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狗包弟》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3 18: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学案
教学时间:
一.整体感知
为小狗包弟建一个个人档案
姓名: 曾用名: 籍贯: 旧主人:
个性特长: 人际关系:
(一)引子
开端
发展
结局
尾声
(二)把握情感
1. 师导: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请找出文中作者直抒胸臆和含蓄抒情的句子和段落。
2. 学生品文体验作品感情然后各抒己见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
(三)探究文旨
1.教师引导:“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提示: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朱自清的《背影》开头一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是文眼,鲁迅的《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关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也是文眼。什么叫文眼?文眼就是提示文章中心的字眼,它是文章的窗户,就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通过它就能窥探到文章的中心。试问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
2.学生浏览课文
明确:
3.教师提问:文章哪些言语表明了作者的“歉意”?
4.教师进一步引导:结合上面的语句谈谈你对“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句话中的“歉意”的理解
附材料: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巴金《最后的话》
深深的自责和沉痛的忏悔是缠绕巴金一生的情结,并不仅仅是因为创作,也是为着作品中那些冤屈的灵魂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时代和社会。对文革的反思,是巴金老人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忏悔的典型写照。
但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或加剧,仅仅依靠国家的强大是不够的,在此之前面我们首先应该忏悔: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自己历史上的过失才会远离偏执,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与文明;人类惟有忏悔自己的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存互进。惟有忏悔我们的社会才会走向和谐,人类才会走向美好的大同。(朱四倍——新华网 )
5.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
二. 关注社会人生——关于忏悔的延伸讨论:
1.提供发人深思的图片和材料:
①文革资料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1999年版)"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转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②二战资料
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2000余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亿美元…(新华网2005-5-9)
犹太民族在二战大屠杀期间所损失的财富在2400亿至3300亿美元之间。这是以色列府首次发布这样的财产损失报告(中新网2005年4月22日电)
③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
1970年1月25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原西德总理维利 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东西方和平人民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从来没间断过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对此,包括中国、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政府和民间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2.面对这些,我们该做什么? 学生结合材料分组分别就其中一个方面展开讨论:

三.作业:“认识你自己”——忏悔意识与我
教师引导: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犯下给人带来深深伤害的过错,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以坦诚的心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忏悔。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