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极地区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两极地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2-27 17:4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枣庄市第十三中学有效课堂教学导学稿
课题
第8课 两极地区
主备教师
导学教师
导学时间
3月27
课时
1课时
累计课时
14




知识
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技能
目标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
目标
5、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重难点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教具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
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教学准备
【辅助工具】1.多媒体课件。2.表演用道具。
【主要训练形式】1.小组研讨。2.表演。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要素)
导学思路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




1.巡视检查预习作业。
2.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思考:1.北冰洋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起来?
2.如果一架飞机从南美洲出发,飞往澳大利亚西南岸,你认为沿什么路线飞行距离较近?
活动:同学们在课前都搜集了很多关于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和资料,请各组派代表来展示大家收集到的材料,说说你们对两极地区的印象。
【时间】2分钟左右。
1、出示自学指导
教师巡视
(二)自



承转:影响两极地区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气候)
课件:展示南极地区气候资料。(要求学生归纳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思考:1.为什么南极地区会如此酷寒?(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很小;为冰雪高原,海拔高,表面被冰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
2.北极地区是否也如南极地区一样酷寒?(寒冷程度不同)
3.为什么南极比北极更寒冷?
南极洲[读图识记]1.南极圈;2.周围的海峡、大陆;3.长城站、中山站
③气压高――酷寒使南极洲形成了极地高压中心,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反时针方向(即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极地东风,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形成干燥、烈风.酷寒使降水以暴雪形式出现,长久的积雪形成庞大而深厚的大陆冰盖.烈风、暴雪和巨大的冰盖又是南极大陆酷寒的原因
1、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位置:几乎全部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面积:世界第五大洲
重要性: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
2、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冰层平均厚2000千米,有“冰雪高原”之称
3、寒极和风库
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原因:①纬度高――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太阳光热最少,造成严寒
②地势高――南极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的冰层,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④洋流――南纬400――600持续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壁”.它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也是造成该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
暖季:11月~次年3月
【时间】10分钟左右。




(三)分



二.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与气候特征
承转:虽然两极地区的环境相当恶劣,但两极地区却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
提问:那么,北极地区是否也一样有这些资源呢?
课件:展示学生和教师收集的两极地区动物和植物的图片,并要求学生判断哪种动物是南极特有的,哪种动物是北极特有的?(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提问: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4、资源和科研宝地
淡水资源:体积占冰川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周围海洋上多冰山
矿产资源:煤(维多利亚地)、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
生物资源:磷虾、鲸、海豹、企鹅
原始的自然环境,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最好考察时间:每年9月~次年3月,极昼、暖季
我国的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不在南极圈内)、中山站(在南极圈内)
5、南极条约: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
宗旨:保护南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
[注意]极地科考
兵教兵
相互“培优级补差”,
【时间】5-8分钟。
(四)合



讨论:1.人们最初去南极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的目的又是什么?
2.南极大陆的冰雪具有什么科研和利用价值?
3.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课件:展示我国考察队在南极科学考察站的照片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照片,“雪龙站”考察船航行在大海上的照片)
提问:为什么我国在南极两次建站的时间都选在2月份?
北极黄河站
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78°55′N,11°56′E)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于2004年7月28日投入使用。
选址原因:人类干扰较少,是科学研究的天然试验室;这里是一个国际平台,便于国际交流。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业设计:
在南极地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南极点的前后左右方向都是
南极洲有世界寒极之称,其酷寒原因是( )。
①南极洲跨经度最广 ②南极洲所处维度最高
③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高原 ④南极洲的海岸线平直,受海洋影响小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1.学生观察或比较。
2.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
3.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
4.对重点难点问题,运用多媒体设
置探究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时间】 8-10分钟
(五)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位置特点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
北美洲、亚洲、欧洲包围
气候特点
酷寒、暴风、干燥
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
资源特点
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铁矿
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科学考察
我国1985年建立了长城站,1989年建立了中山站
2001年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
1. 通过经线最多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 B.南美洲 C.南极洲 D.大洋洲
3.两极地区共有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以陆地为主 B.冰雪覆盖 C. 纬度较低 D. 气候类型多样
4.素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
A.南极洲 B.非洲 C.亚洲 D.北美洲
5.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是
A.企鹅 B .袋鼠 C.北极熊 D. 大食蚁兽
6.在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
A.南 B.北 C.东 D. 西
7.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A.欧洲 B.南美洲 C.南极洲 D .亚洲
8.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
A.非洲 B.大洋州 C.北美洲 D.南美洲
9.到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好季节是
A.5~9月 B.11月~次年3月 C.6~9月 D.10~12月
10.为了和平利用南极,我国于1983年加入的条约是
A.《和平利用南极条约》 B.《南极条约》
C.《共同开发条约》 D.《南极共同体条约》
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检测。
②要让学生在本节课上了解自己掌握知识作为“日日清”的对象。
③要强调学生纠错,有错必纠。
【时间】 8-10分钟





北极地区:
位 置: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气 候: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
资源状况:主要为矿产资源
代表动物:北极熊
南极地区:
位 置: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
面 积:世界第五大洲
重 要 性:是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必经之地
气 候: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大
资源状况:矿产、冰川、海洋生物
代表动物:企鹅
五、教学反思或学习反思:
枣庄市第十三中学有效课堂教学导学稿
课题
第8课 两极地区
主备教师
导学教师
导学时间
3月27
课时
1课时
累计课时
14




