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 买新书
教学目标 1.理解需要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决这类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在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过程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需要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列式解答。难点: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1.有224本书,平均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多少本书?师: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2.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3层,每层放了28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师:怎样列式?说一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小结:同学们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并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下面,老师带大家走进学校图书馆,看看那里有什么数学问题等待着我们去解决。板书课题:买新书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爱看书吗?开学了,图书室买来许多新书,图书管理员要将这些书放在2个书架上,怎么放才好,你们来帮帮他好吗?1.观察分析(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一共有200本书。(2)图书管理员需要我们帮他什么忙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3)出示问题: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2.合作探究。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先画图表示题意,再列式计算。3.交流汇报。
二、探究新知(续)
方法一:200÷2=l00(本) 100÷4=25(本) 师:第一步算的是什么?第二步呢?生:第一步算的是每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第二步算的是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方法二:4×2=8(层) 200÷8=25(本) 师:谁能完整说说方法二的解题思路?生:第一步先求出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第二步再求每层有多少本。4.列出综合算式。200÷2÷4 200÷(2×4) =100÷4 =200÷8=25(本) =25(本) 5.讨论比较。师:这两种解决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两步计算,第二步都是用除法,最后一步求的都是“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不同点:(1)第一步求的问题不一样。第一种方法求的是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书,第二种解法求的是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2)第一步用的计算方法不一样,第一种解法第一步用除法,第二种解法第一步用的是乘法。(3)单位名称也有不同。第一种解法两步单位名称一样,都是“本”,第二种解法第一步的单位名称是“层”。小结:其实,有很多数学问题都会有几种方法解答,虽然解法不同,但目的却是一样的,都达到了解决相同问题的目的,这两种方法的最后都是求出“每层放多少本书”,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连除,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来解决,以后你们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可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还要提醒你们不管用什么方法算,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写出单位名称。6.集体交流应用。先列式算一算,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1)一、二、三年级共有270名学生,每个年级3个班。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2)有2个鸽笼,每个鸽笼有2层,一共有96只鸽子。平均每个鸽笼每层住多少只鸽子?学生自主画示意图并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思考过程。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1)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汇报交流:每一步算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