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巴西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巴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2-27 17:4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枣庄市第十三中学有效课堂教学导学稿
课题
第10课 巴西
主备教师
导学教师
导学时间
6月1
课时
1课时
累计课时
10




知识
目标
1、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热带雨林的危机
3、巴西主要的热点经济作物
4、巴西的工业布局及城市分布特点。
技能
目标
1、运用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分布图,掌握巴西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
2、运用巴西的矿产资源图及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巴西工业区的影响。
情感
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2.难点
热带雨林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辅助工具】1.多媒体课件。2.表演用道具。
【主要训练形式】1.小组研讨。2.表演。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要素)
导学思路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




1.巡视检查预习作业。
2.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创设情景导课。
大家看录像,说出展现的内容。
播放日韩世界杯,巴西队获得冠军时的录像片断。
说说看,你还知道巴西的哪些事物?
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巴西。
板书:第二节巴西。
2.展示世界政区图。
要求: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总结: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较低,光热资源丰富。
板书:位置、环境、热带面积广大。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时间】2分钟左右。
1、出示自学指导
教师巡视
电脑播出巴西的地形图(多媒体课件)
   读图回答:1.二条特殊的纬线:赤道、南回归线。
   2.巴西所处的温度:热带
  3巴西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景观图展示)
  4.巴西的主要地形: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占面积的 1/3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占面积的2/3
  (提问):(一).为什么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国家?
  
  (二).热带雨林有何作用它为人类提供了那些资源?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推选代表举例说明。
  教师提供图表总结。
   经济价值——提供木材
   提供全球气候
   提供新鲜空气
   环境效益 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三).巴西是怎样开发和利用热带雨林的?
(活动):由学生出示资料进行角色扮演:角色分工1.林业部长 2.外国开发商3.当地农民 4.生态学家。(小组成员认领角色,通过讨论,然后上台表演。各小组经过角色之间引起的争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总结):开发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学生指图回答: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地理位置决定。
  2.亚马孙流域经过这里。(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亚马孙河并展示图片)
  3.安第斯冰雪消融带来大量流水
(二)自



【时间】10分钟左右。




(三)分



 二.热带经济作物王国
三、民族工业的发展
1.导入: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工农业生产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这些是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阅读课本,自学探究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1)殖民初期,出口“巴西木”。(2)16世纪中期,种植甘蔗,制糖业兴起。(3)17世纪末,掀起采金热。(4)19世纪初,大量种植咖啡。)
总结: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
3.展示“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图,观察该图,看看巴西有哪些丰富的矿产?分布在何处?对巴西的现代工业有何影响?(主要矿产有铁、锰、金、煤等,集中分布于东南部。丰富的铁、锰等金属矿产,便于发展重工业;而
矿产的分布,又影响着工业的分布在接近东南沿海的矿产地。)
总结:的确,依据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巴西的钢铁、造船、汽车、飞机等制造业都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4.引导:巴西重工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除靠近矿产地等因素以外,还受哪些因素影响?
1.看图9.35请回答: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分布在哪一地带?
结合图9.33,34图说明这里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产量居世界前列的作物?(咖啡、甘蔗、柑橘、橡胶、可可、玉米、棉花、大豆等,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这里地形平坦,海拔较高,气候宜人,沿海多港口,海运便利;这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便于就地消费。)
总结: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热带土地广阔,为热带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提示:从交通、气候等方面考虑。(东南沿海多港口,便于海上运输;这里纬度较高,气候凉爽宜人。)
兵教兵
相互“培优级补差”,
【时间】5-8分钟。
(四)合



5.引导探究:巴西的能源矿产如优质煤、石油等都不多。想一想巴西该怎样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1)利用水能,合作修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2)进口能源。(3)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等。(4)研究利用太阳能、风能、潮夕能等。)
四.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桑巴王国”巴西,知道了它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热带雨林最多的国家,该国铁矿丰富,工业发展很快,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占世界重要地位。 板书设计:一.位置和自然环境
1.位置: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南半球,热带
     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
2.地形和河流: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
3.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二.热带雨林的危机
  1.经济价值:提供木材
   提供全球气候
   提供新鲜空气
   环境效益: 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2.热带雨林的保护
三.热带经济作物王国
1.主要作物:咖啡、甘蔗、可可、剑麻
四.民族工业的发展
1.主要城市: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巴西利亚
2.人口和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
1.学生观察或比较。
2.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
3.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
4.对重点难点问题,运用多媒体设
置探究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时间】 8-10分钟
(五)




