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一课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一课一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7 17:48:03

文档简介

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一课一练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
一、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阐述(_______) 崩溃(_______) 束缚(_______) 萦绕(_______)
xuàn(_______)丽多姿 误人qí(________)途
diàn(________)定基础 róng(________)为一体
【答案】chǎn kuì fù yíng 绚 歧 奠 融
2.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己的品德修养。
B.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才能伴你一辈子,因为好体魄是成功的前提。
C.人类必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
D.我国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体育项目参差不齐。
【答案】C【解析】A“两面”与“一面”不对应,去掉“能否”;B.关联词误用,将“即使”改为“只有”;D.缺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等问题”。
3.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已在众多领域投入使用,且卓有成效。
B.生态环境保护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它和经济社会发展应该携手并进,相辅相成。
C.张维为在《这就是中国》栏目中的演讲精彩纷呈,他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有着入木三分的分析。
D.2020年5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文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从此,那些呕心沥血想要侵害他人隐私权的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答案】D 解析:A项,“卓有成效”指成绩、效果显著。形容北斗系统的使用效果,恰当。B项,“相辅相成”指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形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携手并进,恰当。C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形容张维为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恰当。D项,“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多用于文艺创作。“呕心沥血”不能形容坏人,褒贬失当。
4.下列句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其中就包括奥林匹克精神。
②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们要为它奠定基础。
③人类必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
④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
⑤但是,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
⑥当然,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必需品。
A.③①⑥④⑤② B.③②⑥④⑤①
C.②⑤⑥④①③ D.②⑤⑥④③①
【答案】A【解析】此题意在考查排列语序的能力。首先确定首句,援引观点或引出对象、背景铺垫、设问的句子通常做首句。只有③可做首句,故可排除C和D.紧承第③的就是①,故可排除B。
5.下列对《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一文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作者顾拜旦是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B.本文是顾拜旦在1919年4月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发表的演讲。
C.作者认为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是勇气。
D.本文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奥林匹克精神使人养成平和自信的品德,包括并超越了一般体育运动,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是属于大众的。
【答案】C【解析】C.根据文章第三段可知“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是自信而非勇气。
6.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经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保尔一生共有过四次生死经历,请依照示例,简要概括前两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中病倒,被迫离开工作岗位。
④在铁路快修完时,得了严重的伤寒和肺炎。
【答案】(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2)①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被一颗子弹打中了大腿,后来又得了伤寒。 ②在骑兵部 队的战斗中,一颗炮弹在身边爆炸,头部受了重伤。
7.综合性学习
某校八年级开展以“你好,冬奥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图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标识,请你向班上同学简要解说标识。
(2)李涛同学写了一篇评价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的短文。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国际奥委会再次垂青北京,[A]既表示了对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社会持续进步的信心,也是对北京举办的2008年夏季奧运会的又一次高度肯定。[B]中国由此成为第9个既举办夏奥会也举办冬奥会,北京则成为全球首个荣获过冬、夏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
①[A]处画线句中,“__________”一词使用不当,可改为“__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上“________________”。
(3)同作为00后的你们,从谷爱凌和苏翊鸣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北京的申奥标志由一个挥舞着彩带的运动员形象和2022中的第一个数字“2”组成汉字的“冬”字。图标下边写有拼音字样的“北京”,标注2022冬奧会的举办城市为“北京”。奧运五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
(2)①表示;显示(或彰显);②的国家
(3)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看到谷爱凌和苏翊鸣获得的鲜花和掌声,更要看到他们为理想和目标所付出的努力,每一次跌倒,每一次受伤,各种压力,都不能打到我们,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身上的体育精神,不气馁,不抱怨,把理想变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坚持不懈。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第8-11题。
