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高一年级必修2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归园田居》(其一)
难点名称 掌握 《归园田居》(其一)借景抒情的方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如何在诗歌中表现出来?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难以发现景物和人物感情之间的联系,从景物的特点中不会归纳诗人的思想情感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写景部分,引导学生概括出景色的特点。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让学生总结景物特点与诗人情感之间的联系,进而掌握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陶渊明向往的桃花源景色怡人,民风淳朴,在那里没有压迫,人人平等,是一个充满人情温暖的理想国。但是,这美好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那么,在现实生活中,陶渊明向往的居处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回顾诗歌内容,进入诗歌情境研读诗歌中的写景部分,探究诗人情感提问:找出诗中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并总结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象有何特点 齐读写景诗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让学生再自由朗读“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巅”八句,对陶渊明笔下田园风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赏析这几句诗,看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如何来描绘的 景语: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白描手法)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以动衬静)意境:优美、宁静、平和、清新、安定情语: 内心的恬淡、舒畅以及回归田园的喜悦、轻松、怡然自得。三、一切景语皆情语---热爱田园生活(借景抒情)分析:(前四句为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土地、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优美、清新喜人的图画,正是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光景。这些描写看似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奇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显示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开阔、自由。虽无雕梁画栋之富丽堂皇,却有郁郁葱葱的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于堂前竞相斗艳,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后四句为远景)“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祥和的感觉,不受外界力量的干扰。从近景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逐渐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进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很淡很淡,味道却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乡间的宁静、和平。在这里,诗人流露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压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探究:诗人的感情与景物之间的联系诗中只是描绘了一幅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但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这幅图景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足以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近景四句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心灵栖息之所。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恬然自足、怡然自乐的愉悦心情。远景从远出的村庄着眼,村容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朴拙自然、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优美的田园风光,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小结 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