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课时 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气压强测定的方法、实验的原理、实验过程和结论。
(4)能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通过实验探究测定大气压强,使学生感受到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体会物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猜想、实验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体验和分享探究的成功喜悦,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物理学习兴趣。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测定大气压强。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手机吸盘支架
通过展示图片:手机吸盘支架。
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手机吸盘支架不会掉下来 (导入课题),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今天的课堂:大气压强。
过渡:(明示学习目标)这一节课我们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学习:探究大气压是否存在 (通过实验证明);联系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总结大气压产生原因;如何测量大气压的值 大气压受什么因素影响以及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2【活动】大气压强的存在
(一)教师提问:
问题1:通过前面微课的学习,那个著名实验最早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问题2:同学们在课前都收集到了那些可以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例呢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并回答:马德堡半球实验
学生将课前自己收集的实例演示给全班同学看
(二)学生活动
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能参与其中,设计了两个分组实验:乒乓球的分组实验和用注射器吸水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并;利用将注射器的小开口用手堵住,用力拉活塞才可以将活塞拉出来过渡到大气压强的测量。
学生动手实验,完成这两组分组实验。
活动3【活动】大气压强的测量
1、活动:观看托里拆利实验
师:强调第一个用实验方法测出大气压数值的是意大利的科学家托里拆利。
把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知道大气压强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 柱所产生的压强。估算大气压强的数值:
P0 = 760mmHg =1.013×1 05Pa。
2. 提出问题:实验中换用不同大小的管来测,结果是否相同
将管提起一些(始终未 露出液面)、压入一些,结果是否相同
将管倾斜,结果是否相同
学生回答:不会。
实际情况,气压不一定都是一个标准大气压,那我们怎么测得气压值。
3.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介绍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活动4【活动】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应用
(1)气压计
介绍气压计: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了解手机也可以测气压。
(2)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利用自制气压计来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是怎么变化的由实验可得,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不是均匀减小。
(3)大气压的应用
了解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大气压,动物们也会利用大气压,比如苍蝇、墨鱼等。
(4)破解魔术
先表演一个魔术:听话的瓶子
学生破解,由于瓶盖和瓶底各有一个洞,可以控制瓶中的水流与不流。
学生破解引入时表演的魔术:神奇的饮料瓶,也被称为两心壶。
4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一谈都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
5巩固练习
1.20世纪60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
B.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
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
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
2.请你估算一下,大气对你左手大拇指指甲的压强约为( )
A.100Pa B.105Pa C.1Pa D.0.1Pa
3.如图,两同学在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此时吸盘在左右两侧拉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盘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B.吸盘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C.吸盘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D.两同学的拉力等于外界大气压对吸盘的压力
4.将一个玻璃杯子灌满水,取硬纸片盖于杯口,压紧后将杯子倒置,放开压纸片的手,水和纸片竟然不掉下来,这就是惊险、奇妙的覆杯实验。对如图所示的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不流出来说明大气只有向上的压强
B.杯内的水对此时的杯底也有压力
C.杯内的水产生的最大压强与倒置之前是一样的
D.大气压与液压一样都是由于重力和其具有流动性产生的
5.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A.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B.沸腾过程需要放热
C.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
D.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
6.如图所示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将装满水银的玻璃管开口向下竖直放入水银槽中再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如图所示,则此时大气压强等于______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如果管内上方混入了部分空气,则液面上方管内水银柱将______750 mm;若将此装置移到高山上,则液面上方管内水银柱将______750 mm。(后两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如图所示,是某学校科技节上展示的两件作品,小明为此作了以下解说:
(1)甲是简易的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______的性质而制成的,它的测温效果与小玻璃瓶的容积和玻璃管的______有关;所用的测温物质是煤油而不是水,这是因为煤油的______较小,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玻璃管内液柱变化更为明显;
(2)乙是简易的气压计,当外界气压减小时,玻璃管内液柱的液面会______;
【提出问题】小华发现甲 乙的构造非常相似,提出乙是否也能做温度计使用?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把两装置中的小玻璃瓶同时没入同一热水中,观察到乙装置中玻璃管内液柱上升更明显,这是由于瓶内的______受热膨胀更显著,故乙也能做温度计使用;
【拓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人们很早就发明了如下图所示的气体温度计,当外界环境气温升高时,该温度计中的管内液面会______,但由于受外界______ 季节等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所以,这种温度计测量误差较大
参考答案:
1.C
2.B
3.B
4.A
5.D
6. 750 小于 小于
7. 液体热胀冷缩 内径大小 比热容 上升 气体 下降 大气压
6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分两部分完成,一部分是课前的微课学习,将一部分知识点已经讲给学生,并将学生可以做的部分留作作业,并通过课堂巩固练习单进行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提问的方式完成。将课前的学习内容作为问题提出来,这样不但可以检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起到巩固和交流的作用,学生在和老师的课堂交流过程中,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深入。在教学中主要采了电子白板、微课视频、动画视频、数字化传感器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也存在不足之处,要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身体验数字化实验教学效果相信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