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7《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7 19:2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教材 小学语文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27《漏》教案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最新修订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集中识字、随文识字、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会认“婆、脊”等8个生字,会写“漏、驴”等13个生字。
2.通过梳理故事情节,理解文章关键词句的意思,揣摩老虎和贼恐惧的心理,感受民间故事的情节的有趣和语言魅力。
3.能借助插图、关键语句等提示,学会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故事。
4.通过阅读民间故事,初步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的关键词句的意思,揣摩老虎和贼恐惧的心理。
2.能借助插图、关键语句等提示,学会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勾连旧知、引出新课
1.看图片猜故事。出示《咕咚》《狐狸分奶酪》《白蛇传》《牛郎织女》等民间故事。
2.介绍民间故事。刚刚我们猜的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民间故事”。民间故事,顾名思义,就是劳动人民创作的,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所以有些地方又称它为“古话”“古经”“瞎话”。
3.引出新课——《漏》。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中国的民间故事——《漏》,教师边板书“漏”边讲解:“漏”是左右结构,“三点水”表示水,“尸”表示房屋,房屋上有空隙,“雨”水便往下滴。咱们可以这么记,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一圈,故事中有哪些角色;
(3)想一想,这些角色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有趣的事情?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一圈,故事中有哪些角色; (3)想一想,这些角色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有趣的事情?
2.学习字词
(1)出示词语。(老婆婆 脊背 贼骨头 莫非 颠倒 旋风 纵身一跃 厉害 甘心 滴答)
强调:“贼”的读音(zéi),”戎”字左下部分的笔画要引导学生看清楚,是一横一撇,“戈”字的斜钩要略长,舒展;厉害是轻声(lì hai);旋为多音字。
(2)按结构分组出现需要书写的汉字,观察汉字的结构特点。
3.反馈角色
(1)故事人物:老婆婆、老公公、小胖驴、老虎、贼
(2)悬念人物:漏
4.整体感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老爷爷和老婆婆喂了一头 ,老虎一心想着 ,贼一心想着 。晚上,他们去偷 ,听到老爷爷和老婆婆说 ,都吓跑了。到了树跟前,虎 ,贼 ,在树下相遇后又在一起。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 ,都吓得 。天快亮了,小驴 ,老爷爷和老婆婆看着屋顶说 。
(三)再读课文,学会复述最喜欢的情节
1.划分段落:根据课后第三题,借助这幅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哪五个部分。
2.第一部分:老公公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老虎和贼
(1)第三自然段
①引导孩子发现民间故事语言的交替性。
一个蒙蒙细雨的晚上,老虎来了,贼呢?贼也来了……
老虎用爪在墙上抓,贼呢?贼用手在屋顶上挖……
你发现了这段话有什么语言规律吗?
都是先说老虎再说贼,老虎和贼的行动都差不多,句式差不多。这是民间故事的语言特点,角色交替出出现,句式语言大致相同。关注这一语言特点,这个故事就容易记容易讲了。
②通过换词,体会“抓”“挖”“钻”“跳”的生动。
小结:复述时抓住这两点会将故事说得更生动有趣。
(2)理解“莫非”。“莫非”表示猜测。说说老虎和贼此时将信将疑的心情。
(3)哪些语句让你觉得它们真的很害怕。
①联系文章内容,说说“走南闯北”“翻山越岭”的意思。
体会把“漏”想想成非常可怕的实物,从而产生了害怕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读。
②指名学生表演,理解“大气都不敢出”和“老虎吓得浑身发抖”。
③引导想象:“贼可能会被老虎想象成什么?贼摸到“毛乎乎”的东西,可能会把它想象成什么?理解“未料到”“毛乎乎”。
(3)利用支架,引导复述这一部分的情节。
一天晚上……老虎……贼……忽然听到老婆婆和老公公说起话来……老虎想……贼想……老虎吓得……贼听得……贼撒腿就跑……拼命抱住……
(4)小结
同学们,抓住人物的动作和心理,还有故事的语言规律,把老虎和贼的害怕的样子活灵活现地讲出来了。这就是复述,不是背诵课文。用这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把其他几个有趣的情节说给别人听。
3.第二部分: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抓住“像胶一样粘住我”“旋风一样”揣摩老虎和贼的心理,体会他们的害怕。
4.第三部分:虎甩掉贼,贼蹿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1)联系上文,理解“蹭”“蹿”“一歪”“一纵”表达了老虎和贼急切想摆脱“漏”的心理。
(2)联系上文,理解两个“终于”的意思,体会他们奔跑的辛苦以及摆脱“漏”的如释重负。
(3)抓住两个“黑乎乎的东西”,引导想象:树下再次相遇时,老虎和贼可能分别把“漏”想象成了什么?读好人物的心理活动和“顺着山坡滚下来的有趣情景。”
5.第四部分:虎和贼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1)山坡下的老虎和贼对看了一眼,为什么那么害怕?甚至吓晕过去?
(2)理解“满身泥浆”,想象他们可怕的外形,体会“惊恐”,读好“漏”哇—
6.第五部分: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
(1)最后你知道“漏”是什么了吗?
(2)借助示意图,完整复述这个故事。
小结:结合图片我们知道了故事的情节中地点的变化;结合简要的语言提示,我们知道了故事发展的经过。复述时,我们结合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民间故事的语言规律,加上自己的想象,一定可以把这个长长的故事生动地讲给别人听。
(四)异文阅读
1.异文概述:“老虎怕漏”故事在我国各地都有流传,粗略估计全国有300百多个版本。如浙江版《老虎怕“漏”》、吉林版《老虎和猴子》等。
2.异文推荐:老师这里带来两篇文章,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去读一读。还可以从故事的环境、故事的背景、故事的主角、故事的情节和故事的结局等方面来比较,发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