1、关于巴西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巴西是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拥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B、巴西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和出口国
C、巴西的蔗糖、香蕉、剑麻、咖啡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D、巴西城市人口比重低,城市化水平在发展中国家是较低的
2、巴西最早的居民是
A、黑人 B、欧洲白人C、混血人种 D、印第安人
3、巴西代表的舞蹈为
A、芭蕾舞 B、踢踏舞 C、桑巴舞 D、现代舞
4、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
A、亚马孙平原 B、巴西高原 C、东南亚 D、阿根廷
6、巴西代表性的节日有
A、元旦 B、除夕 C、国庆 D、狂欢节
7、下列矿产中,为巴西最著名的矿产是
A、石油 B、煤 C、铁 D、铜
8、下列巴西农产品中,产量不居世界第一的是
A、咖啡 B、大豆 C、甘蔗 D、柑橘
9、巴西的首都为
A、圣保罗 B、里约热内卢 C、巴西利亚 D、贝伦
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检测。
②要让学生在本节课上了解自己掌握知识作为“日日清”的对象。
③要强调学生纠错,有错必纠。
【时间】 8-10分钟





五、教学反思或学习反思: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面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相对应的答题栏中,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一位游客说:“我来自于世界上唯一地跨两大洲,两个半球的国家,我们那里地大人稀,矿产资源丰富……,” 这位游客来自于:
A.美国 B.澳大利亚 C.巴西 D.俄罗斯
2.每年的6~9月,印度大部分地区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3.下列关于美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的地形分为北、中、南三大地形区,北部是大平原,中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南部是落基山脉
B.美国是世界上的工业大国,农业不很发达
C.美国农业的两大特点是地区生产专门化和现代化
D.西雅图是世界上著名的电子工业中心
阅读下列四个国家地图,完成4~6小题:

甲 乙 丙 丁
4.关于上面四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它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
B.乙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该国的首都是华盛顿
C.丙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该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D.丁国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该国最大的城市是里约热内卢
5.这四个国家中,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有关上面四个国家的自然、经济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矿产资源丰富,丙、丁矿产资源贫乏
B.甲、乙位于南半球,丙、丁位于北半球
C.甲、丙地形以高原为主,乙、丁地形以平原为为主
D.甲、乙、丙是发达国家,丁是发展中国家
7.下列国家与其首都、最大城市、地形区配对,正确的是:
A.俄罗斯---乌兰巴托---圣彼得堡---西西佰利亚平原
B.印度---加尔各答---孟买---巴西高原
C.澳大利亚---堪培拉---悉尼---大分水岭
D.美国---华盛顿---加尔各答---密西西比平原
8.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原因是 :
A.自然条件较好 B.气候条件较好
C.农业生产发达 D.海运条件好,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
9.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聚集在东南沿海的原因是:
A.历史悠久,内河航运发达
B.气候宜人,开发早,对外联系方便
C.煤铁资源比较丰富,采矿业发达
D.农业发达,有大量的农产品供给城市居民 
10.世界上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的首都是:
 A.堪培拉  B.巴西利亚     C.纽约    D.东京
11.关于下列几个国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澳大利亚是南半球最发达的国家
B.俄罗斯最大的港口是圣彼得堡
C.联合国总部在美国的纽约
D.巴西迁都的主要目的是缩小城市规模,改善城市环境
阅读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及其所占比重和出口的主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比重表,回答12~14小题:
进口原料
铁矿石
棉花
石油
铜矿石
天然气
煤炭
所占比重(%)
100
100
99.7
99.8
96.4
95.2
出口产品
摩托车
船舶
录像机
轿车
车床
照相机
所占比重(%)
78.1
72.6
77.3
43.1
57.2
87
12.由图可知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B.自然资源贫乏
C.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D.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过剩
13.由图可知日本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是:
A.大量进口工业产品,出口原料和燃料
B.大量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C.大量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农业产品
D.大量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
14.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
B.日本的河流短小,水流急,水能资源缺乏
C.日本的海岸线曲折,是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
D.日本是个发展中国家
15.全世界都希望巴西政府重点保护的生态系统是亚马孙雨林,它的破坏对全球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A.水土流失加剧 B.土地沙漠化加剧
C.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D.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16.我国每年要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量的矿产资源,主要是:
A.煤炭 B.铜矿 C.铁矿 D.铝矿
17.在纽约正午看太阳时,人脸应朝向:
A.南方 B.东方 C.西方 D.北方
18.下列城市不是位于太平洋沿岸的是:
A.上海 B.旧金山 C.悉尼 D.纽约
19.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工业部门以重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
B.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自然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C.俄罗斯的农业很发达,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D.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分布
20.关于几个大国的河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美国最长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湾
B.中国的河流无论是从长度、流域面积和年径流量来看,长江都是最大的河流
C.巴西最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它是世界上长度最长的河流
D.俄罗斯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内陆河
二.综合分析题(60分)
1.阅读下列地图,回答问题:(9分)

