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本课时在 单元教学 中的地位 和作用 本课时重点落实“陆地水体类型”和“各类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这两 个相互联系的内容, 侧重介绍水圈的组成要素、运动, 体现水循环的不同环 节和过程。主要解决“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使如何联系的(补给关 系)”的问题。
教学依据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 1.陆地水体。介绍 陆地水体的组成以及陆地水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陆地水体 的相互关系。阐述了河流与其他陆地水体之间的交换与转化。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必修课中所学内容可以作为学习本节内容的 铺垫知识, 包括内流河、外流河、水文特征、水资源、水泉、水 循环等概念, 对于水体的主干知识和辅助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水圈的构成,明确陆地水体的类型和主要补给水源。 【能力目标】 以河流与湖泊的关系为例, 通过绘制示意图, 解释水体之间的 相互关系。 【素养目标】理解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陆地水体的类型和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以示意图的形式来解释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洞里萨湖水上人家 【任务导航】 一、明确陆地水体的类型与相互转化关系 1.说出从湄公河的源头到洞里萨湖,分布的陆地水体类型。 2.结合水循环知识,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地理过程。 3.根据洞里萨湖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及特征,指出洞里萨湖的补给类型。
二、以河流与湖泊的关系为例, 通过绘制示意图, 解释水体之间的相互关 系。 4.洞里萨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 具有调蓄湄公河水量的功能, 洞里 萨河的流向在不同季节会发生改变。推测洞里萨河的流向随季节如何改变, 绘制示意图做出合理解释。 三、理解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5.分析洞里萨湖湖泊面积季节变化对种植业和渔业影响。
【巩固练习】 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1、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 冰川、地下水 B. 雨水、地下水 C. 雨水、海洋水 D. 海洋水、冰川 2、在下列月份中,箭头 a 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 1-2 月 B.3-4 月 C.6-7 月 D.11-12 月 3、如果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的退耕还湖,可导致( ) A. 丰水期 a 变小,枯水期 b 变大 B. 丰水期 a 变小,枯水期 b 变小 C. 丰水期 a 变大,枯水期 b 变小 D. 丰水期 a 变大,枯水期 b 变大 【迁移学习】 1.以河流和湖泊相互关系的学习为基础, 探究河流与地下水、冰川等陆地水 体的相互关系。 2.通过搜集资料,分析长江各河段的河流补给类型。
教学检测 小组成果展示与课堂巩固练习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