之前我曾提及1914年6月所举办的周年庆典。当时我们认为,我们庆祝的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完美实现。然而今天,我的印象反而是我正目睹它再次含苞欲放。一项运动,倘若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内,在当今时代又怎能称得上完美呢 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它必须要面向大众。的确如此,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 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 上述种种毫无法律依据的矛盾,存活在萌生它们的这个社会秩序里。在野蛮的军国主义协助下的极权姿态,给了它们致命一击。从道义上讲,这反而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面对一个需要用基本原则来整顿的全新世界,某些过去一直被视为乌托邦的原则,如今却变得切实可行。人类必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其中就包括奥林匹克精神。当然,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必需品,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但是,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们要为它奠定基础。
8.“当时我们认为,我们庆祝的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完美实现”,“当时”能否删掉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说“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这说明顾拜旦提倡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认为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应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不能。因为前面有一句话“之前我曾提及1914年 6月所举办的周年庆典”,说明说的是五年前的事,实际上由于战争的原因,并没有将理想变成现实,所以说是“当时”“认为”。
9.从前后文看,作者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提倡的不仅仅是少数几个人的运动,应该是大众性的运动。这也是今天全世界人民都关注奥运的原因。
10.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11.顾拜旦倡导近代奥林匹克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2-15题。
独处是生命的良田
①我一直认为,群居往往是肤浅的、浮躁的、表象的,而独处往往是深刻的、安静的、本质的。要知道,人多的时候,唇枪舌剑、熙熙攘攘,人心难以安静,而心不能安静,就不能进行深入思考、探究,这样一来,自然不会把事情做好。而独处的时候,人是安静的、自由的,可以思考、探究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一来,就会遇到很多的奇迹或是意想不到的美好。一言以蔽之,群居是社会的、外在的,而独处才是自己的、内在的。
②再说,世间的任何一种美好,都有它自己的规律和节奏。一般来说,它需要我们的安静、沉思、专心、孤独,否则我们就难以遇见它。而这些元素也只有在我们独处的时候才有。因此,独处的时候,就是我们与美好相逢的时候。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爱迪生发明电灯,马克思写《资本论》,司马迁写《_______》,曹雪芹创作《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他们的“作品”都是在独处时结出的硕果。
③俗话说,热闹的大街不长草。热闹之地,连草都长不了,还能长什么呢?能长的,只会是浮躁、杂乱、庸俗之类的东西。而一个人如果被这些东西主宰了,他还有什么追求和梦想?一个没有追求和梦想的人,会变得日益庸俗。这样的人就像小水洼,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就会躁动不安。显而易见,这样的人没有定力,而没有定力的人,往往就没有恒心;没有恒心的人,就很难做成大事。
④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深谙此道。她不喜欢热闹、喧哗,深爱独处。她隐居乡间数十年,在隐居期间,写了近两千首诗歌。后来,诗集出版,引起轰动。如果她不喜欢独处,常常跟人在一起嬉戏玩耍、虚度光阴,那么她就不会有这样的成就。正如一位西方哲学家所言:“我们所有的祸害都来自不能独处。”可见,独处是智者的明智选择。
⑤事实早已证明:无数的智者在独处中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成就。其实,独处还能让自己的灵魂纯净,进而使自己日益成熟。一位作家曾说:“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这样的独处,使灵魂变得日益纯粹、丰富和高贵;这样的灵魂,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自己。在这样的独处里,我们不受外界的干扰,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也不需要对别人拍马溜须、阿谀奉承,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独处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增值期,而独处最大的收获,就是越来越好的自己。
⑥我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独处是生命的良田,可以种植自己的梦想,收获属于自的果实。”那果实正是生命最好的价值。
⑦当然,人都有社会性、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完全与世隔绝。“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重要的是在闹中取静,“心远地自偏”。
(作者:韩青。有删改)
12.为什么说“独处是生命良田”?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段中加点的“这些元素”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填写第②段书名号中的内容,并在横线上再补充一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独处能让智者获得成功,取得成就;独处能让自己的灵魂纯净,进而使自己日益成熟。
13.安静、沉思、专心、孤独。
14.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举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隐居期间写了近两千首诗歌,后诗集出版引起轰动的例子,并引用一位西方哲学家的话,共同论证了“独处是智者的明智选择”的观点,从而论证了“独处是生命的良田”这一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15.《史记》 《红楼梦》 示例:钱锺书写出《管锥编》,傅雷写出《傅雷家书》等不朽的学术著作。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6-19题。
教你生病
毕淑敏
①儿子比我高了。
②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已在这一瞬间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③“你病了。”我说。“噢,这感觉就是病了?我还以为我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刚想到家里专储药品的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④“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我说。“生病还得学吗?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他大吃一惊。“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该怎么办。找你。”他成竹在胸。“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打电话找你。”“假如……你终于找不到我呢?”“那我就……就找我爸。”
⑤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
⑥“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那我就……我就忍着。”儿子说。“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虽然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明。“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X X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什么本?”他不解。
⑦“就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叫你化验时就到化验室去,要先划价,后交费。等化验结果的时候,要竖起耳朵,不要叫到了你的名字没听清……”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⑧“妈妈,你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
