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七年级下册检测试卷
检测范围:第1单元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30分)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C.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3.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 )
A.唐初北方无边患 B.长城已失去防御能力
C.唐朝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D.与各民族关系融洽
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改国号为周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破格用人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
5.下图两位人物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6.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7.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平定了安史之乱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9.“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五代十国 D.辽宋夏金
10.学习隋唐史后,学生们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70分)
填空题(20分)
11._____统治前期,唐朝达到全盛时期,史称_____。
12.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________》,这幅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有吴带当风,被誉为“画圣”的吴道子的代表作是《________》
13.我国陶瓷业高度发展。唐朝时,_____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_____最为著名。
14. 唐朝时被誉为“诗仙”“诗圣”的诗人分别是 、 。
15. 907年, 建立了 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三、简答题(10分)
16. 唐玄宗统治后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造成了哪些后果 从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四、综合题(43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汪洙《神童诗》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材料一中的“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都与中国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该制度选拨官员的依据是什么?(2分)
在这一制度创立过程中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4分)
18.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12分)
(1)右图描述的是______(水利工程的名称)?(2分)
(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2分)
A.涿郡指今_____
B.余杭指今______
(3)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 B 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6分)
(4)此河开通有什么作用?(2分)试卷第1页,共3页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经济繁荣】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
【制度建设】
材料二 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 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文化发展】
材料三 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开放与兴盛的唐朝》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4分)
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其对唐朝发展有何影响?(6分)
根据材料三,运用史实,说明唐朝文化的特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国家兴盛所需要具备的因素。(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0分)
1---------5 C C D C B 7-------10 A C C C C
二、填空题(20分)
11. 唐玄宗 开元盛世 12. 步辇图 送子天王图
13. 越窑 唐三彩 14. 李白 杜甫
15. 朱温 后梁
三、简答题(10分)
16. 局面:①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②边疆形势日益紧张;③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4分)
后果:①出现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②唐朝国势由盛转衰;③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4分)
认识:①统治者要勤于政事,任用贤臣;②要提倡节俭,反对奢华;③要虚心纳谏,善于听取正确意见;④要居安思危,要重视吏治的整顿等。(答出任意1点即可得2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四、综合题(43分)
17.(10分)
(1)科举制度;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3)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
18.(12分)
(1) 隋朝大运河
(2) 北京 杭州
(3) 江南河、邗沟和通济渠
(4)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南北的交通
19.(18分)
(1)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举例:(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文化)唐诗繁荣。
影响:推动了唐朝的全面发展,使唐朝出现兴盛局面。
(3)“大进”阿拉伯帝国的风俗习惯、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对唐朝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吸收外域文化。(任意 1点即可)
“大出”: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日本模仿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等。(任意1点即可)
(4)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制度创新;经济、文化发展;对外开放。(任意2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试卷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