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分)
1.(本题2分)下列语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份试卷中的第1小题他花了10分钟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B.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提高技艺。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一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2.(本题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憎恶(zèng) 琐屑(xiè) 涎水(xián ) 取缔(dì)
B.诘问(jié) 惦记(diàn) 疮疤(chuāng) 震悚(shù)
C.哀悼(dào) 奔丧(sāng) 胡同(tòng) 粗拙(zhuō)
D.糟糕(gāo) 颓唐(tuì) 骷髅(kū) 晌午(shǎng)
3.(本题2分)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B.参加这次战役的大约有5000人左右。
C.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就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难免有缺点。
4.(本题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跳二级台阶,蹦,蹦!
B.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C.乡亲们常常戏称:你们家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D.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5.(本题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全文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B.《台阶》以“台阶”为线索,通过父亲劳累大半辈子终于造起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表达亿万农民渴望提高农村生产力,改变农村落后经济状况的心声。
C.《卖油翁》是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D.《老王》通过写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体现了作者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二、句子默写(共6分)
6.(本题6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3)《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共5分)
7.(本题5分)你们班级正在开展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在活动展示课中,全班齐唱歌曲《常回家看看》之后是双人舞蹈《让世界充满爱》。为将这两个节目连起来,请你写几句串词。(60字左右)
(2)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精彩的标语。
四、名著阅读(共4分)
8.(本题4分)名著阅读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两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
(1)文段节选自我国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的小说《_____________》。
(2)下面是王亮同学阅读本段所做的批注,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人公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向往自由和独立的生活。
B.主人公怀揣梦想,风里来雨里去,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挣到了属于自己的车。
C.作者善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主人公生活的艰辛以及那辆车对他的意义。
D.选段语言幽默风趣,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所刻画的人物让人忍俊不禁。
五、诗歌鉴赏(共6分)
(本题6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9.(3分)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10.(3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六、对比阅读(共13分)
(本题13分)文言文阅读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苏轼《苏东坡集》)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1.(4分)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 ②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
③夫没者岂苟然哉(________) ④见舟而畏之(________)
12.(4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13.(3分)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
14.(2分)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七、现代文阅读(共26分)
(本题14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春酒
琦君
①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②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③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
④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⑤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⑥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⑦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⑧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⑨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⑩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的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春酒》片段,有删改)
15.(3分)作者在本文中写了哪些生活片断?请概括作答。
16.(2分)品味句子。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17.(3分)本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概括作答。
18.(3分)如何理解“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的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19.(3分)俗话说:“一方水养一方人。”各地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在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呢?试举一例分享,并且谈谈,你认为保留传统节日习俗的意义是什么。
