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一颗小桃树》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对《一棵小桃树》这篇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顺叙的方式,开头先写小桃树第一次开花便经风雨,接着具体写了小桃树从播种到第一次开花过程中如何经历磨难,展示它顽强不屈的性格,是文章的主体,最后写小桃树与风雨搏斗,照应开头,突出中心。
B.文章写小桃树时“冷漠、遭摧残——倔强地生长,强大暴虐风雨——纤弱、单薄、苍白”,对比鲜明,层层进行渲染。
C.本文以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明寓意:只要不畏惧困苦和波折,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美好的希望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D.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为明线,即小桃树的经历,另一条暗线即为作者的经历。
2.下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忏悔(chàn) 淅沥(xī) 哆嗦(duō) 矜持(jǐn)
B.伫窗(chù) 褪尽(tuì) 执着(zhuó) 孱头(càn)
C.猥琐(suǒ) 渺小(miǎo) 幼稚(zhì) 恍然(huǎng)
D.花苞(bāo) 马嵬坡(guǐ) 灼灼(zhuó) 颤抖(zhàn)
3.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
A.菜畦 狂斓 臃肿 人迹罕至 B.叮嘱 逼狭 丑陋 来势汹汹
C.阻仰 崎岖 屏嶂 荒草萋萋 D.澎湃 怪诞 谰语 一泄万里
4.下列句子中顿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来自河北唐山、石家庄、湖北武汉、浙江绍兴、杭州的代表在一号厅开会。
B.全班战士放下背包,就立即给老大娘挑水、扫院子。
C.观众喜欢真实生动地反映我国现实生活的社会问题的影视片。如《人到中年》、《芙蓉镇》、《编辑部的故事》等。
D.他写一本书,常常要一年、数年,甚至二、三十年才能完成。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县区严格落实了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部署,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
B.学生上学期间携带手机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在同学们中间广泛的引起了讨论。
C.国内外大型展会成为“简阳羊肉汤”拓展市场的重要舞台,实现产业化发展的“简阳羊肉汤”正朝着“名小吃”的目标迈步前行。
D.2021年初,历经两年的升级打造,东部新区老君樱桃乡在整体提升的基础上,即将捧出“首颗金桃”——桃乡农居。
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当我们还在仰望星空,以为火星遥不可及的时候,火星探测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历史。2020年,中国加入“探火”队伍,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这其中就有一辆中国人自主研制的火星车,计划于2021年初登陆火星。__________________
①成绩背后,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是一支支科研团队并肩携手的顽强奋战。
②一批“80后”“90后”投身其中,怀凌云志、做务实事,在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青年人是重要参与者。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二、综合性学习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面对全球抗疫的情况,中国医疗专家携带大量医疗物资驰援意大利、伊拉克等国家。此次中国带去的药品中就有中药莲花清瘟和金花清感,这两种药都源自我国两张古方——近2000年历史的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和有300多年历史的清代《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为了让世界人民更好的了解中医药抗疫,目前,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中医方案部分也特意制作了英文版。在人类面临病毒尚没有特效药的时候,灾难呼唤着中医药崛起。人类全面战胜全球新冠疫情,中医药必将发挥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全国政协委员史贻云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让中医药知识和文化进入中小学教材。史贻云认为:开展中医药知识进中小学教材工作,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很有意义。在中小学普及中医药知识,既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又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关于中医药的哪些信息?
(2)本周五学校要举行“中医药就在我身边”的专家讲座活动,小明同学觉得疫情已经影响了自己的功课,参加这样的活动对自己没什么用处,还浪费学习时间。请结合材料二说说你该怎么劝说小明和你一起参加这个活动呢?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
一棵小桃树 (节选)
①好多年前的秋天了,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都认真起来,全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肯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浇的土里,想让它在那蓄着我的梦。
②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孩子自孩子的快活,我竟将它忘却了。一个春天的早晨,奶奶扫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儿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我却不大相信,执着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
③因为它长的太不是地方,谁也不再理会,惹人费神的倒是那些盆景儿。爷爷是喜欢服侍花的,在我们的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春天花事一盛,远近的人都来赞赏,爷爷便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一盆一盆端出来,一晚又一盆一盆端进去;却从来不想到我的小桃树。它却默默地长上来了。
④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我说,我的梦儿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⑤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家里人等我不及,奶奶已经下葬了。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这些年来,它是怎么长上来的呢?爷爷的花事早不弄了,一垒一垒的花盆堆在墙根,它却长着!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他们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啊,小桃树儿,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而身漂异乡,又漠漠忘却了呢?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⑥如今,它开了花了,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我曾去看过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也去领略过马嵬坡前的水密桃花,那花儿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儿,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⑦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孤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
⑧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
⑨雨却这么大地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我只说有了这场春雨,花儿会开得更艳,香味会蓄得更浓,谁知它却这么命薄,受不得这么大的福分,受不得这么多的洗礼,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我的奶奶。
⑩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些了安慰。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8.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下列方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
B.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
C.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D.写小桃树结的果实不甜,味道苦中带酸来表现它的可怜。
9.下列对“……欲绽的花苞……像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的光”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表现了小桃树虽身遭摧残,伤痕累累,但仍然掩不住它那挺拔、美丽的身姿。
B.这句话赞美了小桃树顽强与恶劣环境抗争,虽遭摧残,却仍充满希望,给人以光明和勇气。
C.这句话表现了小桃树以坚强不屈、勇敢拼搏的精神,终于取得了胜利,迎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D.这句话表现了小桃树在风雨之中顽强挣扎的样子。
10.请你说说文中“小桃树”是谁?作者为什么对“没出息”与“不美丽”的小桃树有着深厚的情感?
