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 空气(课件 25张PPT+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科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 空气(课件 25张PPT+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4-17 22:59:35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浙教版 中考复习
专题十 空气
例1 (2021·北京)用如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O2的含量。下列现象能表明O2含量的是( )
A.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
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C.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
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
D
重点题型
类型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解析】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瓶中没有了充足的氧气,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C错误。D、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D正确。
变式1 (2021·东营)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读数,否则测定结果偏小
B.该实验中的铜粉换成铁粉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C.将装置1中的气球更换为注射器(见装置2),可使空气与铜粉接触更充分,数据更加准确
D.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和玻璃管内气体体积总和
B
变式演练
例2 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D.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
类型二 氧气的性质
【解析】A. S、P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S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助燃性。C.物质与氧气反应都是放热的反应。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缓慢氧化,反应比较缓慢,放出的热量能及时扩散,所以放热现象不明显; D. Fe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会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选D。
重点题型
变式2-1 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如图所示“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省略)。
(1)“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放的物质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硫   B.水   C.氦气   D.氢氧化钠
(2)氧气在进迷宫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这三个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
A
化合反应
变式演练
变式2-2 猜化学谜语可以增加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增强记忆。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描述的就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氧气。
(1)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是木炭、硫粉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的反应。
①上述发生的3个反应的相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AC
条件都是点燃
变式演练
②做实验甲和乙时,木炭、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做丙实验时,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而在空气中只是发红并未燃烧。据此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或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氧气的浓度(或含量)
变式演练
例3 如图所示,①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中的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②和③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小金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①中,将MnO2浸入H2O2溶液,MnO2可分解产生氧气
B.若用装置②的方法收集氧气,需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并连续冒出时才可收集
C.若用装置③的方法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进行验满
D.将装置①分别与装置②或③连接,均能达到实验目的
B
类型三 氧气的制取
重点题型
【解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据此分析判断。
A.在①中,将MnO2浸入H2O2溶液,H2O2可分解产生氧气, MnO2为催化剂,故A错误;B.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开始的时候肯定存在空气,因此气泡不够均匀;当导管口出现的气泡连续且均匀时,这时氧气比较纯净,可以开始收集,故B正确;
C.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进行验满,故C错误;
D.要得到干燥的氧气,只能将装置①和③连接,故D错误。故选B。
重点题型
变式3 回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
(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填编号,下同),以上气体收集装置中不能采用的是______。
(2)某同学在制取氧气时发现试管固定得太高,该同学应调节如图中的旋钮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A
E
变式演练

(3)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如图装置______(填编号)。

变式演练
例4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C. 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D. 现象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高于80℃
类型四 燃烧与灭火
【解析】A、现象①③不同是因为铜片上的白磷满足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错误;B、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错误;C、温水是80℃,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它的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而红磷不能燃烧则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正确;D、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不燃烧是由于缺少氧气。
C
重点题型
变式4 灭火毯由纤维状隔热耐火材料制成。在起火初期,将灭火毯直接覆盖住火源,可在短时间内灭火。灭火毯灭火的原理主要是( )
A.隔绝氧气
B.缺乏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A
类型五 二氧化碳的性质
例5 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D
【解析】 A、实验将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
灭,A选项不正确;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不明显,移开
玻璃片,更有利于二氧化碳下降进入到烧杯中,B选项不正确;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着火点属于物质的固有属性,不会因为加入二氧化碳而改变,C选项不正确; 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烧杯与蜡烛的位置比集气瓶的位置低,烧杯中的蜡烛会熄灭,也能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结论,D选项正确。
重点题型
变式5 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煅烧首次制得CO2,并完成了如下所示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a(OH)2+CO2===CaCO3↓+H2O
变式演练
(3)如图,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a缓慢通入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________毫升。
100
变式演练
类型六 二氧化碳的制取
例6 (2020 绍兴)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气体的常用装置。
(1)图甲中,在试管口放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示方法收集氧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检验CO2性质时,澄清石灰水始终未见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
