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13.2《致大海》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13.2《致大海》 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7 10:2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
致大海
普希金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领悟诗歌主旨,感受诗歌之美。
3、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俄国近代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 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12岁就从事抒情诗歌创作。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流放南高加索,度过了4年的放逐生活。1824年又第二次被放逐,过上了幽禁的生活。这期间写下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诗歌成了许多青年人的座右铭。在沙俄政府的怀柔与高压两手统治下,于1837年2月10日逝世。
作品富有强烈的人民性,因而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他一生共写抒情诗歌800多首,如著名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叙事诗《青铜骑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作家作品
《致大海》写于1824年。
1820年,在《自由颂》中显示对专制的仇恨和对自由的追求:你专制独裁的暴君/我憎恨你,憎恨你的宝座/我以我严峻和欢乐的眼光/盾看待你的覆灭,你儿孙的灭亡。由此,被流放南高加索。度过了4年的放逐生活。1824年又第二次被放逐, 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写作背景
一、品读结构之美
1、本诗是一首抒情诗,写作者来到海边和大海告别。自由朗读,找出作者与大海告别的部分。
2、再读这两部分,想一想, 诗人在两部分表达的感情是否一样呢?
3、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
诗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材料,本诗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 节,诗人与大海告别。
第二部分:3一13 节,诗人面对大海引发的联想。
3—7:写大海的自由奔放和无坚不摧的力量,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8—13:热情赞颂拿破仑和拜伦为自由民主奋斗的精神,表达对自由民主的追求和向往。
第三部分:14—15节,诗人誓言绝不忘记大海,要为自由奋斗不息。
小结
二、品读情感之美
1、本诗是一首写大海的抒情诗。诗人对大海的感情是什么?
2、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 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
3、诗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
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4、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感到悲伤痛苦?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
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
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随着你的山脊跑开!
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伤”。诗人为未能逃脱监禁而悲伤痛苦。
5、诗人由大海而想起拿破仑和拜伦,这反映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他去了,使自由在悲泣中!
他把自己的桂冠留给世上。
喧腾吧,为险恶的天时而汹涌,噢,大海!他曾经为你歌唱。
拿破仑
拿破仑曾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引入俄国,激起俄国年轻知识分子反抗沙皇专制暴政的革命热情,推动了俄国和整个欧洲反对封建统治的民主主义运动的发展,所以普希金在《拿破仑》一诗的最后称“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一句话,在普希金看来,拿破仑是一面张扬着自由主义精神的旗帜。
拜 伦
拜伦是英国历史上的浪漫主义诗人,《再别康桥》中的康河其上游即名拜伦潭,可见拜伦已成为英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拜伦思想的核心:“自由和正义”。他有两句名言,“我可以独自兀立于人间,但绝不把我自由的思想换取一座王位”,“啊,自由,你在牢狱里才最为灿烂”。表达了对自由的深刻理解,即:只有失去自由才能倍感自由的可贵。拜伦不仅歌唱自由,而且还身体力行地投入到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战争中去。最后病死在战争的前线,为自由而献身。拜伦的精神是自由主义精神。
5、诗人由大海而想起拿破仑和拜伦,这反映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拿破仑和拜伦,一个是“给世界永恒的自由”者,一个是自由的歌唱者。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致大海》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旨归,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体现了诗歌的结构美、情感美和艺术手法之美。
总 结
拓展延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也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日子就会到来|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尽管活在阴沉的现在: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的|而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象征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方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象征 比喻
写作手法 修辞手法
具体—抽象 具体—具体
全篇/全段 句子
意蕴深刻 形象优美
例句:
1、他站在那儿,像一棵松树伟岸挺拔。
2、它只是一片小小的树叶。春天,它甘愿当陪衬,衬出花儿的美丽,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最美好的时刻。夏天,烈日当头的时候,它不怕炎热,繁茂的生长着,为路上的行人遮荫避日,却没有丝毫的埋怨。秋天,它们,很快就会结束那短暂的生命,飘零下来,“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它那短暂的生命里,却做出了超越这生命的无私奉献!
我懂得了叶的珍贵。
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