做一个独立、平等的人,这种思想支持她勇往直前。她终于和海尔茂决裂,毅然离开了那个“玩偶之家”。
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娜 拉
①美丽可爱,优雅迷人。
娜拉有滑溜的肩膀、娇嫩的脖子、轻巧活泼的身段;海尔茂称称呼娜拉如“小鸟儿”“娇滴滴的小宝贝儿”等,可以得知。
②善良,富有同情心。
老朋友阮克病危前来诀别,她不忍心直接发问,用含蓄的言语和给阮克点烟的行动,给予这位自己的爱慕者以情感的慰藉。
③追求理想的爱情,甘愿为爱情舍弃一切,甚至生命。
她对丈夫以无条件、无保留地付出实践着爱情的理想。因此,当考虑到伪造保人签字一事将要威胁到丈夫的前程时,她宁愿自己承担全部罪名,甚至想到自杀。
④追求平等、独立和个性解放,具有勇敢坚毅的品格和反抗精神。
当她在丈夫无情的咒骂和侮辱中认识到自己 “玩偶”地位后,开始清醒,并果断、坚毅地迈出家门,告别过去,追求新的生活。
试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海尔茂
①虚伪暴戾的男权思想拥护者。
在家庭中,海尔茂处于支配地位,控制着一切,连信箱的钥匙也在他手里。当有可能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时,就对娜拉破口大骂, 暴露出虚伪暴戾的丑陋嘴脸。
②自私自利,冷酷无情。
他却不愿意为妻子承担责任,牺牲名誉。送别妻子的同学时,他表面上客气,转脸就表现出一副极不耐烦;对将不久于人世的老朋友, 非但没有一点儿悲悯和同情, 甚至说出“他的痛苦和寂寞……苦乐格外分明”这样冷酷的话来。
③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伪君子。
借款事发前,他说“牺牲一切去救你”。事发后,他面目狰狞,言语恶毒。感到自己事了安全了,又对娜拉笑脸相迎,并表示可以保护她 。
核心探究
任务(二)
赏析戏剧语言
【任务导引】
戏剧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无论是说明剧情、过场连接,还是展示冲突、刻画人物,揭示戏剧主题,都离不开戏剧语言。
核心探究
任务(二)
1.课文第101页“娜拉:是,是,是,我知道你的心都在我身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连用三个“是”表现了娜拉的内心对海尔茂的厌烦.
2.课文第107页“海尔茂:娜拉!喔,别忙!让我再看遍!不错,不错!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海尔茂得知柯洛克斯泰归还借据之后的激动,同时重复说“我没事了”,又表现了海尔茂的自私。
核心探究
任务(二)
3.课文第113页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奇迹中的奇迹: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娜拉通过这句话向他表示出自己已不相信与海尔茂之间的婚姻能有美好的结果;建立真正平等的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核心探究
任务(三)
探究出走
【任务导引】
经典是研究不尽的,越是接近,越发现里面的的深刻。易卜生曾说:我写的是人,我一直在我的戏剧里研究的是人。
【任务设计】
1、探讨娜拉出走的原因是什么 请根据她在觉醒后与尔茂算“总账”的这部分内容,分条归纳总结。
核心探究
娜拉出走的原因
①美好爱情生活理想的破灭。
她为了所爱的人,做出当时违反法律的事,甚至可以为之牺牲名誉和生命;她渴望得到丈夫同样的真爱, “耐着性子整整等了八年”。但是,柯洛克斯泰的信让她清醒地看到,丈夫并不是真的爱自己, 对于爱情,她彻底绝望了。
②为了获得人格尊严和平等地位。
她没有人格和尊严,只是丈夫的“玩偶”,丈夫认为,“正经事跟你有什么相干 ”,二人在八年中“从来没在正经事情上头谈过一句正经话”。丈夫不了解她,并不真正爱她,只是拿她消遣;她被赋予“一个老婆,一个母亲”的“神圣的责任”,却没有任何人对她负责任,丈夫可以随意羞辱、责骂她。
核心探究
娜拉出走原因
③在家里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八年里, “简直像个要饭的叫花子,要一口,吃一口”,靠着给丈夫“耍把戏过日子”;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活”,最终成为一个只能和丈夫“说说笑笑凑个热的“没出息”的人。
④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失去了信心。
娜拉害怕自己撒谎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她说“我不配教育孩子。要想教育孩子,先得教育我自己”。对娜拉而言,只有出走,才能让孩子摆脱撒谎妈妈的阴影,娜拉自己的内心才能获得解脱。
核心探究
2、对于娜拉出走的结局,鲁迅在“五四”时期写过的杂文《娜拉走后怎样》中说:“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对于鲁迅这一观点,你是否认同 试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简要说说理由。
核心探究
认同
①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还没有为妇女的独立生存提供充分的空间。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工业革命还在发展中,妇女的社会地位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社会还不能为妇女提供充足的劳动就业机会,
②从主观条件来看,娜拉没有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
从剧情来看, 并没有什么特长。从人物性格来看,娜拉出走时不带走海尔茂的任何东西,即便在“手头不方便的时候”也不愿接受海尔茂的任何帮助,是一位性情刚烈的女性;从她对爱情的态度来看,她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她的思想观念与社会现实有着很大的差距。这样一位年轻女子,很难适应当时男权主义流行的社会。
核心探究
③从出走时的状况来看,她没有可以立足于社会的条件。
