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名校优选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名校优选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7 19:4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沪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名校优选检测题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两个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D.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2.校园内不允许追逐打闹,小黄不遵守校规,在追逐打闹过程中撞掉了小方一颗牙,自己额头也肿了,下列相关力学知识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
A.力的作用效果只跟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能产生力 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以下可以增大摩擦的是( )
4.“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越来越喜欢足球运动,下列现象不属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足球在空中沿弧线飞行 B.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
C.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 D.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
5.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该现象说明了( )
A.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6.在拳击比赛中,有时拳手被击倒,关于这一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攻击者受到的力大 B.被击者受到的力大
C.两者受力一样大 D.无法判断
7.下面四幅图是小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时设计的几种实验方案,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甲、乙对比,可探究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B.通过乙、丙对比,可探究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C.通过乙、丙对比,可探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D.通过乙、丁对比,可探究接触面积的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8.我市部分学校在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关于同学们在足球比赛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
B.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运动员的脚对它有力的作用
C.用头顶足球攻门时,头感到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守门员一下子抱住射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9.如图所示的四种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托盘天平    B.镊子    C.钢丝钳   D.羊角锤
10.撬棒是人们在劳动中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如图所示是工人利用撬棒撬动大石头的情景,撬棒上O点为杠杆的支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此时撬棒为等臂杠杆
B.应用此撬棒的主要目的是省力
C.力F的作用点靠近O点会更省力
D.应用此撬棒的主要目的是省距离
第10题图 第12题图
11.下列是小明同学整理教材中有关力学的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定滑轮既能改变拉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B.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先进行校零
C.钢丝钳在使用时能省力,但需多移动距离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2.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200 N的重物,动滑轮重为10 N(不计绳重与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为( )
A.70 N B.100 N C.105 N D.110 N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13.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并将指针 。如图甲、乙所示,现要测量一个质量约为0.2 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选用 弹簧测力计测量可以使结果更准确。
 第13题图
14.在某次布达佩斯世乒赛的决赛中,一球员将迎面飞来的球扣回,这一现象表明球受到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 ,该力的施力物体是 。
15.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时,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木块所受摩擦力为 N;当拉力增大到3 N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6.如图所示,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的A点悬挂一个重为4 N的物体,在B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作用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F= N;若保持物体悬挂的位置不变,改变力F的方向(如图虚线所示),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力F将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7.在图中画出小车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题图
 
18.如图所示,硬棒OB能绕支点O转动,A处用绳子拉住固定在墙壁上,画出拉力F的力臂。
题图
四、实验与探究(每空2分,共26分)
19.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在研究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时,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匀速提升重物,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是 和 。
(2)如图乙所示,分别用拉力F1、F2、F3匀速提升重物,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
(3)旗杆顶部有一个定滑轮,给我们升国旗带来了便利,这是利用定滑轮 。
20.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实验前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
向 调节。
(2)杠杆调节平衡后,在如图乙所示A点悬挂3个钩码(每个钩码重力为0.5 N),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1=1 N,重复多次实验,进一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某小组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得到与其他组不一样的结论:动力F1与阻力F2成正比关系,你认为结论可靠吗? ,并说明理由: 。
实验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 15 1.5 10
2 2 15 3 10
3 3 15 4.5 10
21.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平完成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测量滑动摩擦力时,小平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甲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如果水平拉动木块向右做加速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数据,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的关系。
(3)比较甲、丙两次实验数据,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判断依据是 。
五、综合应用(22题8分,23题10分,共18分)
22.如图a所示为前臂平伸用手掌托住铅球时的情形。我们可将图a简化成如图b所示的杠杆。不计杠杆自重,若铅球质量m=3 kg,OA=0.03 m,OB=0.30 m,求此时肱二头肌对前臂产生的拉力F1的大小(g取10 N/kg)。
23.小明家住二楼,正在装修房子,小明想采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站在地面上用较省力的方法将装修材料从地面运送到二楼窗口处。
(1)请你帮小明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2)假设装修材料重600 N,把它从地面运送到4 m高的二楼窗口处,小明需要用多大的力?(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力均不计)
(3)若(2)中实际拉力为350 N,则运送重为800 N的装修材料,小明需要用多大的力?(绳重及摩擦力不计)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两个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D.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2.校园内不允许追逐打闹,小黄不遵守校规,在追逐打闹过程中撞掉了小方一颗牙,自己额头也肿了,下列相关力学知识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B)
A.力的作用效果只跟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能产生力 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以下可以增大摩擦的是(B)
4.“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越来越喜欢足球运动,下列现象不属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C)
A.足球在空中沿弧线飞行 B.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
C.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 D.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
5.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该现象说明了(B)
A.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6.在拳击比赛中,有时拳手被击倒,关于这一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
A.攻击者受到的力大 B.被击者受到的力大
C.两者受力一样大 D.无法判断
7.下面四幅图是小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时设计的几种实验方案,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通过甲、乙对比,可探究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B.通过乙、丙对比,可探究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C.通过乙、丙对比,可探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D.通过乙、丁对比,可探究接触面积的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8.我市部分学校在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关于同学们在足球比赛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A.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
B.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运动员的脚对它有力的作用
C.用头顶足球攻门时,头感到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守门员一下子抱住射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9.如图所示的四种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B)
A.托盘天平    B.镊子    C.钢丝钳   D.羊角锤
10.撬棒是人们在劳动中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如图所示是工人利用撬棒撬动大石头的情景,撬棒上O点为杠杆的支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
A.此时撬棒为等臂杠杆
B.应用此撬棒的主要目的是省力
C.力F的作用点靠近O点会更省力
D.应用此撬棒的主要目的是省距离
第10题图 第12题图
11.下列是小明同学整理教材中有关力学的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A)
A.定滑轮既能改变拉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B.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先进行校零
C.钢丝钳在使用时能省力,但需多移动距离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2.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200 N的重物,动滑轮重为10 N(不计绳重与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为 (C)
A.70 N B.100 N C.105 N D.110 N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13.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并将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如图甲、乙所示,现要测量一个质量约为0.2 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选用乙弹簧测力计测量可以使结果更准确。
 第13题图
14.在某次布达佩斯世乒赛的决赛中,一球员将迎面飞来的球扣回,这一现象表明球受到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该力的施力物体是球拍。
15.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时,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木块所受摩擦力为1.4N;当拉力增大到3 N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6.如图所示,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的A点悬挂一个重为4 N的物体,在B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作用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F=3N;若保持物体悬挂的位置不变,改变力F的方向(如图虚线所示),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力F将变大(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7.在图中画出小车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题图
 
