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模拟作文“在途中”评讲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语文模拟作文“在途中”评讲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7 18:1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直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
论据
论证
三者缺一不可
题目回顾
近年来,一些流行语令人印象深刻。如,2019年,“阿中” “垃圾分类”“硬核”等;2020年,“逆行者”“云监工”“飒”等;2021年,“强国有我” “碳中和”“格局”等。
纵观近几年的流行语,它们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思想健康,内容充实。
题目解读
近年来,一些流行语令人印象深刻。如,2019年,“阿中” “垃圾分类”“硬核”等;2020年,“逆行者”“云监工”“飒”等;2021年,“强国有我” “碳中和”“格局”等。
纵观近几年的流行语,它们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思想健康,内容充实。
求新
求异
求简
“近年来”
2019-2021
“流行语”
时代脉搏
价值理念
年度特征
语言是一条河流,不断有陈迹沉于河底,直至消亡,同时也不断有新的水流汇入,让这条河流保持活力。
要素解读
流行语,不止于“流行”:
2019年,“阿中” “垃圾分类”“硬核”
2020年,“逆行者”“云监工”“飒”
2021年,“强国有我” “碳中和”“格局”
流行语:简洁生动的表达
话语权力的扩大
媒体传播的方式
社会心理的反映
逻辑梳理
2019-2021年度流行语(纵向逻辑梳理示例)
一、家国:阿中(爱称“中国”)
逆行者(抗疫英雄)
强国有我(家国情怀)
二、科技:垃圾分类(环保)
云监工(科技与抗疫)
碳中和(新型环保)
三、热词:硬核(对自我价值的极致肯定及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引导)
飒(指帅气利落、潇洒清爽的气质,多用于女性)
格局(人所关注的空间,看待事情的态度、胸襟和眼界)
个人参与度增加
高科技含量提升
胸襟与视野扩大
人:外在-气质-人格-精神
农具:
吃——生活享受,人文气质-
_烟火气
找关联性:农民、生产方式、地域、风俗——个性特征
中国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电子屏(宣传)展现了中国各个领域的精英人物:姚明、袁隆平……孔子微笑的面孔。
立意:
中国的精神不需要推销(文化自信)
一、限制性条件:
纵观近几年的流行语(逻辑顺序:时间)
它们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建立关联)
二、非限制性条件:
可自由组合流行语
可拓展、补充流行语
可辩证思考
鼓励思辨、多元包容
阅卷提示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课堂上,同学们读了梁遇春的散文《途中》,老师说:“无论人类国家社会,还是学校家庭个人,我们总是在途中。你们对‘在途中’有哪些思考呢?”
一个学生说:“沿途佳景是迷人的,要学会领受那些额外之得。”
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太多了,唯有心无旁骛,才不会误入歧途。”
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与困惑也不是没有意义,就算中途易辙,也有可能另辟蹊径啊。”
……
你是怎样看待或面对“在途中”呢?请以“也说‘在途中’”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不要局限于梁遇春散文的内容或套作梁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请以“想飞”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1)课堂上,同学们读了梁遇春的散文《途中》,老师说:“无论人类国家社会,还是学校家庭个人,我们总是在途中。你们对‘在途中’有哪些思考呢?”
一个学生说:“沿途佳景是迷人的,要学会领受那些额外之得。”
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太多了,唯有心无旁骛,才不会误入歧途。”
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与困惑也不是没有意义,就算中途易辙,也有可能另辟蹊径啊。”
……
你是怎样看待或面对“在途中”呢?请以“也说‘在途中’”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不要局限于梁遇春散文的内容或套作梁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文体与表达
概念与切题
标题与立意
生活与取材
路径与目标
正路与岔路
半途与全径
“在途中”
【国家层面】
民族复兴
统一大业
建设小康
接续扶贫
抗疫斗争
冬奥筹备
……
【个人层面】
青年成长
求知学技
追求理想
高考拼搏
改造社会
强国有我
……
【教材层面】
行军之路
求学之路
创业之路
归乡之路
梦想之路
探险之路
……
“在途中”
【教材层面】
行军之路
1.《无衣》
我们是战友,拿着各自修好的戈矛,跟着在风中猎猎作响的同一面旗帜,走在保家卫国的路上。这条路,没有回头的可能,身后就是家园,向前才有希望。袍泽兄弟,偕作偕行。
“在途中”
【教材层面】
求学之路
2.《劝学》
学习之路,永远在路上。没有谁能平地起楼,只有日积月累,才能风雨兴焉。没有谁能一蹴而就,只有坚持不懈,才能金石可镂。没有谁能凭天资呼风唤雨,只有心无旁骛,才能有所成就。学习之路,有无数风景,只有专心致志且有耐力的人才能尽情欣赏。
“在途中”
【教材层面】
创业之路
3.《短歌行》
对于渴望建功立业的曹操而言,行走在人生路上,最忧心的就是时间流逝,贤才难求。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唯有嘉宾的到来,方能“鼓瑟吹笙”。所以,即使贵为一代雄主,想要走好一统天下的人生路,也要拿出求贤若渴的态度来。
“在途中”
【教材层面】
归乡之路
4.《归园田居》(其一)《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曾在人生路上徘徊了许久,因为瓶无储粟,只能误落尘网,心为形役。然而他始终心恋旧林,终于挣脱了羁绊,重新走上了忠于本心的田园之路。这条路艰难,只有容膝的草屋和待开的荒地。这条路自由,可寻壑经丘,“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在途中”
【教材层面】
梦想之路
5、《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行走在梦中的天姥山上,上山的路难走,“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但只要不被“熊咆龙吟”吓倒,不为“丘峦崩摧”所动,就能见到“日月照耀金银台”的盛景,那云霓,那仙人,一生一睹,不虚此行。
“在途中”
【教材层面】
探险之路
6.《蜀道难》
一条路,究竟可以多奇险,让行走于其上的人“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条路,仿佛攀上天际,连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这条路,总是峰路萦回,在下一个转弯处见悲鸟古木,闻子规啼血。可以不走吗?恐怕不行。如果畏难不行,就永无“通人烟”的可能。人生之路也是这样吧,有时候困难犹如突兀而立的高山,有时候转折就像曲折回旋的河川,有时候险恶如同磨牙吮血的豺狼虎蛇。我们走在人生之路上,会有艰难的步履,会有孤独的时刻,但既然拥有这宝贵的人生,就该不畏难,用心而行。
(2)请以“想飞”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2.⑴ 散文《岭上多白云》的作者称汪曾祺是“一个苍茫的远行者”。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远行者”,各自演绎着精彩的故事。
请以“远行者才有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
远行者才有故事
一、理解题目含义
远行者:去往远方的人(物),可以是个体、群体或者物类。
除了少数例外,正常意义上的远行者总是人世间比较优秀的群
(余秋雨)
远方:空间概念 时间概念 心理概念 相对概念
去往远方:主动/被动
故事:不必要求讲述事件的起伏过程,而是要写出故事的价值性。
生命是一个说故事的人,而每一刻的故事都是新鲜的。这一刻中有了新鲜有意义的故事,这一刻中我们心满意足了,这一刻的生命便不空虚。
(朱光潜)
精彩:突出价值性、独特性、发现性、丰富性等。
偷换概念:将“远行者”改换为“建设者”、“奉献者”等。
突出问题:
套作
“行稳致远”
阐释概念
纵深分析
开篇释题
类比论证
见识不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