爱她的阮克大夫即将离世;林丹太太她本身就是向娜拉求助的人;平时没有经济地位的娜拉,花钱都是跟海尔茂要,省下来的钱都用于还债。从人脉关系和经济基础来看,出走后的娜拉甚至难以在社会上暂时立足。
④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来看,娜拉很可能成为女权运动的牺牲品。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写道:“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意思是说中国的每一次变革和进步,都会有人付出血的代价。中国是这样,挪威也如此。
我们丝毫不怀疑社会进步的必然性,然而,综合以上几点来看,
娜拉为追求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男女平等、经济独立的出走,要么以失败告终后重新回到海尔茂的身边,要么沦为社会进步的牺牲品。
核心探究
《玩偶之家》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请谈谈《玩偶之家》的思想内涵以及社会意义。
(1)思想内涵:
易卜生提出的问题超越了以往人们所关注的婚姻中的几种常见的悲剧因素,诸如男权社会中的法律习俗观念(丈夫可寻花问柳,妻子必须忠贞)、父母权力造成的选择不自由、门第观念里衍生的婚姻悲剧,极其尖锐地提出了家庭中妇女地位的问题。因此,人们认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
(2)社会意义:
①女主人公娜拉对男权社会的叛逆。在《玩偶之家》以前的文学作品中,写妇女争取解放,大都局限于反对封建婚姻,争取同自己理想一致的男子结合;本文突出了男女平权的问题,塑造了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
②娜拉的出走引发了关于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至今还能的引发人们的讨论和思考。
写作特色
①戏刷场景高度集中。将戏剧场景高度集中于海尔茂和娜拉的家中,有利于各种矛盾冲突的集中展现
②运用“突转”的手法。第一次“突转”是借据事件暴露,海尔茂的自私与虚伪暴露无遗。第二次“突转”是收回借据,灾祸解除后,海尔茂尽力掩饰自己希望能继续保持原有的家庭地位,维护原有的男权主义。两次“突转”深化了戏剧的悲剧主题。
娜拉与海尔茂之间矛盾冲突的特点:
1.尖锐激烈。
海尔茂自私自利,男权思想根深蒂固,娜拉追求妇女解放,
不 安于“玩偶”地位。
2.高度集中。
冲突被安排在一个地点(家中),围绕一件事(借据事件)
而展开。
3.紧张曲折。
海尔茂“变色龙”般的变化,娜拉性格、情感的前后变化,
构成了紧张曲折的戏剧冲突,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
总结归纳
本文在激烈的矛盾冲突和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中,塑造了虚伪、冷酷、道貌岸然的海尔茂形象和美丽、善良、具有牺牲精神、敢于追求平等自由的娜拉形象,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妇女解放、个性解放、社会解放立场。
课堂延伸
2020年10月,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再一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这一次是因为她反对学生当全职太太。作为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共有1804名女孩走出贫困山村,进入大学。近日在一段采访视频中,张桂梅校长回忆了因学生当了全职太太,而不愿接受其捐款的故事,视频中“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的言论更是引发了网络上关于”全职太太”的热议。对张桂梅校长的观点,你怎么看?
20年前,星爷在《喜剧之王》中说的那句“我养你啊”,感动了无数纯情少女,觉得这是一个看上去非常美的诺言。
但处理过几千起婚恋官司的吴杰臻律师,却有不同的看法。
以前,他太太也问过这个问题:“我如果没有工作的话,你会不会养我?”
他的回答是:“最好不需要我养你,因为我养你的话,你会很危险。”
在吴律师看来,全职太太压根就不算一个职业,没有劳动法保护,婚姻法的保护也非常有限。全职太太可是全年无休,而且还没有工资。
她们完全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一旦婚姻破裂,连重返职场都非常艰难。
婚前说“我养你”,婚后很可能变成“我养的你”。
张桂梅校长反对自己的学生当全职太太,不是因为她看不起全职太太,而是因为这些学生好不容易从大山里走出来,获得了一点对自己生活的选择权,如果把这种权利拱手让人,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核心素养】
人格独立 平等相处
《玩偶之家》探讨的是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妇女的人格独立问题。打破不平等的夫妻关系,把妇女从奴役中解放出来,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是这部剧作的基本主题。其中第三幕是全剧的高潮所在,集中体现了该剧的思想意义,其突出的特色是表现了娜拉思想上的觉醒,暴露了海尔茂丑恶自私的嘴脸。
★文化传承
1.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2.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康有为
3.凡人要自立,要自强,要求己莫求人。 ——胡文忠
4.平等或许是一种权利,但却没有任何力量使它变为现实。
——[法]巴尔扎克
5.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 ——[美]林肯
6.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自然在身体和精神各方面平等地创造了人。
——[英]霍布斯
7.现在的社会,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除了平等的信条外,再没有别的基础。 ——[法]皮埃尔·勒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