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7 12:3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鉴赏
Gui yuan tian ju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知人论世
陶渊明
1、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与官场彻底决裂。
2、陶渊明的称号:友人在其死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既是隐逸诗人也是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直接影响到唐代的田园诗派,唐代的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
陶渊明
陶渊明
3、简介“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
赏析文本

(1)从何而归? (2) 为何而归? (3) 归向何处? (4) 归去如何?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比喻
夸大
厌恶
忏悔、痛苦
从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为何而归?
性本爱丘山
守拙归园田
热爱田园生活
保持自己高洁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
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归去如何?
自由
安逸
喜悦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向何处?
1.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有哪些?
2.从哪几个角度去写的
3.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小组合作探究
近处:宅院、草木
远处:村落、炊烟
色彩:桃红、柳绿
声音:狗吠、鸡鸣
简陋
朦胧
和谐
宁静
意境:恬静 幽雅 空阔 朦胧
远近结合
情景交融
以动衬静
白描手法
归向何处?
作者描写景物时平淡质朴的语言风格是通过什么艺术手法来实现的?
白描
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鲁迅先生曾说过:“白描”并没有秘诀。只要“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即可。
白描手法
我手绘田园
总结




1.内容:淡泊名利的田园隐士摆脱了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让我们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给作者带去的自由和愉快的心情。
2、特点:语言平淡质朴,采用了情景交融、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和白描的艺术手法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