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我是一条小河(一)知识教学点
以人拟物和对偶修辞。
(二)能力训练点
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奉献是一种爱。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冯至的诗具有的轻柔婉美的抒情风格。一、教学目标二、学法引导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概括诗歌的内容,讨论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词语。讨论诗歌的主题与意境。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以人拟物,对偶修辞。
2.难点:对“大海”的理解。
3.疑点:“小河”流入大海的理解。
4.解决方法:细读诗句,咬文嚼字。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2.讨论、研讨全诗
3.模仿、创造五、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旁/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人/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水的裙裳。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了/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更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火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六、冯至个人专栏 原名冯承植(1905-1993),现代诗人、学者,河北涿州人,中共党员。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早年曾创办浅草社,1925年创办沉钟社,1927年在北京大学任教,1930年赴德留学并获博士学位,1935年回国,历任上海同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及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全国第一、五、六届人大代表。1927年开始发表作品。 主要成就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 《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
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 七、分析、研读全诗。 1、全诗共五节,诗人把“哦”比喻成一条“小河”,写“我”作为一条“小河”流入“大海”的经过。全诗可分三层,请同学们划分出来,并试着归纳每层的意义。 第一节为第一层,写“我”和心中的恋人“你”的邂逅,迸发出青春耀眼的火花。 第二、三节为第二层,写“找”流过森林和花丛,给心中的恋人编织裙裳和花冠,表达了“我”对恋人的充满柔情的爱意。
第四、五节为第三层,写“我”非为一条“小河”,无奈地流入了风后浪狂的大海,消失了自我,也消失了温柔美丽的爱恋。 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注意联系诗的写作背景、时代背景。 这首诗一般被当作爱情诗来读。①写少男少女纯洁、执着、美好而略带忧郁情绪的爱恋。 ② 也可以理解得更宽泛些,比如,小河追求的执着与痴迷,可理解成对理想追求的忧与喜。 八、表达技巧分析 在诗中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借看“小河”与“影儿”之间的自然联系,写出青年男女间两心的相印与相随。这首诗还十分注重情调的创造,注意运用语言的感彩来烘托一种特定的、浓郁的氛围。 在诗的形式上,它自由而又有所敛束。整个看来,它运用对偶修辞格,格式较为规整,但表达自然、优雅,调子舒缓柔曼而热烈明丽,音律极活泼,因而显得舒卷自如,别具一种浓烈的韵味。 九、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运用朗读、欣赏、分析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了诗的思想内容,理解了诗人细腻真挚的感情.和在诗中带有的一种淡淡的怅惘。十、课后练习对《我是一条小河》中的“我”“你”“大海”“小河”流入“无情的大海”,你是怎样理解的?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十一、随堂练习作者以“小河”自比,小河流淌的过程就是“我”情感变化的过程。试以《我是一片白云》为题,写一段抒情的话来寄托你的一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