①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
铁矿A: ; 油田C: ;
煤田B ; 河流D: .
②该图所示国家是 ,该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是 。
③该国的主要河流大部分从南往北流,说明该国的地势特点是 。④河流D的东侧的地形区是 ,西侧的地形区是 。
2.读甲、乙两图,回答问题(16分)

甲 乙
①乙国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的狭长地带,主要原因是 。
②甲国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该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被称为“ ”的国家。
③甲、乙两国在地理位置具有的共同是 。
④当甲国学生在家过春节时,乙国学生正在过 生活。
⑤从甲海域加入乙海域的通道是 ,丙是 半岛
3. 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这充分体现了两国政府和人民加强睦邻友好关系,扩大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一致愿望。读下面两幅图 ,回答问题。(23分)
①从地壳板块分布上来说,印度位于 板块。
②甲图中图示的农作物是 。
③E所在半岛是 。该半岛的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C是 ;中部B是 ;南部是德干高原。
④图中字母A、F 、G、H所代表的城市中,代表的是该国的信息产业中心的是
⑤对印度农业影响较大的是:( )
A.东北季风 B.东南季风 C.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
⑥印度与我国相比,在人口方面共同的突出特点是 ;在农业生产方面共同面临的自然灾害是 。
⑦近年来,中印经贸联系日益密切,印度向我国出口的优势产品主要是 。
⑧近年来,A国的一些岛屿不断被海水淹没,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请你分析这些岛屿被淹没的原因。(3分)

.

4.读“巴西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①从纬度位置看,巴西大部分面积位于五带中的 带。
② 巴西的北部B地区有一条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 ,
该河流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是 。
③D是巴西与巴拉圭合建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 水电站。
④ 巴西最大的城市C是 。
⑤巴西是一个人口较多的国家,其人口主要分在 。

参考答案
一.1~5    DBCAD    6~10 DCDBA 11~15  DBBCD   16~20 CADCC
二.1.①A库尔斯克 C.秋明油田 B.库兹巴斯D.勒拿河
②俄罗斯 圣彼得堡③南高北低④东西伯利亚山地 中西伯利亚高原
2.①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多优良海港,交通便利,减少运费、降低产品成本
②东南沿海地区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③四周临海
④暑假
⑤朝鲜海峡 朝鲜
3.①印度洋
②水稻
③印度半岛 喜马拉雅山地 恒河平原
④A
⑤C
⑥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旱涝灾害(或水旱灾害)
⑦软件
⑧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以及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日渐加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的含量增加,导致全球变暖, 造成部分极地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 (答案科学合理,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4..①热
②亚马孙河 热带雨林
③伊泰普
④圣保罗
⑤东南沿海地区
七年级地理单元检测计划
一、情况分析
单元测试是针对学生学完每一单元知识所进行的阶段测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通过测试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疑难问题,并且有利于督促学生学习,便于教师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有效地补救。
对学生来说,认清每个地理分区,概括每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是很重要的。这就必须要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究地理现象与地理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而言,鼓励他们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为此特制订以下检测目标:
二、检测目标
1、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夯实基础。
2、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查缺补漏,及时地调整课堂教学。
三、具体措施
1、使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步骤,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2、记住基本的的基础知识并能熟练地说出。
3、学会审题并且能学以致用,会做各类选择和填图题。
4、按照教研室的统一安排,制订统一的测试试题,做到内容统一、时间统一。
5 、做到分数不公布,成绩只让学生本人了解,并且能进行深入反思。
6、上好讲评课,针对每一知识点,每一层次的学生讲评与点拨。
7、根据测试等级制定切实可行的培优辅差工作。
四、时间安排
3月18 第七单元检测与测评