(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黄土魂
王灏然
①大抵每一个人都会对故乡怀有亲附依傍之情。这也许是人们情感的一种皈依。故乡的存在就像是母亲的爱一样,总在我们干旱的心田里及时洒下雨露。它让我们骄傲地意识到,家园还在,我还在,一切似乎都有着落。
②生长在黄土高原这神圣的土地上,我发觉自己总对它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我们的血脉已无意识地渗透与交融于这一片承载我们整个躯体与灵魂的土地。当故乡以一种原生的姿态屹立在眼前时,我发觉,在这片天空下绵亘着的生灵、黄土,竟是如此富于灵气而又值得敬重。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养育出了最让人向往的秦汉与隋唐,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却成了整个西北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或者说它更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魂骨。
③黄土无言,从那起伏的峰峦、寂寥的旷野中我读出了它的深沉与豁达。置身于旷荡无垠的三秦大地,除了西北风的呼呼声外,似乎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只会感受到黄土那沉默诱人的品质是如何潮水般地自己淹没。黄土的沉默是一种智慧的显现,它就像是深沉的黑夜一般具有非凡的渗透力;源于黄土中的那些威武壮观且精神饱满的秦兵马俑更像是一群厚重的思想载体。而秦兵马俑乃人类史上真正的文明。
④黄土是原始而单纯的存在,而它似乎总在深思,但深思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神圣的孤独。也许正是因为黄土的朴实与单纯,才让它隐秘得更加深不可测;也许正因为黄土的沉默,才告诉我们更多。
⑤黄土大多时候是静默的,而在它静默的背景之下,上演着的却是一种刚劲与烈性。一种风卷黄沙的浩荡气势,在那宽阔纵深的黄土地上豪情恣肆。黄土里生长的人们一片欢腾,吼着秦腔,唱着信天游,还有那“替古人卖劲儿”的说书人谈笑风生。另外,腰鼓、唢呐、大秧歌,整个世界与那溅起的尘埃共同欢笑成了一片沸腾的……;
⑥我想这便是黄土真正灵魂之所在,它以那兼容的性情凌驾于一切而又战胜着一切。沉默与刚烈的互相映衬使它成了一幅色泽鲜明的巨画,或者说是一部音域起伏的神曲。
⑦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我想起一些黄土地上的歌子,那歌声随即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突然觉得那些曲调怎么变得那么生疏而又平淡老土。而这本应该是一一些淋漓而又契合本土的歌子。我开始疯狂地寻觅,古老的黄土高原里散发着的沧桑,是那些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的烟囱。此时我觉得脚下踩着的土地像是一块易碎的玻璃,整个黄土领域成了一副失去了灵与肉的枯瘦的骨架。
⑧我们仿佛正在经历着人类精神家园史上的一场洗劫。技术时代的到来给了我们完美的物质文明,然而,正是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过分掠夺导致了对精神方面的屏弃和敷衍。我们似乎已在流浪,可笑的是,我们流浪的脚步竟然没有踏出家园或者是故乡的领地。我们是另类流浪者。
⑨我突然间想起了我们的父母,父母是属于这片黄土地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觑田亩,背灼天光,甚至在夜里,也没有搁下手中的活儿。尽管他们没能在天空中放飞太多的梦想与愿望,但那播种到土地里的品质与精神却足以养育起一方儿女;尽管没有在这方土地里洒下无数辉煌,但他们栽起的那成片的树木还是如此葱郁地撑起了一片蓝天。
⑩这时候,我更感觉到我们原来是那么肤浅,当不得不追随着时代的步伐时,本质上我们已成了一群失去航向的无助者。也许,我们会去凭吊一个远去的王朝,但是,我们是否更应该去挽留自己丧失着的精神家园呢 我们还将遭遇什么,秉持什么,还将经历怎样的浩劫与缅怀呢 从迷惘走向清醒吗 无疑,我们应该固守我们的文明,固守我们的精神家园,固守我们祖先每一次的经典传承!
(有删改)
20.(3分)文章第⑦段中“是那些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的烟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
21.(3分)请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另外,腰鼓、唢呐、大秧歌,整个世界与那溅起的尘埃共同欢笑成了一片沸腾的海……________
22.(3分)第⑦段开头说“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怀有哪些“复杂的心情”。________
23.(3分)文章标题为“黄土魂”,请结合全文概括“黄土魂”所包含的内涵。________
八、作文(共50分)
24.(本题50分)人的一生既匆匆又漫长,但是,只要经历过,就都留下了痕迹。岁月之手常常在不经意间留下那些值得记忆与回味的瞬间。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感悟,以“值得回味的瞬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字数不少于 600字;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A项“小题大做”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与对应的语境不符。B项“怨天尤人”尤:责备。埋怨上天,责备别人。形容对不如意的事一味强调客观因素。与对应的语境相符。C项“登峰造极”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与对应的语境不符。D项“巧夺天工”专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与对应的语境不符。故答案为:B。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A项“憎”应读zēng;B项“悚”应读sǒng;D项“颓”应读tuí。所以答案为C项。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B项中“大约”和“左右”意思重复,应去掉其中一个。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牢固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使用方法,其次要善于仔细分析题中语段的语境,最后运用平时积累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去解答题目。A.前面三个“蹦”和后面两个与“蹦”中间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C项有误,《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是北宋人。
6. 独坐幽篁里 惟解漫天作雪飞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7. (1)[示例]刚才我们在歌曲《常回家看看》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舞蹈《让世界充满爱》,进一步体验世界大家庭的温馨。(2)[示例]①爱由心生,美在人间。 ②让世界充满爱,让生命焕发光彩!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写串词。写串词的技巧:以主题为线索,自成一线。当节目是围绕一个主题选择编排的,这样串词就容易围绕主题进行;人本题就要围绕着“让世界充满爱”这一主题来写。串词更多的是只考虑上下节目之间的联系,或者承上,或者启下。串词的语言特征,抒情重于叙述,多排比、重复句,多拟人,注重音节串词要求语言优美,它必须追求朗朗上口、铿锵有力,讲究抑扬顿挫,因而,串词语言注意章节美。(2)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让世界充满爱”的主题。平时要注意观察、阅读好的宣传语、提示语、标语等,多体会其中的优点,汲人所长,为我所用。
8.(1) 老舍(舒庆春) 《骆驼祥子》
(2)D
【解析】
