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 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 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8 10:33:15

文档简介

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 教案
习作例文
教案
班级: 课时: 课型:______
一、学情分析
习作例文的学习是为给本单元的习作写法做准备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梳理例文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
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结合旁批理解例文,体会写景的方法及其作用。写好过渡句也是本单元习作 的重点之一,因此在学习例文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过渡句的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句体会作用。
二、教学目标
1.默读例文二则,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写法,为本单元习作做准备。
2.理清例文的写作顺序,体会过渡手法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旁注,理解例文的写法。观察掌握景物特点,了解写景状物的习作方法。
【教学难点】
按照游览顺序,结合表达特点,掌握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名胜古迹:介绍颐和园并展示相关图片。
2.导读提示:观看视频,拉近学生和颐和园的距离。
例文一《颐和园》:
(1)结合旁注默读例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2)文中最吸引你的景点是 ,因为 。
(3)文中运用了 方法描写景物。
(4)抒发了作者 情感。
3.走近作者:了解作者袁鹰。
(二)探究写法
1.梳理思路:学生阅读例文把游览路线图补充完整。
2.写法探究:学生自主找过渡句,初步感受写清楚游览顺序的方法。
3.举例说明:引导学生结合旁批(二)和(三),体会过渡句的作用,培养学生在习作中写好过渡句使上下文衔接自然的意识。
4.具体写法:先让学生思考例文的写作方法,教师再做点拨,并结合具体的例文句子讲解,体会写法的作用。
(1)说明方法。
(2)动静结合。
5.思维导图:学生自行梳理例文结构,教师点拨,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6.我的收获:引导学生从例文的“结构、写景方法、表达”这三方面思考总结学习这篇例文的收获。
(三)合作探究
1.自然景观:出示新疆天山的相关美景,激起学生了解天山的兴趣。
2.明确任务:例文二《七月的天山》
(1)结合旁注,默读例文,找出文中描写的景物。
(2)梳理例文写作思路,批注文中语句。
(3)理清结构,试画思维导图。(借鉴例文一)
(4)探究例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5)体会作者情感。
3.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碧野。
4.写作顺序:学生默读例文,梳理例文写作顺序,批注表示地点切换的语句(过渡句)。
点拨:随景点的变换而展现新画面→描写方法:“移步换景”。
5.有序描写:结合旁批(一),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
目的:让学生意识到有序描写的前提是有序观察,作用是条理清晰。
6.表达技巧:展示天山花海的图片,提问“欣赏天山的花海,你想怎样描写它?文中是怎么描写的?找出语句交流欣赏。”进而引导学生结合旁批(二)感受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7.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借鉴例文一的思维导图给例文二做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应用迁移的能力。
8.我的收获:引导学生从“结构、写景方法、情感表达”三个方面来总结本课的学习所得。
(四)完成作业
1.作业:借鉴例文写法,选一个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写一篇小短文。
2.要求:按顺序写,语言通顺;交流分享,互评修改。
第 4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 学案
习作例文
学案
班级: 姓名: 成绩:______
一、学习目标
1.默读例文二则,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写法,为本单元习作做准备。
2.理清例文的写作顺序,体会过渡手法的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根据旁注,理解例文的写法。观察掌握景物特点,了解写景状物的习作方法。
【学习难点】
按照游览顺序,结合表达特点,掌握写法。
三、预习检测
1.说说你对颐和园的了解。
2.查找资料:形容风景优美的词语或诗句。
3.标注这两篇例文中不明白的地方或你觉得有趣的语句。
四、共同探究
1.阅读例文《颐和园》,思考下列问题。
(1)游览顺序:
( )→( )→( )→( )
(2)在文中批注过渡句。
阅读下面文段,体会画线句子的作用。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3)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2.阅读例文二《七月上天山》,思考下列问题。
(1)例文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这种写景方法叫什么?
文段: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不断,像天边的霞光那么灿烂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丽夺目。运用 和
修辞手法。运用其中一种修辞手法写一两句话。
(3)这篇例文的行文结构是: ,
这样写的好处是:
五、归纳整理
选择一篇例文,写写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拓展练习
1.作业:借鉴例文写法,选一个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写一篇小短文。
2.要求:按顺序写,语言通顺;交流分享,互评修改。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颐和园:它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词语:青山绿水、山明水秀、花香鸟语、水天一色……
诗句举例: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略。
【共同探究】
1.(1)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2)画线的句子为过渡句。作用:交代地点的转移,游览的顺序。层次清楚,内容衔接自然。其中“抬头一看”和“向下望”表明观察位置和角度变化。
(3)①运用打比方,体现昆明湖水“静”和“绿”的特点。
②动静结合:动词“滑”,巧妙地衬托了昆明湖水的“静”。
2.(1)第二自然段:写天山的水。第三自然段:写天山的森林。第四自然段:写天山的花海。
方法:移步换景法。
(2)比喻 排比
(3)结构:总——分——总;好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归纳整理】
1.《颐和园》:
(1)结构:借鉴“总——分——总”形式写作。
(2)写景物:按游览顺序写。抓住特点,选用方法(说明方法、动静结合等)具体说明、描写。
(3)表达:运用过渡句,点明游览路线,内容衔接自然。
2.《七月上天山》:
(1)“总——分——总”,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写景方法:
①按观察顺序写;
②用移步换景法描绘景物;
③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富有美感。
(3)抒发情感:表达自己的游赏感受。例如例文结尾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的赞美之情。
【拓展练习】
略。
第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