4月 10 第八单元检测与测评
6月8 第九单元检测与测评
2012年2月8日
第九单元检测与讲评
七年级一班学生成绩
七年级二班学生成绩
姓名
总分
等级
姓名
总分
等级
1
刘晓晗
94
A
1
王晓宇
94
A
2
付红
94
A
2
魏颖
94
A
3
张庆华
96
A
3
宋玲慧
89
A
4
任丽文
87
A
4
郑义
85
A
5
王雪纯
94
A
5
李庆祝
95
A
6
王春雨
81
A
6
王宗昊
95
A
7
孙钰
93
A
7
吕晓娟
99
A
8
侯成业
91
A
8
吴悦
84
A
9
刘超
96
A
9
周琨
93
A
10
付华建
86
A
10
王啸
93
A
11
纪茜茜
82
A
11
赵薇
94
A
12
刘明月
86
A
12
薛成万
84
A
13
龙晓萌
84
A
13
任文波
92
A
14
陈超
82
A
14
马玉
92
A
15
姚森
87
A
15
武星蕊
90
A
16
王雨晴
82
A
16
刘雨
74
B
17
任贵迎
79
B
17
赵志邦
80
A
18
王琳
88
A
18
庄易易
84
A
19
王纯
84
A
19
于海东
87
A
20
梁婧
70
B
20
赵萌萌
80
A
21
张同阳
91
A
21
冯旭
77
B
22
纪姗
95
A
22
李丽丽
80
A
23
王进
81
A
23
陈宇
88
A
24
尚珂
82
A
24
刘贤辰
91
A
25
高西萍
87
A
25
宋文静
84
A
26
王昊
86
A
26
王瑞
87
A
27
孙振科
83
A
27
刘尚
91
A
28
孙延宇
83
A
28
于成龙
87
A
29
冯永毅
90
A
29
李加劲
75
B
30
魏雪
87
A
30
王鸿莉
66
C
31
王淑通
84
A
31
吕南
92
A
32
冯浩
78
B
32
孙正昊
79
B
33
孟晓亿
81
A
33
赵甜甜
79
B
34
张慧
77
B
34
刘奥
73
B
35
姬惠芬
78
B
35
刘茹
59
D
36
刘远志
79
B
36
任衍充
82
A
37
张子俊
77
B
37
高红
78
B
38
张明俊
69
C
38
纪杰
65
C
39
刘志
77
B
39
任丽尧
78
B
40
王元海
64
C
40
张垿
78
B
41
刘勤
78
B
41
李娜
81
A
42
王璨
48
D
42
李浩
61
C
43
任华威
76
B
43
李峰
70
B
44
李旗
58
D
44
王小颖
73
B
45
刘玉
70
B
45
李长庆
72
B
46
刘雪
73
B
46
张鹏
87
A
47
王锦恒
52
D
47
周恩正
59
C
48
刘华瑞
68
C
48
吴敬兵
87
A
七年级三班学生成绩
七年级四班学生成绩
姓名
总分
等级
姓名
总分
等级
1
靳光正
97
A
1
韩萍
89
A
2
刘志远
90
A
2
马岚
90
A
3
杨茂林
87
A
3
郝永
81
A
4
梁娜娜
86
A
4
吴然然
88
A
5
徐世瀚
90
A
5
李金
86
A
6
龙雪
82
A
6
刘笑
78
B
7
任衍齐
97
A
7
付康
86
A
8
刘金成
84
A
8
李向阳
92
A
9
刘玉梅
91
A
9
刘钦娜
93
A
10
张媛媛
82
A
10
王锦鹏
96
A
11
朱傲雨
85
A
11
王天歌
82
A
12
冯百灵
83
A
12
王婷
85
A
13
胡超禹
80
A
13
董文文
84
A
14
孔楠楠
87
A
14
付祥
85
A
15
李娜娜
87
A
15
宋紫薇
86
A
16
葛彤
88
A
16
苏文丽
76
B
17
宋振勇
90
B
17
李壮壮
73
B
18
梁秀春
85
A
18
侯成基
92
A
19
高敏
91
A
19
杨会如
85
A
20
白如彬
89
B
20
冯敏
84
B
21
梁存昌
85
A
21
秦敬真
81
A
22
冯越卿
90
A
22
武连珍
86
A
23
朱筱璇
72
B
23
陈雨漪
91
A
24
任苗苗
91
A
24
张明星
84
A
25
任衍茹
80
A
25
邓燕
76
B
26
徐秀荣
72
B
26
靳光超
84
A
27
宋家玺
81
A
27
孙珂
91
A
28
王宇茹
77
B
28
杨翰林
89
A
29
张明锁
72
B
29
聂玉鑫
84
A
30
任衍璐
76
B
30
白雪
77
B
31
高安田
82
A
31
刘培举
91
A
32
沈欣如
71
B
32
赵寅
79
B
33
任淑琪
78
B
33
郑开慧
81
A
34
韩征圆
66
C
34
宋城星
81
B
35
宋微
73
B
35
吕家薇
79
B
36
付瑞军
89
A
36
于光耀
83
B
37
王福超
93
A
37
王策
63
C
38
李卫
84
A
38
武颜妤
76
B
39
付长法
81
A
39
宋青成
69
C
40
白悦
88
A
40
戚家珍
81
A
41
张倩倩
86
A
41
周航
84
A
42
王铮
84
A
42
董建业
85
A
43
王钦
77
B
43
刘天祥
55
D
44
宋静
51
D
44
刘婷婷
80
A
45
王福云
76
B
45
任衍旗
73
B
46
赵家乐
76
B
46
黄昌金
58
D
47
贾方劲
50
D
47
李超
41
D
48
靳春磊
69
C
48
