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折线统计图(课本108——111页)
班级____ 姓名____ 评价__ 主备人: 审核人____使用人____
一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108—110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二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能读懂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得的信息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判断或预测。
3初步学会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
三 学习重点与学习难点:
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难点:初步学会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
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第108页,你能获得那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学课本第109页,回答以下问题:
(1)这种统计图叫__________。
(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小学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结: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在图中描出各个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练成折线的图形。它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在课本第110页制作折线图并回答
你是怎样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请说出制作过程。(提示:1根据数量找准位置描点,2按点的先后顺序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
陈东___到____岁时长的最快,长了______厘米?
陈东身高115厘米时是_____岁?
陈东5岁半时身高大约是_______厘米?
从折线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
(三)过关检测:
1.完成第111页“做一做”
2.我国在第23至28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1)金牌数最少的是第几届?哪两届的金牌数同样多?
(2)我国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数的整体趋势是什么?你认为我国在下一届奥运会上可能会得到多少枚金牌?
3.某地2002年上半年每月的平均气温如下表.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五)学习反思
今天我学会了
我的收获是
课题:折线统计图练习课(课本112---116页)
班级____ 姓名____ 评价____ 主备人: 审核人____使用人____
一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112—116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二 学习目标:
1.通过读折线统计图和画折线统计图,进一步熟悉折线统计图,学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的判断或预测。
三 学习重点与学习难点:
重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难点: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的判断或预测。
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112——116页练习题)
1.独立完成。 2.交流展示。
(二)过关检测
1、第9~14届亚运会上我国获金牌情况如下表.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2)哪一届获金牌数最多?(3)哪一届获金牌最少?和最多的相差多少枚?
(4)获137枚金牌的是哪一届?这比14届所获的金牌数多还是少?相差多少枚?
2、李红7~15岁生日测量的身高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2)李红几岁到几岁时的身高长得最快?
(3)李红在哪几岁时身高几乎没有变化?
(4)你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和李红在你这个年龄的身高相差多少?
3、下面是某地2004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表.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2)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3)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最快?
4、下面是一位病人某日0时到24时的体温记录折线统计图.
(1)这一天,病人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相差多少摄氏度?(2)从中午12时到下午4时,病人的体温升高了多少摄氏度?(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小结:今天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折线统计图(课本108——111页)
班级____ 姓名____ 评价__ 主备人: 审核人____使用人____
一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108—110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二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能读懂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得的信息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判断或预测。
3初步学会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
三 学习重点与学习难点:
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难点:初步学会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
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第108页,你能获得那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学课本第109页,回答以下问题:
(1)这种统计图叫__________。
(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小学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结: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在图中描出各个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练成折线的图形。它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在课本第110页制作折线图并回答
你是怎样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请说出制作过程。(提示:1根据数量找准位置描点,2按点的先后顺序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
陈东___到____岁时长的最快,长了______厘米?
陈东身高115厘米时是_____岁?
陈东5岁半时身高大约是_______厘米?
从折线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
(三)过关检测:
1.完成第111页“做一做”
2.我国在第23至28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1)金牌数最少的是第几届?哪两届的金牌数同样多?
(2)我国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数的整体趋势是什么?你认为我国在下一届奥运会上可能会得到多少枚金牌?
3.某地2002年上半年每月的平均气温如下表.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五)学习反思
今天我学会了
我的收获是
课题:折线统计图练习课(课本112---116页)
班级____ 姓名____ 评价____ 主备人: 审核人____使用人____
一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112—116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二 学习目标:
1.通过读折线统计图和画折线统计图,进一步熟悉折线统计图,学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的判断或预测。
三 学习重点与学习难点:
重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难点: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的判断或预测。
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112——116页练习题)
1.独立完成。 2.交流展示。
(二)过关检测
1、第9~14届亚运会上我国获金牌情况如下表.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2)哪一届获金牌数最多?(3)哪一届获金牌最少?和最多的相差多少枚?
(4)获137枚金牌的是哪一届?这比14届所获的金牌数多还是少?相差多少枚?
2、李红7~15岁生日测量的身高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2)李红几岁到几岁时的身高长得最快?
(3)李红在哪几岁时身高几乎没有变化?
(4)你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和李红在你这个年龄的身高相差多少?
3、下面是某地2004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表.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2)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3)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最快?
4、下面是一位病人某日0时到24时的体温记录折线统计图.
(1)这一天,病人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相差多少摄氏度?(2)从中午12时到下午4时,病人的体温升高了多少摄氏度?(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小结:今天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