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普通高中历史 · 选择性必修 3 ·《文化交流与传播 》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 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 8 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 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 8 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学习目标】
1.能够描述现代社会不同时期劳动力的全球流动情况;
2.能够说出二战前后难民的主要产生地和生存情况;
3.能够描述美国、新加坡具有典型移民社会特征的移民文化;
4.能辩证解释现代社会移民问题的正负效应。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劳动力市场并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2.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消除难民问题的国际努力;
3.移民社会多元化的形成和特点。
⊙难点:
1.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
2.移民社会多元化的特点。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 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 8 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目录
CONTENTS
壹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贰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叁 移民社会的多元化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 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 8 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壹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第 8 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壹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背景:
二战后,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2)表现:(劳动力在全球的流动)
①二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产油国与亚洲新兴工业国: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同时,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
1.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知识回顾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历程
第 8 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壹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背景:
(2)表现:(劳动力在全球的流动)
③20世纪90年代,西欧与北美: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3)特点(趋势):
①人口迁移分布不均衡,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
②“知识精英”流动成为新趋势(知识化、高端化)。
③劳动力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1.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第 8 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壹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2000年 2012年
白人 50.9% 40.7%
亚裔 38.7% 50.1%
非洲裔 2.8% 2.3%
拉丁裔 4.6% 4.2%
其他 3% 2.7%
美国硅谷高科技从业人员的结构统计表
(1)表现:体力劳动→“知识精英”
①体力劳动: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②“知识精英”: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趋势——“精英迁移”新趋势
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这在跨国公司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他们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的“硅谷”聚集了100万以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科技人才。他们的母语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各异、共同推动“硅谷”成为创新高地。
▲ 硅谷
第 8 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壹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3)影响:
1)发达国家:
①巩固并扩大知识创造、产业升级和经济优势。
②低端制造业转移,低端就业机会减少,产生大量 “非法移民”问题。
2)发展中国家:
①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为主的移民到发达国家的难度越来越高。
②人才流失严重。
2.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
硅谷最成功的就是技术移民的政策,硅谷大概将近37%实际上是外籍人士,非美国国籍,但是这里面外籍人士,中国人大概占三分之一,印度人大概占三分之一。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
美国三家科技巨头员工的种族分布
历史纵横 对移民的永久居留许可
为了管理移民,部分国家允许一些外籍人士在本国长期居留,并享有其他准国民待遇。最初,这种居留许可在护照上体现,后来各国多颁发单独的永久居留许可证明。各国颁发的许可证根据其历史传统和证件特色,有各种各样的俗称,如美国的为“绿卡”,加拿大的为“枫叶卡”,等等。2004年8月,中国开始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 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 8 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难民来源
难民救助
贰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第 8 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贰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希特勒屠杀犹太人
历史纵横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躲避纳粹德国的迫害,大批欧洲犹太难民辗转来到上海。其中,许多人凭借的是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签发的“生命签证”。二战时上海接纳了至少25000名犹太难民。2007年,在当年犹太难民集中居住的虹口区,建立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纪念馆搜集了大量与犹太难民相关的文物,并建立了犹太难民数据库。馆中还有一面以“拯救”为主题的名单墙。上面刻有目前搜集到的13732个曾经居住在上海的犹太难民的名字。
(1)含义:
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它是指因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人。
(2)原因:
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
(3)产生:
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人;
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 、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1.难民来源
第 8 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贰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4)难民问题:
①难民在收留国一般不享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大部分人处境艰难。
