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共27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共27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7 11:42:29

内容文字预览

(共27张PPT)
新课导入
“登高”作为古典诗歌的一个传统题材,千百年来被历代的文人反复吟咏描写。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高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在《登高》里低吟:“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白在登上金陵凤凰台后感慨“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唐代有一位文学家陈子昂,他登上了幽州台,又有什么样的感慨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歌大意。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3、体味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
学习目标
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文明元年(684年)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曾两度从军边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圣历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
他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他的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走近作者
写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写于公元696年,当时陈子昂已三十五岁。那年契丹进犯,陈子昂随武攸宜北征,担任参谋。武攸(yōu)宜昏庸无能,但又刚愎自用,屡战屡败。建功心切的陈子昂屡献奇策,屡遭拒绝。陈子昂恳请分兵一万,自为前驱破敌,但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陈子昂郁闷地登上蓟北楼(幽州台),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7首诗。
标题带有“歌”字的诗一般是古乐府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武帝时,设有机构专门采集各地歌谣,整理和制订乐谱,这个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和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歌词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是这种形式却相传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文体知识
带有“歌”字诗体的诗还有哪些?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1、学生自读。
2、你体会到了诗人内心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3、听听名家的朗读,
4、再试着深情的读一遍,读出那种悲伤和孤独。
读诗韵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悲伤,孤独,难过)
释诗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在今北京西南,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
向前看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悲伤的样子
想到
眼泪
大意: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
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
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说说课题的意思。
登临:诗人登到高处叫“登临”,临,面对。登到高处面对开阔的景物,人的心胸会为之一变,于是便有了许多联想和想象,抒发出来,写下来,就是诗文,陈子昂登临幽州台,抒写报国宏愿成为泡影的忧郁。
品诗味
对于我国封建历史上数之不尽的怀才不遇的文人,燕昭王和黄金台都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陈子昂非常仰慕燕昭王这样的圣明君王,深恨自己生不逢时,不能趋归燕昭王这样的明君麾下建功立业!
2、作者为什么要登上幽州台,而不登其它高楼呢?
3、作者登上幽州台到底是怎样的感受呢?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从时间的角度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前贤不见,后贤不及,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
遥想战国时燕昭王曾在此筑台招贤纳士,而今物是人非,徒增苍凉之感。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浩瀚的天宇和苍茫的原野交融在一起,诗人寂寞地站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感慨天地悠悠,叹息知音难求。
示例: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他像一座石雕孤零零地矗立在幽州台上。他仰望长天,俯视大地,潸然泪下。那气概,那神情,有点象屈原,又有点象李白。风雅中透出几分豪情,愤激中渗出一丝悲哀。他的眼睛深沉而又怅惘,正凝视着无尽的远方。他为自己生不逢时的不幸而苦恼着,也为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问题而困惑着。这,就是陈子昂。于是,在我耳边响起了他的喊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时间绵长、空间辽阔)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1、登上幽州台的时候,诗人有怎样的感想?
悟诗情
2、研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a、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
时间(前——后)
b、“古人”指谁?“来者”指谁?
“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c、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
情感:对个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孤独。
属于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描写了诗人热泪长流的情态和悲愤。
3、“独怆然而涕下”的原因?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诗人立足于幽州台,眼观天地,宇宙辽阔绵长,个人却渺小短暂,更何况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于是一种沉重和孤立无援、独行无友的孤独袭上心头,不禁“怆然涕下”!诗歌中所表达的不但有个体的浩渺,还有诗人的抗争与进取。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力图建功立业的积极精神。
4、诗人登台远眺,诗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5、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手法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1、如果陈子昂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示例:空云悠悠,青树依依,你前路迷茫,看不到未来。望穿秋水,满心热血,你在幽州城外想着为何空有报国宏愿却壮志难酬。
自古成大事者总是孤独的,人生在天地之间,在滚滚的历史车轮中,即便圣贤,也渺小如斯。但请你相信,定会有与你志同道合的志士,与你同谋,也定会有慧眼识英雄的明主,选你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一展英雄之用武之地。
愿你的满腔愁肠终化作国泰民安之旅程!
拓展延伸
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
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
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
驱马复归来。
2、读陈子昂的《燕昭王》,谈体会。
大意:
从南面登上碣石宫,
望向远处的黄金台。
丘陵上已满是乔木,
燕昭王到哪里去了?
宏图霸业今已不再,
我也只好骑马归营。
次二句描绘眼前乔木丛生,苍茫荒凉的景色,寓情于景,发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叹,表达对燕昭王仰慕怀念的深情,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
开篇两句,点出凭吊的地点碣石山顶和凭吊的事物黄金台,由此引发出抒怀之情,集中表现出燕昭王求贤若渴的风度,也写出诗人对明君的盼望。
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
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
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
驱马复归来。
结尾二句以画龙点睛之笔,以婉转哀怨的情调,表面上是写昭王之不可见,霸图之不可求,国士抱负不得实现,只得挂冠归还,实际是诗人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
这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怀古诗,描写了诗人登临山顶的感慨,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怀,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朴实,情怀豪迈。
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
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
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
驱马复归来。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成为千古名篇。
陈子昂是不幸的,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但又是幸运的,为我们留下了璀璨的篇章,诗歌中表达出的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至今熠熠生辉。让我们熟读精思,让这些美好的古诗成为滋养我们精神的营养,让我们在这些诗人的带领下乘风破浪,扬帆起航,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课堂小结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试着改写这首诗,注意人物的心里描写。
布置作业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寂寞悲愤的情绪
怀才不遇的苦闷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