盐酸浓度过高,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会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重点题型
【解析】(1)图甲中,在试管口放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图示方法是排水法,用图示方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不和水反应。 (2)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会导致石灰水始终未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始终未见浑浊,原因可能是盐酸浓度过高,具有挥发性,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重点题型
变式6-1 数字传感测量仪能及时快速显示测量结果,为实验过程的动态数据分析提供可能。如图是利用数字化气压测量仪器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当锥形瓶内试管倾斜,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锥形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时,瓶内气压的变化如曲线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 b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
C. 比较a、b两点,说明等质量碳酸钙产生的CO2,粉末状比块状多
D. 比较c、d两点,说明相同气压时,粉末状碳酸钙反应速率更快
D
变式演练
变式6-2 (2021 衢州)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含量,某小组同学在一定质量的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利用生成CO2的质量来测定(忽略稀盐酸挥发的影响)
(1)小科用图甲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后D装置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质量。为了避免水蒸气对实验的影响,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装置C中应装入_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
(2)小明用图乙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总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质量。他用碱石灰作干燥剂,请判断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硫酸
不合理,因为碱石灰也要吸收二氧化碳
变式演练
(3)实验时,正确选择干燥剂后,两装置均可通过左侧导管鼓入某种气体一段时间,来进一步减小误差。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
ACD
变式演练
例7 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
含量的相对稳定
考题精讲
重点七 碳中和
【解析】A.酸雨是由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溶于雨水中而形成的,故A错误;
B.图2中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故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正确;
D.碳循环和氧循环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向空气中释放氧气,故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正确。
A
变式7 “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向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
(1)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焚烧秸秆  B. 汽车尾气排放 C. 太阳能发电
(2)为减少空气污染,汽车改用乙醇汽油为燃料。其中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_____________。
(4)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所以提倡“低碳生活”。下列关于“低碳生活”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 提倡使用节能灯
C. 随手关灯 D. 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
C
太阳能
BCD
变式演练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 空气 学案
重点题型·变式演练
类型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例1 (2021·北京)用如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O2的含量。下列现象能表明O2含量的是( )
A.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
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C.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
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
变式1 (2021·东营)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读数,否则测定结果偏小
B.该实验中的铜粉换成铁粉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C.将装置1中的气球更换为注射器(见装置2),可使空气与铜粉接触更充分,数据更加
准确
D.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和玻璃管内气体体
积总和
类型二 氧气的性质
例2 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D.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变式2-1 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如图所示“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
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省略)。
(1)“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放
的物质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硫    B.水   C.氦气   D.氢氧化钠
(2)氧气在进迷宫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这三个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
类型中的____________。
变式2-2 猜化学谜语可以增加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增强记忆。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
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描述的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氧气。
(1)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是木炭、硫粉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的反应。
①上述发生的3个反应的相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②做实验甲和乙时,木炭、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做丙实验时,铁
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而在空气中只是发红并未燃烧。据此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
或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类型三 氧气的制取
例3 如图所示,①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中的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②
和③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小金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①中,将MnO2浸入H2O2溶液,MnO2可分解产生氧气
B.若用装置②的方法收集氧气,需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并连续冒出时才可收集
C.若用装置③的方法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进行验满
D.将装置①分别与装置②或③连接,均能达到实验目的
变式3-1 回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
(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填编号,下同),以
上气体收集装置中不能采用的是______。
(2)某同学在制取氧气时发现试管固定得太高,该同学应调节如图中的旋钮______(选
填“①”“②”或“③”)。
(3)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如图装置______(填编号)。
类型四 燃烧与灭火
例4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C. 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D. 现象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高于80℃
变式4 灭火毯由纤维状隔热耐火材料制成。在起火初期,将
灭火毯直接覆盖住火源,可在短时间内灭火。灭火毯灭火的原理主要是( )
A.隔绝氧气 B.缺乏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类型五 二氧化碳的性质