知识
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技能
目标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
目标
5、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重难点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教具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
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教学准备
【辅助工具】1.多媒体课件。2.表演用道具。
【主要训练形式】1.小组研讨。2.表演。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要素)
导学思路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




1.巡视检查预习作业。
2.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思考:1.北冰洋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起来?
2.如果一架飞机从南美洲出发,飞往澳大利亚西南岸,你认为沿什么路线飞行距离较近?
活动:同学们在课前都搜集了很多关于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和资料,请各组派代表来展示大家收集到的材料,说说你们对两极地区的印象。
【时间】2分钟左右。
1、出示自学指导
教师巡视
(二)自



承转:影响两极地区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气候)
课件:展示南极地区气候资料。(要求学生归纳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思考:1.为什么南极地区会如此酷寒?(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很小;为冰雪高原,海拔高,表面被冰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
2.北极地区是否也如南极地区一样酷寒?(寒冷程度不同)
3.为什么南极比北极更寒冷?
南极洲[读图识记]1.南极圈;2.周围的海峡、大陆;3.长城站、中山站
③气压高――酷寒使南极洲形成了极地高压中心,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反时针方向(即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极地东风,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形成干燥、烈风.酷寒使降水以暴雪形式出现,长久的积雪形成庞大而深厚的大陆冰盖.烈风、暴雪和巨大的冰盖又是南极大陆酷寒的原因
1、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位置:几乎全部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面积:世界第五大洲
重要性: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
2、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冰层平均厚2000千米,有“冰雪高原”之称
3、寒极和风库
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原因:①纬度高――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太阳光热最少,造成严寒
②地势高――南极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的冰层,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④洋流――南纬400――600持续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壁”.它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也是造成该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
暖季:11月~次年3月
【时间】10分钟左右。




(三)分



二.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与气候特征
承转:虽然两极地区的环境相当恶劣,但两极地区却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
提问:那么,北极地区是否也一样有这些资源呢?
课件:展示学生和教师收集的两极地区动物和植物的图片,并要求学生判断哪种动物是南极特有的,哪种动物是北极特有的?(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提问: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4、资源和科研宝地
淡水资源:体积占冰川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周围海洋上多冰山
矿产资源:煤(维多利亚地)、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
生物资源:磷虾、鲸、海豹、企鹅
原始的自然环境,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最好考察时间:每年9月~次年3月,极昼、暖季
我国的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不在南极圈内)、中山站(在南极圈内)
5、南极条约: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
宗旨:保护南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
[注意]极地科考
兵教兵
相互“培优级补差”,
【时间】5-8分钟。
(四)合



讨论:1.人们最初去南极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的目的又是什么?
2.南极大陆的冰雪具有什么科研和利用价值?
3.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课件:展示我国考察队在南极科学考察站的照片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照片,“雪龙站”考察船航行在大海上的照片)
提问:为什么我国在南极两次建站的时间都选在2月份?
北极黄河站
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78°55′N,11°56′E)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于2004年7月28日投入使用。
选址原因:人类干扰较少,是科学研究的天然试验室;这里是一个国际平台,便于国际交流。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业设计:
在南极地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南极点的前后左右方向都是
南极洲有世界寒极之称,其酷寒原因是( )。
①南极洲跨经度最广 ②南极洲所处维度最高
③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高原 ④南极洲的海岸线平直,受海洋影响小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1.学生观察或比较。
2.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
3.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
4.对重点难点问题,运用多媒体设
置探究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时间】 8-10分钟
(五)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位置特点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
北美洲、亚洲、欧洲包围
气候特点
酷寒、暴风、干燥
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
资源特点
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铁矿
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科学考察
我国1985年建立了长城站,1989年建立了中山站
2001年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
1. 通过经线最多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 B.南美洲 C.南极洲 D.大洋洲
3.两极地区共有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以陆地为主 B.冰雪覆盖 C. 纬度较低 D. 气候类型多样
4.素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
A.南极洲 B.非洲 C.亚洲 D.北美洲
5.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是
A.企鹅 B .袋鼠 C.北极熊 D. 大食蚁兽
6.在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
A.南 B.北 C.东 D. 西
7.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A.欧洲 B.南美洲 C.南极洲 D .亚洲
8.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
A.非洲 B.大洋州 C.北美洲 D.南美洲
9.到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好季节是
A.5~9月 B.11月~次年3月 C.6~9月 D.10~12月
10.为了和平利用南极,我国于1983年加入的条约是
A.《和平利用南极条约》 B.《南极条约》
C.《共同开发条约》 D.《南极共同体条约》
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检测。
②要让学生在本节课上了解自己掌握知识作为“日日清”的对象。
③要强调学生纠错,有错必纠。
【时间】 8-10分钟





北极地区:
位 置: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气 候: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
资源状况:主要为矿产资源
代表动物:北极熊
南极地区:
位 置: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
面 积:世界第五大洲
重 要 性:是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必经之地
气 候: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大
资源状况:矿产、冰川、海洋生物
代表动物:企鹅
五、教学反思或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