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7 21:01:3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依序填入括号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他们鞋底下的白雪由软变硬,结成厚厚的冰凌,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钉上一样,每走一步都要zhān( )住鞋,刺骨的寒冷吞噬( )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他们往往一连几天畏缩不前,走错路,每当他们到达一个zhù( )藏点时,就稍稍高兴一阵,日记的字里行( )间重新闪现出信心的火焰。
A.粘 shì 贮 hánɡ
B.粘 shí 伫 hánɡ
C.黏 shì 贮 xínɡ
D.黏 shí 伫 xínɡ
2.阅读课文《伟大的悲剧》“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片段,回答问题。
文中“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主要是什么?( )
A.比喻。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
B.拟人。烘托出斯科特等人知道探险已被人占先机时的沮丧、懊恼心情。
C.拟人。烘托挪威人第一个到达的成功。
D.对偶。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她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C.“你就去吗?小栓的爹。”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
D.最近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中学生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高中二年级要“练习写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书评、影视评、剧评和计划、总结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越唠唠叨叨没个完,他女儿更不爱听他的。
B.要不是同桌及时提醒了我,否则我准会办错事。
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5.关于“庭院”建筑,小谷找到了以下资料。其中排列最连贯的一项是
①中庭为园之心腹,是人们起居体闲、游观静赏的主要空间。
②“庭院”建筑是建筑艺苑的一朵奇葩,一般分前庭、中庭、后庭。
③后庭位于屋后,常常与山涧、壁泉、野林等配合,极富意趣。
④前庭位于屋前,供人们出入交通,一般布局宽畅,建于坡地。
A.②③①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④③①②
二、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悲剧(节选)
①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②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③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④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⑤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6.选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7.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的“心中的海市蜃楼”具体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8.文中斯科特上校写日记时为什么将“我的妻子”画掉,换上“我的遗孀”?
9.选文后三段从哪些角度表现了人们对这几位英雄的敬重?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李大柱去哪儿了
①老十街路口,人来人往。
②路口有家牛肉面馆,雪白的墙壁上,用粉笔写着一行字:“李大柱去哪儿了?”
③偶然,顾客中正好有人叫李大柱的,就会半开玩笑地问:“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呀?”服务员会反问:“你真的叫李大柱?”顾客就较了真,掏出身份证,往桌子上一拍:“绝无假冒!”
④服务员见状,就会毫不含糊地说:“好,今天您在我们店里吃饭,免单!”正当顾客不知所以时,牛肉馆的老板,胖胖的王师傅,就会笑眯眯地迎上来:“欢迎您光临!今年不是最流行‘去哪儿了’吗?时间去哪儿了,爱情去哪儿了,我们小店也跟着时尚一把。不过,凡是名字叫李大柱的人来吃饭一律免费,这可是我这里的老规矩了。”
⑤说话间,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已经上桌,还搭配着精美的小菜,名字叫李大柱的顾客继续追问:“这规矩真奇怪,为什么呀?”老王一笑:“说来话长呀!三年前的一个傍晚,我骑着三轮车去买菜,走到路口,忽然有辆摩托车冲过来,我摔倒在地上,头上顿时血流如注,骑摩托车的人却一下子跑远了。”
⑥“我疼痛难忍,连连呼救,当时,正是下班高峰期,路上行人很多,可他们谁也不肯停。就在我快要昏过去时,有位开着货车的小伙子,快速跑过来,他扶起我,还拨打了急救电话。很快,我被送到了医院,等我清醒过来时,小伙子却没了踪影。我问遍了所有的医生和护士,他们只记得,有一个人和小伙子一起来的,他们只听到同伴叫他‘李大柱’……”
⑦出院之后,我想了很多办法,想要找到好心人李大柱,却一直没有任何消息。无法报答这份恩情,让我十分过意不去。一次偶然,我想到这个主意,就是凡是来店里吃饭的顾客,只要名字叫李大柱,我就不收费。我想,也许总有一天,我会遇到真正的恩人,向他当面说一声谢谢……”
⑧老王的故事讲完了,顾客在恍然大悟之余,往往也会竖起拇指称赞他的创意。慢慢地,很多老顾客都熟悉了这个故事,他们时常问老王:“找到李大柱了吗?”
⑨一天晚上,面馆打烊了,服务员在收拾餐桌时,发现了一个装着钱的纸袋,还有一封信,上面这样写着:“老王你好,一年多以来,我时常到你的面馆吃饭,每次看到墙上面的字,内心都很煎熬。本来,我在老家当快递员。一天上班时,忽然接到家人的电话,说父亲突发心脏病。我在赶往医院的途中,撞倒了一位刚刚走出菜市场的老大妈,由于恐慌,我没有停留。等到父亲痊愈出院,我脑海里始终忘不了撞人的那一幕。最终,我逃离家乡来这里打工,偶然在你的面馆里听到了李大柱的故事。我又来过很多次,却始终没有告诉你们,我的名字也叫李大柱。现在,我决心回老家去弥补欠下的良心债,在离开之前,我想留下这些钱,就算为今后在这里吃饭的李大柱们买单吧!”