⑨他挣开来,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支笔,把你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⑩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虽说很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我虽然知道医院是一个缓慢的地方,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虽然我几乎可以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寻找什么适宜做看病锻炼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会教他独自去看病。万一他以后遇到独自生病的时候,一切再说吧。我只要这一刻他在我身边!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我开了门,他倚在门上。
“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有什么。”儿子骄傲地宣布,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条,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包括生病在内的许多苦难。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有改动)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⑦段和第⑩段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文意,说说第 段加点词“骄傲”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赏析第 段划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本文讲述了一位母亲通过让孩子学习独自看病,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困难的事情。
17.⑦段和第⑩段分别运用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18.“骄傲”原意:自以为了不起,瞧不起别人。文章写出了儿子独自到医院看病后的自豪心理。
19.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时间时间的缓慢比作沙漏里缓缓流动的沙子,形容母亲心里的焦急,非常担心孩子。把一个人焦急的心情形象化,具体化,同时巧妙的连接了上下文,使行文流畅自然。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一课一练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
一、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阐述(_______) 崩溃(_______) 束缚(_______) 萦绕(_______)
xuàn(_______)丽多姿 误人qí(________)途
diàn(________)定基础 róng(________)为一体
2.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己的品德修养。
B.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才能伴你一辈子,因为好体魄是成功的前提。
C.人类必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
D.我国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体育项目参差不齐。
3.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已在众多领域投入使用,且卓有成效。
B.生态环境保护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它和经济社会发展应该携手并进,相辅相成。
C.张维为在《这就是中国》栏目中的演讲精彩纷呈,他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有着入木三分的分析。
D.2020年5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文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从此,那些呕心沥血想要侵害他人隐私权的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4.下列句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其中就包括奥林匹克精神。
②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们要为它奠定基础。
③人类必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
④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
⑤但是,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
⑥当然,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必需品。
A.③①⑥④⑤② B.③②⑥④⑤① C.②⑤⑥④①③ D.②⑤⑥④③①
5.下列对《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一文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作者顾拜旦是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B.本文是顾拜旦在1919年4月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发表的演讲。
C.作者认为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是勇气。
D.本文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奥林匹克精神使人养成平和自信的品德,包括并超越了一般体育运动,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是属于大众的。
6.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经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保尔一生共有过四次生死经历,请依照示例,简要概括前两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中病倒,被迫离开工作岗位。
④在铁路快修完时,得了严重的伤寒和肺炎。
7.综合性学习
某校八年级开展以“你好,冬奥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图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标识,请你向班上同学简要解说标识。
(2)李涛同学写了一篇评价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的短文。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国际奥委会再次垂青北京,[A]既表示了对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社会持续进步的信心,也是对北京举办的2008年夏季奧运会的又一次高度肯定。[B]中国由此成为第9个既举办夏奥会也举办冬奥会,北京则成为全球首个荣获过冬、夏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
①[A]处画线句中,“__________”一词使用不当,可改为“__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上“________________”。
(3)同作为00后的你们,从谷爱凌和苏翊鸣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第8-11题。
之前我曾提及1914年6月所举办的周年庆典。当时我们认为,我们庆祝的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完美实现。然而今天,我的印象反而是我正目睹它再次含苞欲放。一项运动,倘若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内,在当今时代又怎能称得上完美呢 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它必须要面向大众。的确如此,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 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 上述种种毫无法律依据的矛盾,存活在萌生它们的这个社会秩序里。在野蛮的军国主义协助下的极权姿态,给了它们致命一击。从道义上讲,这反而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面对一个需要用基本原则来整顿的全新世界,某些过去一直被视为乌托邦的原则,如今却变得切实可行。人类必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其中就包括奥林匹克精神。当然,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必需品,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但是,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们要为它奠定基础。
