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3《琵琶行并序》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3《琵琶行并序》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7 15:1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 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解 题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文学家,文章精切,特别擅长写诗,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于有“老妪能解”的说法。曾自述或许有人认为他是“诗王”或“诗魔”,有诗曰: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作 者
白居易早年积极从事政治改革,关怀民生,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须取材于现实事件,反映时代的状况,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白居易的一生大体上以44岁时被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仕途一帆风顺,在“兼济天下”的思想导引下,利用自己谏官的职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展现出对下层百姓苦难生活的深刻反映以及对达官显贵腐化生活和欺压百姓的尖锐揭露(《卖炭翁》),收到很多朝中权贵的嫉恨。后期因被贬江州,在“独善其身”的中隐思想、佛教道教思想的影响下,诗人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感伤诗,以易的语言,抒写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思想。
作 者
趣 事
白乐天初至京,以所业谒顾著作[注]况。况睹姓名,熟视曰:“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及披卷,首篇曰:“咸阳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嗟赏曰:“道得个语,居亦何难!前言戏之耳。”因为延誉,声名遂振。
——《尧山堂外纪》
[注]著作,即著作郎,官职名。三国时期魏明帝始置,属中书省,主要负责编纂国史。
白居易为什么号“香山居士”?
会昌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自称香山居士。
——《旧唐书·白居易传》
会昌年间,根据他的请求罢去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退休。和香山僧人如满结成香火社,乘坐轿子你来我往,穿着白衣持着鸠杖,自称香山居士。
作 者
文学常识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由白居易、元稹等共同提倡的文学改革运动,与韩愈、柳宗元提倡的古文运动相互呼应。所谓“新乐府”,就是用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与汉乐府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新乐府不入乐。至于运动宗旨则是在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大大强调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谕作用。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有人诬陷他不顾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其实,白居易被贬的真正原因是他创作的大量讽喻诗引起了朝中权贵们的嫉恨。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既元和十一年)作者送客湓浦口,忽然从水面飘来琵琶声,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因之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解 诗
时间、地点、人物、背景
琵琶女的悲凉身世
同是天涯沦落人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解 诗
时间、地点、人物
典型意象,点染环境
萧瑟的清秋景象
离情别意,情景相生
为琵琶女的出场设伏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解 诗
急于见到琵琶女
琵琶女羞怯的形态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解 诗
调弦校音
技艺娴熟精妙,炉火纯青
感情丰富
演奏曲目

cháng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解 诗
qi o
叠词,模拟乐声,强化听觉
cáo

qiè
比喻,使乐声形象化
高潮
低谷
暂停
激越
戛然而止
侧面烘托听者被乐声感染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解 诗
聪颖过人
技压群芳
歌伎生活
欢乐奢华

diàn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解 诗
生活变故
孤苦凄凉
环境烘托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解 诗
主旨句
谪居生活
以乐写哀,反衬
zhāo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解 诗
思考:因何而泣?
既有同情,又有感激
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
为自己的贬谪遭遇而泣,
…………
随堂练习
理解性默写
1.【2021年全国乙卷】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2020年全国卷Ⅰ】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
3.【2018年全国卷Ⅱ】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4.【2016年全国卷Ⅲ】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随堂练习
5.【2015年全国卷Ⅱ】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6.【2021年聊城三模】《琵琶行》中琵琶女在正式演奏前调弦试音的过程就已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她弹奏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出听者仍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让人感慨“此时无声胜有声”。
7.【2021年3月湖北七市联考】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表现琵琶曲调激越雄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8.【2021年5月三明一中模拟】“月”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成为古人寄托情感的最佳载体。而白居易尤好写月,他或以月烘托气氛,或借月思乡怀人,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未成曲调先有情
东船西舫悄无言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随堂练习
9.【2021年济南二模】古代诗歌中可以看出古代的服饰文化。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蛾儿雪柳黄金缕”为当时女子时尚的打扮,《琵琶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提到的服装是低等官员的品服。
10.【2021年4月十堰调研】白居易《琵琶行》中以江中清冷月影烘托江边送别,举酒难欢的惨淡氛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笑傲江湖》第七回描写合奏琴箫:“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声立止,箫声也即住了。霎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明月当空,树影在地。”《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技巧高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江州司马青衫湿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随堂练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课外古诗词阅读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释】
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
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
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B
随堂练习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释】
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
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
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课外古诗词阅读
随堂练习
【注释】
①渠:第三人称代词。②感激:感奋激发。③政:同“正”。④柴桑:古县名,晋以后为浔阳郡和江州治所,是陶渊明的故乡。
课外古诗词阅读
琵琶行 [南宋]戴复古
浔阳江头秋月明,黄芦叶底秋风声。
银龙行酒送归客,丈夫不为儿女情。
隔船琵琶自愁思,何预江州司马事。
为渠①感激②作歌行,一写六百六十字。
白乐天,白乐天,
平生多为达者语,到此胡为不释然?
弗堪谪宦便归去,庐山政③接柴桑④路。
不寻黄菊伴渊明,忍泣青衫对商妇。
戴复古对白居易写作持怎样的态度?他有什么见解?
不理解,批评。他认为白居易是一个通达的人,不应该如此放不下自己的贬谪遭际。既然忍受不了,可就近隐居,向陶渊明学习,而不应该对着一个商妇流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