②难民不仅给流入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安全问题,而且影响到当事国之间的关系及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在世界局势中增添了动乱因素,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难民来源
▲何凤山给犹太难民签发的签证
何凤山,湖南益阳人,生于1901年,1932年在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35年出任外交官,1937年被派往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工作,1938-1940年担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大肆迫害犹太人,慑于纳粹的淫威,欧洲多国拒收犹太难民。何凤山挺身而出,为犹太难民签发前往中国的签证,使许多面临死亡威胁的犹太人绝处逢生,何凤山发放的签证因此被称为“生命签证”,使数千犹太难民逃脱了纳粹的屠杀。他们中很多人辊转来到上海,在中国找到了避难地。
2001年1月,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举行隆重仪式,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荣誉称号。
2015年以色列总统表示:“中国人民在犹太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帮助了我们,以色列人民对此不会忘记。”
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难民
难民赴欧危险路
材料: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不久前接受德国《世界报》采访时表示,随着难民大量涌入欧洲,民粹主义上升,欧盟面临“消亡”的危险。舒尔茨表示,欧盟内部有多股力量企图将欧盟分裂,其后果将是惨重的,因为这将导致一个“民族主义的欧洲,筑起边境高墙的欧洲,使欧洲大陆倒退回过去”。
第 8 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贰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救助:
①成立机构——联合国难民署:
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简称“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②制定准则——难民地位的公约与议定书: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1966年,联合国又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③设立纪念日——6月20日难民日: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
2.难民救助
联合国难民署在行动
第 8 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贰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2)困境:
尽管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国际社会要实现让世界不再有难民这一终极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2.难民救助
史料阅读
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6850万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这一数字相当于泰国的总人口,比前一年增加近300万人, 比10年前增加50%。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110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输出难民最多的国家是叙利亚,其境外流徙的难民高达630万人,其次是阿富汗、南苏丹、缅甸等。
——编译自联合国难民署《2017年全球趋势报告》英文版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 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 8 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移民社会与移民文化
移民社会的典型国家
叁 移民社会的多元化
第 8 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叁 移民社会的多元化
(1)出现的背景:
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2)文化特征:
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多元一体”。
1.移民社会与移民文化
世界移民地图
第 8 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叁 移民社会的多元化
(1)美国——多元一体:
①表现: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
②特征——多元文化:
a.在各地移民不断来到北美过程中,白人驱逐并消灭北美印第安人,阻碍了印第安文化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
b.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而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2.移民社会的典型国家
▲ 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的比例
学思之窗
据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瑞典人占0.7%,西班牙人占0.8%。
1901—192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
1961—197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
19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
——摘编自余志森主编《美国多元文化研究》
第 8 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叁 移民社会的多元化
(2)新加坡——移民社会城市国家:
①国家独立(1965年):
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②人口构成:
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超过70%;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印度裔移民10%。
③文化特征:
a.语言: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b.宗教信仰: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c.宗教建筑: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
d.传统文化活动: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2.移民社会的典型国家
新加坡于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次年划为直属殖民地。1959年实现自治,成为自治邦。1963年9月与马来亚、沙巴、沙捞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同年9月成为联合国成员国,同年10月加入英联邦。
新加坡独特的、和谐共处的多元文化景观
圣安德烈教堂是新加坡首座英国国教教堂
苏丹清真寺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群体中新移民的数量迅速增长,“海归派”“海鸥族”等成为热词。中国政府鼓励和吸引海外华侨华人人才以多种形式报国,1993年,“回国服务”的口号正式更改为“为国服务”。这一变化主要表明( )
A.国内技术人才增长较快
B.新移民的爱国热情高涨
C.跨国移民潮流发展迅速
D.政府人才政策出现转折
课堂练习
C
美国亨廷顿教授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1965年希望减少美国移民的人只占美国人口的33%,1977 年占42%,1986 年占49%,在1990年和1993年占61%。90年代的民意测验持续表明60%或以上的美国公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在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
B.大量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
C.移民增多导致美国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D.美国政府推行的歧视性移民政策的影响
课堂练习
B
【课堂小结】
劳动力
难民
现代社会人口迁移
移民社会
多元一体
文化认同
经济全球化
工业化
交通通讯
跨国公司
劳动力短缺
战争和地区冲突、
宗教或部族矛盾、
自然灾害、
经济恶化等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