⑩老王看完信,什么也没说,只是拿起粉笔,郑重地将墙上的字又描写了一遍。
老十街路口,人来人往。
10.文章以“李大柱去哪儿了”为题有什么好处?
11.文章主要写了关于“李大柱”们的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事件一:顾客李大柱凭借其名字免费享用牛肉面。
事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描写的角度,品评赏析第⑩段画线句。
老王看完信,什么也没说,只是拿起粉笔,郑重地将墙上的字又描写了一遍。
13.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的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三)阅读尚书华的《老周》,回答下面问题。
①家中洗漱间的水管突然漏了,水哗哗地淌了一地。情况严重,必须马上找人修理。
②来到零工市场,没待我张口,手持维修项目牌子的师傅们立刻拥上来推介自己。倒是有一个人,坐在那一直没起身,看上去六十岁左右,面无表情地瞅着我。那神情给我的感觉是:自信,用不着跟别人争抢。得,就这位。我冲他一招手,师傅点下头跟我走了。
③到家后,师傅边聊边从工具兜里翻出工具,凿墙、掐管……没用多长时间,就修理好了。
④我问:“多少钱?”师傅张开巴掌:“五十。”我一愣,是不是要得少了点?去年下水道堵了,找人来疏通,收了两百元。师傅见我没吭声,以为要多了。问我:“那你想给多少?”我说:“八十。”这回轮到师傅发愣了,瞪大眼睛反问一句:“多少?八十?”我点点头,掏出一张百元钞票递给他。他疑惑地打量我一眼,把钱接过去,不声不响又给我找回一张五十元,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只收五十。我是个手艺人,靠手艺吃饭。今天这点活儿就值五十,不能多收你的钱。”
⑤临出门送我一张名片,告诉我他姓周,让我以后有事直接打电话找他,用不着再跑市场。
⑥楼房住得久了,设施难免老化。没过多久,厨房棚顶粘的树脂板开始一块块掉落。我自己鼓捣半天,修不了,只好打电话找老周。老周说他正忙个小活儿,一会儿就到。
⑦不多时,老周来了,气喘吁吁。进屋水也没喝一口,操起家什就开始干活。有了上一次接触,这回我俩像老朋友见面一样,彼此都觉得亲切实在。他跟我说,这回咱不能只用胶水粘,还要再排上一圈儿钢钉,双保险。我听了表示赞同,主动给他打下手,边干边聊。
⑧我夸他真行,啥活儿都会干……我捧着他说:“那是真的,当年有你这手艺可不得了,吃香的喝辣的。”
⑨他听这话很受用,感叹一句说:“嗐!好汉不提当年勇,谁年轻时没点光荣的事。现在老百姓生活好了,没人再用这些老物件,我这手艺用不上喽,淘汰喽。”
⑩听他的语气有点感伤,我赶紧说:“你这不挺好吗,这个年纪身体棒棒的,还能靠劳动、凭手艺赚钱,服务于民,效力社会,多好啊!”
我的话又让他高兴起来,一口气把剩下的几块板面都粘贴上了。忙完手上的,他扭头跟我说:“手艺被淘汰了,那是社会进步的结果;这人要是被淘汰了,那是不求进取的结果。所以,这些年我不断学些新手艺,就是不想被这个时代淘汰。人哪,多大岁数算老?不想干活儿了,得靠别人养活了,这才是真的老了。”
也许是这一番话又引起了更多的感慨,老周的话一下多了起来。他说:“我这一辈子,就认准了吃手艺这碗饭。其实,我不是因为缺钱才出来干活儿的。我老伴儿走得早,姑娘我自己拉扯大,她大学毕业去了珠海,在那成了家,生活上不再用我操心。我自己有社保,够吃够喝,无忧无虑,按说可以享清福了。可我就是闲不住,愿意干活儿,看见活儿手就痒痒。我这个人没念几年书,可脑子不笨,手也算巧,修修补补的小活儿,我看两遍就会。”我听后连连点头。
他操起钉枪忙起来,很快活儿干利索了。我心中暗自佩服。
“这回该给你多少钱?”有了上次的经历,我故意这样问。“一百二。”他回答得干脆利落,“咱们好兄弟明算账,一百元是我的手工费,二十元是胶水和钉子的材料钱。”我又想多给些。他连连摆手:“不用。我挣的都是功夫钱,多要心里不踏实。”
我还想再跟他说点啥,这时他电话响了。接完电话,冲我一努嘴:“瞧,又来活儿了,我得赶紧走。”说完,拎上工具兜,推开门走人了。
我望着他匆匆下楼的身影,蓦然觉得老周这个人生活得很有幸福感。那幸福来自于他对劳动的真心热爱,对自己手艺的一份自得、自信。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4.通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5.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
我一愣,是不是要得少了点?去年下水道堵了,找人来疏通,收了两百元。
16.结合语境,分析选文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17.仔细阅读文本,判断下面与文章内容不相符合的两项( )
A.从第②段划线句子来看,老周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自尊又自信,看着就让人放心。
B.第 段划线的老周的一番话表现了他与时俱进,为了更好地立足社会、服务社会,不断学习新技能的特点。
C.第 段中的加点的“又”字与上次老周收五十元,“我”却要给八十元的事形成照应。老周再次拒绝“我”的好意,表现了他的诚信和正直。
D.“瞧,又来活儿了,我得赶紧走”“拎上工具兜,推开门走人了”,说明老周生意太好了,根本就看不上这点活儿。
E.文章所记两件事,详略分明。第一件事要价低,所以略写;后面一件事收费高,所以用了大量笔墨详尽叙述。
三、综合性学习