梁景川
56
D
49
王乐广
51
D
49
孙中航
71
B
第九单元 不同发展类型的国家 检测反馈题 试卷分析
十三中地理老师 冯涛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试卷设计体现了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比例比较恰当,考查有效。试题重视记忆、应用和创新相结合,具有灵活性。题型结构比较合理,但难度不太大,区分度欠佳。从整体上看,是一套较好的单元检测题考试试卷。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选择题分析
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得分率高;个别学生审题不认真或知识不扎实,导致失分。较突出的有13题,学生记忆不准;难度较大的有14、16、20。第2题:考察的是以文字考图题。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不能还原亚洲地图,认真思考,白白丢分。
第9、13题:本题主要考查亚洲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平时细心不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第14--17题:本题考察南北极的综合知识。失分的学生原因是:(1)没掌握做题方法;(2)不能够认真考量,细心比较。要得高分与认真审题并仔细分析是分不开。
2、读图题分析
第1题:10分。本题考查欧洲西部气候及其影响下的农业发展特征。该题学生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1)该知识点难度较大,七年级的学生空间想象力欠佳。(2)平时练习不够,没能及时反馈。
第2题:7分。该题考查中东地区知识的具体运用。灵活多样,联系实际,相当的好。考察七年级的学生就应该是这样的试题。
第3题:8分。本题是出于考察南北极的地区知识,特别是我国的三个考察站。南极洲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4题:9分。该题考察的是亚洲地理的综合特征,题目的设计相当的好,灵活多样类型很多,非常好。
第5、6题。分别是南极和中东地理,前面已经在考察这两个章节的内容了,这里又考察,未免太多了。也许是感觉到这里比较重要吧,令出题人这样做的吧!!!
第7题。是东南亚的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反思教与学存在问题
1、学生学习:
从成绩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但对于综合性强、机动灵活、联系实际的题目回答得不够好,反应出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知识没有得到巩固;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不够扎实,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2、教师教学
在教学中只强调学生的理解,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只会说,一下笔就错误百出,这也是失分的原因;对学生个体分析不到位,没能做到因材施教。
四、今后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为每位同学提供成功的机会。
在教学各个环节,注意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精导”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实学”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根本。
2、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读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地理新教材中更加突出了读图教学的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探究活动,加强读图训练,培养读图能力。
3、落实好基础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并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夯实基础,注重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效率,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反馈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