答图
18.如图所示,硬棒OB能绕支点O转动,A处用绳子拉住固定在墙壁上,画出拉力F的力臂。
题图
       
答图
四、实验与探究(每空2分,共26分)
19.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1)在研究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时,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匀速提升重物,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物体重力和绳子自由端拉力。
(2)如图乙所示,分别用拉力F1、F2、F3匀速提升重物,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F1=F2=F3。
(3)旗杆顶部有一个定滑轮,给我们升国旗带来了便利,这是利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
20.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杠杆调节平衡后,在如图乙所示A点悬挂3个钩码(每个钩码重力为0.5 N),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1=1 N,重复多次实验,进一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某小组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得到与其他组不一样的结论:动力F1与阻力F2成正比关系,你认为结论可靠吗?不可靠,并说明理由:没有考虑到力臂对力的影响。
实验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 15 1.5 10
2 2 15 3 10
3 3 15 4.5 10
21.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平完成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测量滑动摩擦力时,小平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甲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1.2N,如果水平拉动木块向右做加速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数据,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3)比较甲、丙两次实验数据,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判断依据是没有控制压力一定(或甲、丙的压力不同)。
五、综合应用(22题8分,23题10分,共18分)
22.如图a所示为前臂平伸用手掌托住铅球时的情形。我们可将图a简化成如图b所示的杠杆。不计杠杆自重,若铅球质量m=3 kg,OA=0.03 m,OB=0.30 m,求此时肱二头肌对前臂产生的拉力F1的大小(g取10 N/kg)。
解:G球=mg=3 kg×10 N/kg=30 N,
由F1·OA=F2·OB得,
F1====300 N。
23.小明家住二楼,正在装修房子,小明想采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站在地面上用较省力的方法将装修材料从地面运送到二楼窗口处。
(1)请你帮小明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2)假设装修材料重600 N,把它从地面运送到4 m高的二楼窗口处,小明需要用多大的力?(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力均不计)
(3)若(2)中实际拉力为350 N,则运送重为800 N的装修材料,小明需要用多大的力?(绳重及摩擦力不计)
解:(1)如图所示。
(2)因为有2段绳子承担物重,在忽略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力情况下,
小明需要施加的拉力为F=G物=×600 N=300 N。
(3)绳重及摩擦力均不计,实际拉力:F′=350 N,
由F′=得,G动=nF′-G物=2×350 N-600 N=100 N,
运送800 N重的物体时,F″===450 N。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