18.学习了《伟大的悲剧》后,你班开展了以“我说探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伟大的悲剧”发生后,美国把设立于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你知道这样命名的意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科特一行的故事确实令人感动,无情的暴风雪吞噬了五位探险者的生命,然而,他们面对厄运、面对死亡的悲壮场面却让人久久难以忘却。说说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个人物,说说感动你的理由,并仿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形式,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人物: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颁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第一空,“粘”读zhān,是动词,意思是因为有黏性而使物体附着在一起。“黏”nián,是形容词,用来形容某种物体具有把一种东西粘(zhān)在另一种东西上的性质。所以此处选“粘”。
第二空,吞噬:吃掉。也比喻侵占别人的财物化为己有。噬,咬,读“shì”。
第三空,“贮”与“伫”相同点:读音都为“zhù”。区别:①偏旁不同。贮为“贝”字旁;伫为“亻”旁。②表示的意义不同:贮表示储存;伫表示长时间地站着。此处表示储存,所以选“ 贮”
第四空,行,多音字,“字里行间”的“行”读 “hánɡ”。
故选A。
2.B
结合“耀武扬威”“扬扬得意”等词语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国旗,据此可排除AD;在痛苦万分的失败者斯科特一行人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们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正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扬扬得意,由此可看出斯科特一行人内心极度的沮丧、懊恼、失落的心情。
故选B。
3.D
4.D
A.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将“更”改为“越”;
B.成分多余,去掉“否则”;
C.词语搭配不当,可将“加快”改为“提高”;
故选D。
5.C
6.斯科特上校等人全部冻死在帐篷里;第二年春天,队友找回他们的遗体并为之垒了一个石墓;英国国王跪拜悼念。(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7.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回忆和怀想的美好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加突出人物丰富的内心,增强了了悲剧效果。
8.牺牲生命已成事实,体现了斯科特上校面对死亡坚毅、执著,为事业不惧怕献身的英雄气概。
9.第③段从同伴对他们的寻找和安葬来表现,第④段从国王的跪下悼念来表现,这两段都是通过侧面描写体现他们精神的感染力。第⑤段作者通过直接议论来赞美他们精神伟大。(也可以说先侧面村托他们精神的感染力,同伴的庄重安葬和国王的跪悼来侧面表现。然后是作者直接议论来赞美他们精神伟大。)
10.“李大柱去哪儿了”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文章围绕标题重点写了老王寻找他的救命恩人“李大柱”的故事,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文中逃离家乡的李大柱决定回家还良心债,也是受到了老王的影响,题目也暗示了爱的传递。题目化用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生动形象,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11. 事件二:小伙子李大柱救助了被摩托车撞倒的老王。 事件三:顾客李大柱回老家弥补良心债,并留下钱给吃饭的李大柱们买单。
12.从句中“郑重地描写”可知,这是对老王的动作描写,写出了老王看完信后内心坚定的态度,肯定了自己的行为,表达一份喜悦之情。
13.示例一:插叙,文章第④⑤段,插入了老王被车撞倒后,小伙子“李大柱”上前救助的事情,解释了上文中“李大柱”到店吃 饭免单的原因 ,同时也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示例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老十街路口,人来人往。”内容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展现了一个生活的场景。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完整。
14.本文通过写老周为“我”维修水管和厨房棚顶两件事,表达了对像老周一样的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15.运用心理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写出了“我”听到老周只收五十元时的意外,从侧面表现了老周朴实、诚信、善良的品质。
16.这段话一方面表现了老周的细心与体贴,同时承上启下,为下文打电话找老周修棚顶作了铺垫。
17.DE
18. (1) [示例]为了纪念领队登上南极极点的两个勇士,斯科特虽然归途死亡,但精神永存。 (2) 斯科特 他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即使死亡与恐惧把他包围,他也没有放弃希望。在令人心痛的结局面前,他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遭遇的种种苦难。 集伟大与悲剧于一身,在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时,他失败了,这一次失败让他跌倒再也爬不起来,但他始终坚持,在生命的尽头与命运做着殊死抗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