例5 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
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变式5 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
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煅烧首次制得CO2,并完成了如下所示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气体。
(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
通过导管a缓慢通入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
集到的水约为______毫升。
类型六 二氧化碳的制取
例6 (2020 绍兴)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气体的常用装置。
(1)图甲中,在试管口放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示方法收
集氧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检验CO2性质时,澄清石灰水始终未见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变式6-1 数字传感测量仪能及时快速显示测量结果,为实验过程的动态数据分析提供可能。
如图是利用数字化气压测量仪器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当
锥形瓶内试管倾斜,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锥形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时,瓶内气压的变化
如曲线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b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
C.比较a、b两点,说明等质量碳酸钙产生的CO2,粉末状比块状多
D.比较c、d两点,说明相同气压时,粉末状碳酸钙反应速率更快
变式6-2 (2021 衢州)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含量,某小组同学在一定质量的样品中加
入足量稀盐酸,利用生成CO2的质量来测定(忽略稀盐酸挥发的影响)
(1)小科用图甲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后D装置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质量。为了避
免水蒸气对实验的影响,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装置C中应装入_____(填试剂名称)
(2)小明用图乙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总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质量。他用
碱石灰作干燥剂,请判断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正确选择干燥剂后,两装置均可通过左侧导管鼓入某种气体一段时间,来
进一步减小误差。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
重点七 碳中和
例7 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
词。“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
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变式7 “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向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
(1)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
_______(填序号)。
A. 焚烧秸秆  B. 汽车尾气排放 C. 太阳能发电
(2)为减少空气污染,汽车改用乙醇汽油为燃料。其中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科学家正在
积极开发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_____________。
(4)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所以提倡“低碳生活”。下列关于
“低碳生活”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 提倡使用节能灯
C. 随手关灯 D. 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 空气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是小明整理的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部分笔记,他归纳了以下四点,其中不合理的
是( D )
A.都是单质与单质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都生成了化合物 D.都生成了气体
2.实验室用 KMnO4制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査装置气密性 B.加热KMnO4制O2 C.验证O2已集满 D.硫在O2中燃烧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的氧化镁和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比为4:1
B.质量相等的硫和碳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硫比碳消耗氧气的质量大
C.在加热条件下,向装有8g CuO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H2的质量必须大于0.2g
D.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硫酸
铜溶液,不会出现蓝色沉淀
4.2020年9月,中国政府宣布力争使CO2的排放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通过植
树造林、人工技术等手段使二氧化碳净增量为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B.光合作用可以保持大气中CO2含量相对稳定
C.推广和使用脱硫煤的主要目的是减少CO2的排放
D.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
5.小乐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
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打开止水夹,水进入瓶内
二、填空题
6.某同学测试各种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所示。
(1)准备实验:用玻璃片盖住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时,
应该用玻璃片的   (选填“光滑面”或“磨
砂面”)与集气瓶口接触;
(2)写出C实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小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并用该瓶氧气
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未观察到“燃烧”和“火星四射”的现象。下列说法中,
与该实验失败原因无关的是   。
A.所用铁丝较粗       B.氧气没有收集满,纯度较低
C.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D.集气瓶底部没有预先铺一层细砂
7.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1)写出图1装置中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2)慢慢打开K,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如图1所示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的现
象是   ,此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3)图2可用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
有”)明显影响。
8.某同学用火柴点燃蜡烛,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火柴头主要由KClO3、MnO2、易燃物及粘合剂等组成,请写出火
柴头擦燃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在一瓶空气中燃烧,利用O2
传感器测定燃烧过程中O2的体积分数,据图可知燃
烧的条件之一是   。
(3)不能用蜡烛燃烧来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
是   。
9.如图装置是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
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为了解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他
们在装置B中连接了压强传感器,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
根据装置及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2曲线中的a点对应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中bc段压强保持不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C 4.C 5.D
二、填空题
6(1)磨砂 (2)3Fe+2O2====Fe3O4 (3)D
7.(1)CaCO3+2HCl==CaCl2+H2O+CO2↑
(2)②③不变红,④比①先变红 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3)阻止CO2溶于水 没有
8(1)2KClO3=====2KCl+3O2↑
(2)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
(3)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瓶内气压几乎不变
9.(1)关闭弹簧夹 (2)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不再产生气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