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代诗歌五首 第一课时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代诗歌五首 第一课时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7 19:51:3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3张PPT)
引入新课
古之文人大多是孤独的,古来圣贤多寂寞嘛。孤独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心酸楚,孤独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怀才不遇,孤独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百无聊赖…其实孤独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伤,也是一种超然。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诗人们心中的那份孤独吧!
古代诗歌五首
诗 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学习目标
登幽州台歌
第一首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zǐ)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被后世称为“陈拾遗”。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抒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
作者介绍
在文学上,陈子昂的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于后世。
作者介绍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yōu
chuànɡ

整体感知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过去。
未来。
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精读细研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想到。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悲伤的样子。
眼泪。
“独”字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登幽州台,孑然一身,怀才不遇的苦闷涌上心头,不禁悲从中来。
【译文】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精读细研
《登幽州台歌》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色彩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集中抒发了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的孤独与无奈之情。
主旨归纳
望 岳
第二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等。
作者介绍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 岳
杜甫
dài
liǎo

整体感知
精读细研
【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指山色。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 未了。
指泰山。
不尽。
【译文】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指天地、大自然。
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聚集。
造化 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译文】(望着)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心胸震荡。
同“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眼眶。
终当,终要。
登上。
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看四周的山都会显得矮小。
精读细研
主旨归纳
《望岳》一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以山之雄伟衬托出诗人志向之远大,体现了青年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登飞来峰
第三首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遒劲清新。他的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介绍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整体感知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很高很高的塔,听到鸡叫时可以望见旭日东升。
听说。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形容塔高。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精读细研
【译文】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塔的最高层。
暗喻奸佞的小人。
因为。
视线。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最高处。
精读细研
主题归纳
《登飞来峰》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不畏艰难的豪情。
诗 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下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