(1)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结合掌握的知识,由选段“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可知,选段中的他是祥子,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此作品描写了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2)
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写作手法和语言的辨析能力。
D.有误,选段语言通俗朴素,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所刻画的人物让人同情。“一年,两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语言简洁,朴实,写出了祥子得到这辆车所付出的辛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中的“咬牙”用以形容忍受住痛苦或磨难;“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中的“老想着”,总想着的意思,语言朴素,具有地方色彩。“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要发笑。《骆驼祥子》中作者老舍刻画了北平城里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在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这样一个人物,我们是不会发笑的。故选D 。
9.示例: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悠扬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个角落。
10.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9.本题考查描写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注意不能只是解释诗句。描绘,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一二句的意思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据此描写即可。
10.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理解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故园情”一词就集中表现了诗人内心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意。
11. 夸耀 打发 随便、随意 畏惧、害怕
12.①(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②(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13.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
14.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解析】
【分析】
【详解】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矜:夸耀。
②陈尧咨见此,只好苦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遣:打发。
③那些能潜水的人,难道是随易做到这样的吗?苟:随便、随意。
④看见来船依然害怕。畏:畏惧、害怕。
2.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忠于原文、还要注意文言句式、译文要通畅。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发:射,射箭。但微颔(hàn)之:只是微微对此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不过。颔之,就是“对之颔”。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得:掌握。道:道理、规律、技巧。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甲文抓住康肃公说话的语气,体会他的傲慢。找到卖油翁的语言概括他的观点。乙文通过“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的“故”字,看上文的内容就可以推断出答案。
4.本题考查文章的中心。仔细体会抓住关键句子,从倒油和游泳中得出,凡事必须多加练习,才能掌握一门技能。
【点睛】
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复习时要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相关的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把切题的答案 在提取或概括出来,组织成通顺的语句作答。
⑶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⑷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文章主旨也叫文章的中心思想,指的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它通过文章的字词句段表现出来。中心思想是由写什么(主要内容)和为什么写(写作目的)两部分组成。写什么是指作者叙述的事件、描述的人物、景物、物体也就是主要内容。为什么写是指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感情等。
15.①过新年;②喝春酒;③喝会酒;④散席后,母亲分享八宝酒的方法。
16.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小姑娘的可爱,爱撒娇,也体现出了邻里之间的亲密融洽,以及母亲酿的八宝酒的好喝。
17.通过母亲请大家品尝八宝酒或是愿意借用花厅,写出母亲的热情好客;通过母亲仔细分享八宝酒的方法,写出母亲仔细、认真,做事情有分寸;通过写母亲叮嘱我少喝春酒,体现母亲对孩子的关爱;通过写母亲酿造的八宝酒或是做很多新鲜别致的东西,体现母亲的勤快,心灵手巧。
18.①尽管酿制八宝酒的材料是相似的,但少了母亲酿造的味道,少了儿时的感觉。②深化了主题,增加了作者对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9.①节日: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只要是传统节日即可)②传承民俗文化;了解历史;增强民族凝聚力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梳理与概括。通读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提炼概括。第①段“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介绍了过新年的情景;第⑤段“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可以看出文章前半部分描写了喝春酒的情形,⑤⑥段描写了喝会酒的情形。⑦⑧段“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由此分析,这部分主要介绍席散时,母亲分享八宝酒的方法。
2.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赏析。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小环节。这个句子使用了“靠”“点”“添”等动词,是人物的动作描写,也是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的天真可爱,同时“我”是在乡邻的怀里喝酒,可以看出乡邻之间那种亲密随和,融洽温馨的人际关系,从侧面写出了母亲酿的八宝酒好喝,深受欢迎。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需通读文章,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人物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第⑤段“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第⑥段“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看出母亲善良大度,热情好客;第⑧段“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体现母亲仔细、认真,做事情有分寸;第②段“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体现母亲慈爱,关爱孩子;第⑧段“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软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看出母亲俭朴勤劳、能干、心灵手巧。
