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第2课时 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内容. 分式的加减法是代数变形的基础之一,在学习完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后过渡到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教科书安排了两节课的教学,就是不增加教学目标的实现难度,因此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落实和理解上. 本节课内容侧重在对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上,因此要使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观察、联想、类比、猜想、尝试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中,发现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式加减法运算法则形成的过程,掌握寻找最简公分母、通分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转化为同分母分式加减运算的方式,学会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的运算.
数学思考:经历了类比分数的加减运算,得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及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解决问题:通过从不同角度探索法则形成,运算的方法,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并形成类比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数与式的联系,理解事物拓展延伸的内在本质,丰富数学情感与思想,结合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新问题,获得成就感以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勇气.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找最简公分母,能进行分式的通分及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理解并熟练进行异分母分式加减计算.
四、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与 “讲授法”、 “演示法”.
五、教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展板.
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回顾与思考
1.分式的基本性质: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 ,分式的值 .
2.什么叫约分?
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不改变分式的值,这种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分母不同怎么进行加减?
引出通分!
3.把下面分数通分.
与,寻找最小公倍数;
类比分数,怎样把分式通分呢?
第二环节:新知探究
一、最简公分母
类似于分数的通分要找最小公倍数,分式的通分要先确定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找出下面各组分式最简公分母:
(1) (2)
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步骤:
系数:取各个分母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
字母:取各分母中所有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因式;
指数:所有分母中相同字母或相同因式的最高次幂;
取这些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
练一练
1.找最简公分母.
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
问题:
请计算( ),( ).
请思考( ),( ).
类比:异分母的分式应该如何加减?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数,再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2.通分.
(1) (2)
总结知识要点:
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上述法则可用式子表示为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3.计算.
(1)
(2)
(3)
注意:先确定公分母(各个分式的分母变成相同),通分后,再计算.
第四环节:拓展提升
例4 小刚家和小丽家到学校的路程都是3km,其中小丽走的是平路,骑车速度2vkm/h.小刚需要走1km的上坡路、2km的下坡路,在上坡路上的骑车速度为ⅴkmh,在下坡路上的骑车速度为3vkm/h. 那么:
(1)小刚从家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
(2)小刚和小丽谁在路上花费的时间少?少用多长时间?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展示讲解.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使用 “我发现了……我学会了……” 这样的语句来进行回顾和总结.
1.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的方法思路;
2.分子相加减时,如果分子是一个多项式,要将分子看成一个整体,先用括号括起来,再运算,可减少出现符号错误.
3.分子是多项式时,一定记得添括号后再进行加减运算.
4.分式加减运算的结果要约分,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第六环节:检测反馈
课件展示题目,限时完成,及时反馈.
第七环节:作业布置
必做题:习题5.5 第1、2、3题;
选做题:习题5.5 第4、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