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7 13:0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归园田居》其一 班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同学们了解时代背景及魏晋风流,了解陶渊明其人其事其诗,特别是其田园诗的特色及常用艺术手法,培养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按由知人论世到解题知意再到学习写法的步骤去鉴赏一首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同学们高雅的精神追求和独立的人格境界,从而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难点 重点 分析诗句,归纳形象,理解并背诵诗歌。
难点 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具 多媒体
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把最朴实的情感通过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他是不折不扣的精神贵族,他在不经意间抵达了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他的诗是良药,可以清热解毒醒脑。有人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有人称他为“千年隐逸之宗”,因为对他来说“房前屋后皆风景,一草一木亦关情”探:作者简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通过这个小故事,来了解一下陶渊明> 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看了这个故事,你觉得陶渊明是怎样的的一个人?>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治黑暗,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直到41岁完全弃官归隐。他的作品流传至今的有125首,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他几次做官,都因“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他几次辞官,又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田园诗歌和那个景色优美、风俗淳朴的“世外桃源”)也正是在东晋这样复杂的环境中,陶渊明走出了官场,也走出了绝世佳作。《归园田居》就是他辞官归田一年之后所写,共五首,课文为其中第一首。 激发学生兴趣注意:从无疑处发现问题,这是最重要的读书方法之一。
议给5分钟时间,依照提示朗读诗文,自主、合作疏通大意。听音频 感受诗歌1、读:明确节奏。明确:诗歌讲究音乐美,这首诗是五言,它的朗读节奏是二三节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读:准字音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诗歌节奏、停顿。羁(jī)鸟恋旧林守拙(zhuō)归园田 暧(ài)暧远人村久在樊(fán)笼里)羁:马笼头,羁鸟,笼中鸟。拙:笨拙,守拙,在这首诗中,是爱丘山,固守住节操,不随波逐流的意思。暧暧,就是昏暗,模糊,光线暗淡的意思。展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一)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 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二)“归”字是诗题的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请反复品读全诗,讨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性:本性,天性。丘山:山川田园生活明确:作者本性喜爱田园生活授小组合作,品读诗歌,体会感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尽量用原文作答)陶渊明喜爱的田园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通过什么手法描写田园生活的?)注意:最好能举一两例来鉴赏陶诗手法的高妙。明确:诗人在诗中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几句来写其归所的;些许常景在诗人笔下之所以美,是因为:1、情人眼里出西施:诗人性爱丘山,却久在樊笼,终于可以鸟入高空,鱼回大海,欣喜之情自然溢于言表,所以眼中之景也会远近相宜、温情有加,格外美好了。例如:写榆柳和桃李,分别用了“荫”和“罗”两个动词,把植物也写成了有情有义的知心好友,又岂能不美?2、看似常景,实乃为精心选择的意象,加上恰当的修饰,就共同创造了和谐优美的诗的意境,例如:方宅与草屋有点面结合之妙,榆柳、桃李与人村、墟烟有远近搭配之效,鸡鸣狗吠又有以声写静之用,八九、十余等约数以显其环境的宽松自由;暧暧、依依写出了淡远隐约之美妙;表现手法主要是借景抒情、白描和以声写静。(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复:重复,又一次为什么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文中对应: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明确: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即本性使然,出仕也是情有所迫,屈心抑志之为。2.守拙归园田,即追求拙朴自然、厌恶机心深重、尔虞我诈,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所以一定要归;显示了陶渊明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验 饮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比喻 拟人 夸张 动静结合 白描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君:指作者自己。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悠然:自得的样子。见:看见(读jiàn),动词。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相与还:结伴而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这首诗也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语气更自然,情貌更亲切 (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方法,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效果)(表述的语言能够概括意境特点,能够入境并分析出意境所传达出的感情;能够从具体的语言入手进行分析;尊重多元解读,但对明显错误要及时讨论或纠正)
小结 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他选择归隐田园,远离污浊官场,独善其身,始终保持自身纯洁,是他人生中最勇敢最高尚最痛苦也是最无悔的选择。因为当时的陶渊明面对的是腐败透顶的官场,物欲横流的世俗,我相信如果在今天这样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陶渊明一定会坚持他少年时“大济苍生”的理想,施展才华,造福一方吧!
作业 1、 熟读背诵课文。   2、拓展阅读《归去来兮辞》,了解并理解陶渊明辞官之际和辞官之后的心路历程,并将成果整理为不少于200的文字。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田园生活 ← 官场生活 ↑ 性 ↓ 喜爱 ← 厌恶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和效果是对教学构想的最有力的评价,现在回过头来反思自己当初的构想和设计,可以说基本满意,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特别是提问环节的设计。我觉得本节课提问的设计有以下几点好处:1、由于浅入深出所以学生容易进入思考状态;2、由于环环相扣所以上课才会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连贯;3、由于适当引申和质形兼顾,所以课堂也有一定的深度。另外,我还有一个深深地体会就是课堂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问题体系,一切的参考书上的问题设计都不是自己的问题设计,只能参考不能照搬,一定要变为自己的体系,这样才能有自信、有新意、有章法、有效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