4.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结合语境和全文分析。结合第⑨段“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分析,作者离开故乡,在国外生活,说“究竟不是地道的家乡味啊”,意思是作者用美国葡萄酒酿制,不是家乡自己酿的酒,虽然材料相同,但少了家乡味和儿时的感受。作者想到了家乡、想到了家乡的人、事、物,“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表现出作者对母亲和家乡的思念。深化了主题,点明主旨。
5.考查拓展迁移能力。第一问列举家乡特别的习俗,可以列举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等各地习俗,此题答案不唯一,是传统节日即可。第二问,就传承民俗文化;了解历史;增强民族凝聚力等作答即可。如,节日习俗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保留传统节日习俗,能够更好地传承民俗文化;节日对于社会安定、人民 和睦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也很重要。过节期间一方面家庭和睦,甚至平日不来往的楼上楼下、街坊邻居见了面也会很礼貌地问好祝福,整个社会洋溢着安定祥和的氛围,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 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传统节日习俗,有利于了解历史。
20.用简笔勾勒出失去了灵与肉的黄土领域的凋敝景象,与上文内容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写自己的复杂情感和沉重思考做了铺垫。
21.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黄土地上的人们欢腾时的热闹景象,突出了黄土地上人民的质朴与豪放,以及灿烂的人文风情,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2.①对故乡难以割舍的思念之情;②对黄土孕育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敬重、赞美和自豪之情;③对黄土地失去了灵与肉的失落和悲叹之情;④对“我们”变得“肤浅”的反思和自责之情;⑤对重建精神家园的期盼之情。
23.富有灵气,是民族的魂骨;深沉豁达,沉默中显示了智慧;包孕了厚重的思想,是人类史上真正的文明;刚劲烈性,具有兼容的性情。
【解析】
20.本题考查语句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从结构、内容、写法、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是那些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的烟囱”一句在内容上是写景,描写了黄土领域的凋敝景象;在结构上居于文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描写的景象与上文形成对比,为下文写自己感受作铺垫;在写法上运用了简笔勾勒的方法。据此作答,做到语言简洁、连贯。
21.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解答此类题先判断这个句子的特点,可以从修辞、描写、有特点的词语入手;在这类句子的作用中选择,用术语解说句子的作用很重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这个句子在这里表达的意思,结合段中心句和文章中心分析表达作用或效果。“腰鼓、唢呐、大秧歌,整个世界与那溅起的尘埃共同欢笑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把欢腾的场景比作沸腾的海,运用比喻修辞;把整个世界和尘埃说成欢笑,运用拟人修辞;展现了黄土地上人们欢腾的情景,表现人的纯朴,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结合答题格式组织语言作答,做到语言简洁。
2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的技巧:(1)抓带有明显感彩、心理描写、品质特征的词句;(2)抓文中的抒情和议论;(3)抓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动描写,它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4)抓景物描写。文章第②段“生长在黄土高原这神圣的土地上,我发觉自己总对它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第②段“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养育出了最让人向往的秦汉与隋唐,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却成了整个西北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或者说它更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魂骨。”第⑦段“此时我觉得脚下踩着的土地像是一块易碎的玻璃,整个黄土领域成了一副失去了灵与肉的枯瘦的骨架。”第⑩段“这时候,我更感觉到我们原来是那么肤浅,当不得不追随着时代的步伐时,本质上我们已成了一群失去航向的无助者。也许,我们会去凭吊一个远去的王朝,但是,我们是否更应该去挽留自己丧失着的精神家园呢 我们还将遭遇什么,秉持什么,还将经历怎样的浩劫与缅怀呢 从迷惘走向清醒吗 无疑,我们应该固守我们的文明,固守我们的精神家园,固守我们祖先每一次的经典传承!”根据以上语句,结合自己理解,分点作答,做到语言简洁、连贯。
23.本题考查文题内涵的理解。解答此类题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归纳概括。文章第②段“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养育出了最让人向往的秦汉与隋唐,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却成了整个西北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或者说它更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魂骨。”第③段“黄土无言,从那起伏的峰峦、寂寥的旷野中我读出了它的深沉与豁达。”“黄土的沉默是一种智慧的显现,它就像是深沉的黑夜一般具有非凡的渗透力;源于黄土中的那些威武壮观且精神饱满的秦兵马俑更像是一群厚重的思想载体。而秦兵马俑乃人类史上真正的文明。”第⑥段“我想这便是黄土真正灵魂之所在,它以那兼容的性情凌驾于一切而又战胜着一切。沉默与刚烈的互相映衬使它成了一幅色泽鲜明的巨画,或者说是一部音域起伏的神曲。”结合全文,根据以上语句,分点概括作答,做到语言简洁、连贯。
【点睛】
语句赏析题答题格式:角度(如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突出了……)表现了(或表达了)……特征(或情感)
24.无
【解析】
【分析】
【详解】
【立意指津】本题是命题作文。“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瞬间”形容刹那间,须臾,一眨眼的工夫。“值得回味的瞬间”写那一刹那间发生的事或内心的体验,回顾自己的学习与活,想想曾经瞬间发生的什么事让你难忘?你是否有过让你难忘的内心体验?选择你印象深刻的那一刹那去写。在素材上,要选择能体现瞬间的素材,重点突出这一瞬间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通过这一瞬间突出文章的中心。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