8.“当时我们认为,我们庆祝的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完美实现”,“当时”能否删掉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说“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这说明顾拜旦提倡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认为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应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2-15题。
独处是生命的良田
①我一直认为,群居往往是肤浅的、浮躁的、表象的,而独处往往是深刻的、安静的、本质的。要知道,人多的时候,唇枪舌剑、熙熙攘攘,人心难以安静,而心不能安静,就不能进行深入思考、探究,这样一来,自然不会把事情做好。而独处的时候,人是安静的、自由的,可以思考、探究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一来,就会遇到很多的奇迹或是意想不到的美好。一言以蔽之,群居是社会的、外在的,而独处才是自己的、内在的。
②再说,世间的任何一种美好,都有它自己的规律和节奏。一般来说,它需要我们的安静、沉思、专心、孤独,否则我们就难以遇见它。而这些元素也只有在我们独处的时候才有。因此,独处的时候,就是我们与美好相逢的时候。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爱迪生发明电灯,马克思写《资本论》,司马迁写《_______》,曹雪芹创作《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他们的“作品”都是在独处时结出的硕果。
③俗话说,热闹的大街不长草。热闹之地,连草都长不了,还能长什么呢?能长的,只会是浮躁、杂乱、庸俗之类的东西。而一个人如果被这些东西主宰了,他还有什么追求和梦想?一个没有追求和梦想的人,会变得日益庸俗。这样的人就像小水洼,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就会躁动不安。显而易见,这样的人没有定力,而没有定力的人,往往就没有恒心;没有恒心的人,就很难做成大事。
④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深谙此道。她不喜欢热闹、喧哗,深爱独处。她隐居乡间数十年,在隐居期间,写了近两千首诗歌。后来,诗集出版,引起轰动。如果她不喜欢独处,常常跟人在一起嬉戏玩耍、虚度光阴,那么她就不会有这样的成就。正如一位西方哲学家所言:“我们所有的祸害都来自不能独处。”可见,独处是智者的明智选择。
⑤事实早已证明:无数的智者在独处中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成就。其实,独处还能让自己的灵魂纯净,进而使自己日益成熟。一位作家曾说:“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这样的独处,使灵魂变得日益纯粹、丰富和高贵;这样的灵魂,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自己。在这样的独处里,我们不受外界的干扰,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也不需要对别人拍马溜须、阿谀奉承,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独处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增值期,而独处最大的收获,就是越来越好的自己。
⑥我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独处是生命的良田,可以种植自己的梦想,收获属于自的果实。”那果实正是生命最好的价值。
⑦当然,人都有社会性、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完全与世隔绝。“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重要的是在闹中取静,“心远地自偏”。
(作者:韩青。有删改)
12.为什么说“独处是生命良田”?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段中加点的“这些元素”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填写第②段书名号中的内容,并在横线上再补充一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6-19题。
教你生病
毕淑敏
①儿子比我高了。
②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已在这一瞬间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③“你病了。”我说。“噢,这感觉就是病了?我还以为我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刚想到家里专储药品的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④“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我说。“生病还得学吗?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他大吃一惊。“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该怎么办。找你。”他成竹在胸。“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打电话找你。”“假如……你终于找不到我呢?”“那我就……就找我爸。”
⑤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
⑥“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那我就……我就忍着。”儿子说。“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虽然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明。“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X X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什么本?”他不解。
⑦“就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叫你化验时就到化验室去,要先划价,后交费。等化验结果的时候,要竖起耳朵,不要叫到了你的名字没听清……”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⑧“妈妈,你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
⑨他挣开来,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支笔,把你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⑩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虽说很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我虽然知道医院是一个缓慢的地方,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虽然我几乎可以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寻找什么适宜做看病锻炼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会教他独自去看病。万一他以后遇到独自生病的时候,一切再说吧。我只要这一刻他在我身边!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我开了门,他倚在门上。
“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有什么。”儿子骄傲地宣布,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条,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包括生病在内的许多苦难。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有改动)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⑦段和第⑩段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文意,说说第 段加点词“骄傲”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赏析第 段划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