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秋水
【课文精讲】
我国5000年文化一脉相承,从无间断,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许多我们今天所习用的成语、典故等都来源于古代。你知道“望洋兴叹”“贻笑大方”等成语来源于哪儿吗?就来源于2000多年前的“诸子百家”之一的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崇尚顺其自然的道家哲学,在散文创作上则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想象奇幻,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秋水》就是其代表作之一,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本文不仅塑造了一个开始时妄自尊大,后于能认识自我不足的“可爱”的河伯形象,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以小故事蕴含大哲理,用寓言或散文表现深邃奥妙的哲学思想。这使得本文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同步训练】
【基础巩固】
一、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仲zhōng 泾jīng 涘yǐ 渚zhǔ
B.仲zhòng 泾jìng 涘sì 渚zhě
C.仲zhòng 泾jīng 涘sì 渚zhǔ
D.仲zhōng 泾jìng 涘 yǐ 渚zhě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百川灌河
2.泾流之大
3.河伯始旋其面目
4.始吾弗信
5.子之难穷
三、指出下列句中“之”的含义。
1.野语有之曰 ( )
2.我之谓也 ( )
3.少仲尼之闻 ( )
4.泾流之大 ( )
四、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河伯欣然自喜
B.百川灌河
C.至于北海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五、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六、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先写黄河的壮丽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B.文章接着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C.文中的河伯十分谦虚,具有勇于进取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D.在写法上,文章用河伯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
【综合运用】
七、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填空。
(1)庄子名 ,战国时期 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 的思想,是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 并称“老庄”。
(2)本文描写东海之壮阔的句子是 。河伯一开始骄傲自大的原因是 。
(3)河伯情感态度的变化是由 到 。(请用两个成语概括)
2.文段中两个通假字是: 通 , 通 。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
A.河伯欣然自喜:河伯乐滋滋的高兴起来。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C.望洋向若而叹曰:抬头仰望向着河神若叹说。
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身上。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吕有两处用了“于是焉”,都当“这时候”讲,其作用都是指代,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中,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C.“不辩牛马”与“不见水端”是用比照手法突出大海的广阔。
D.文中最能反映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的语句是:前面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5.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6.林则徐有一副自题联:“海纳白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联系河伯的前后变化,你能体会林则徐想通过这幅对联勉励自己做怎样的人呢?
7.课文中只对河神的神态和语言进行了描写,而未对海神展开描写,请你想一下,当海神听了河神说的一番话后,又有什么表现呢?不妨写下来。
【拓展提高】
八、阅读李肇的《王积薪闻棋》,回答问题。
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 ”妇曰:“诺。”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成过程全凭记忆。③伏局:认输。④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记忆的,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宿地逆旅 ( ) ②良宵难遣( )
2.从本文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
3.《秋水》中河伯的由“喜”到“叹”,选文中王积薪的从“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怎样一个共同的道理
九、比较阅读下面两篇《庄子》中的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躅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躅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躅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垩,白灰;躅,削掉;匠石,姓石的工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固不知子矣( )
请循其本( )
2.有人说,庄子更像是个艺术家,而惠子则像是个逻辑家,你认为有理吗?为什么?
3.匠石为什么不愿把他的绝技演示给宋元君看?
4.甲文庄子还与惠子互相诘难,到了乙文中却视其为知音好友,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20.秋水
【基础巩固】
一、C
二、1.众多。2.同“径”,直。3.掉转。4.不。5.穷尽。
三、1.这样。 2.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3.的。 4.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四、A
五、1.在这个时候,河伯高兴极了,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
2.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六、C
【综合运用】
七、1.(1)周 宋国 老子 道 老子 (2)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3)欣然自喜 望洋兴叹 2. 泾 径 辩 辨 3.C 4.A 5.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6.林则徐勉励自己做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意思相近即可)7.要点:海神的表现必须与河伯前后的态度变化相关。
【拓展提高】
八、1.①旅店②排遣,消遣(意思对即可 )2.此题能答出隔墙下棋之意即可。示例:婆媳隔墙下棋,手中无子,心中有棋,进退取舍,全凭记忆。3.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天外有天,不可孤芳自赏、骄傲自满。
九、1.①全:确定是。②非:不是。③固:固然。④循:遵循。
2.有一定道理。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3.因为能配合他演示绝技的那个人已经死了,他就像俞伯牙在钟子期死后再不弹琴一样没有了“知音”。
4.不矛盾。惠子正是能与庄子辩论的“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