11.最后一段“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儿来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层含义?
(二)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
外婆的年
①在我的记忆里,过年,总有一种让我口舌生津的馨香味道。那来自我的童年,与我的外婆有关。
②母亲生,外婆养。父亲在昆明当兵,母亲在广州教书,顾不上我。但外婆不嫌弃。她把这块被丢在乡下的泥当成宝,又浇水,又喂肥。渐渐的,丑泥也有春天眷顾,草色青青,野花烂漫,像别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
③小时候的年,是一段贴着对联、年画和窗花的乡村记忆。红彤彤的,笼罩着一团喜气。因为一反常态,而显得不安分。我的心像飘浮的纸鸢似的,晃晃悠悠荡在空中,直到吃了元宵节的汤圆,才肯落地。好在,有外婆站在地上,稳稳地接住。
④我今生遇见外婆时,她已五十多岁。她的优雅,在村里无人能及。
⑤阳光似乎格外礼遇她,她的面皮白净,晒不黑。说话温和,避开粗口,这得益于她的家教。这位当年镇上有名的“三富堂”掌柜家的四小姐,即便下嫁到庄户人家,即便与粗粝的生活斗争这么多年,依然不落下风。
⑥喝过腊八粥,被红豆、花生、黄豆、大枣、糯米、绿豆、板栗、冰糖等稀罕食物的能量合力架起,我的身心就有了升腾的底气,上蹿下跳,生机勃勃。我人小,但不傻。我眨巴着眼睛,小狗一样摇晃着尾巴尾随在外婆的身后,东走西走。还懂得适时露面,以便第一时间享受外婆制作和买来的美食美物,既饱口福,又饱眼福。我早就发现一个秘密,外婆平日里会把最好的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暗藏起来,留到腊月打开,摩挲,配备过年。我为自己的洞悉,暗自得意,并秘而不宣。
⑦外婆忙年,从腊八开始,响亮地奏起了序曲。营生成倍增长,不止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里转悠了,身边总有干不完的活计:清扫卫生,拆洗缝补,剪窗花剪福,糊顶棚糊窗;逢五遇十,备好大筐小篓,去赶集置办年货……等到小年祭灶后,还有一拉溜的面食,排队等着她去完成:发糕,年糕,豆包,菜包,饽饽,饺子……外公不会做饭,只会拉着个呼哒呼哒响的风箱,往灶膛里添柴火。但外婆并不慌张。她的双手和双脚各就各位、配合默契,在忙碌的节奏里,保持着忙而不乱的秩序。现在想来,我外婆堪称是优秀的生活家。再忙再累,她也有本事把日子治理得有条不紊。别人有的,她不缺。别人没有的,她不少。不给列祖列宗丢脸。
⑧那些年环境清朗,胶东的冬天很纯粹,比现在冷多了。腊月天常常会下雪。大雪片子扇动着翅膀赶来,院子里,房顶上,白亮亮的,头道面粉似的,扬得到处都是。仿佛也想沾点人间喜庆的年味。天助农人。外婆把那些从集市上买来的年货,鸡鸭鱼肉,分门别类,装进蛇皮袋里,埋进墙根的雪堆中,天然冷冻。就算没雪,数九寒天,滴水成冰,也不必担心食物会腐烂和变质。外公外婆的家境还算殷实。外婆总念叨着,多备点年货,亲朋好友来串门时,让人家吃好喝好。其时,他们的子女、我的妈妈舅舅姨姨,都已经鲤鱼跃龙门,跳出村庄到外地工作了。就算过年,也难得一聚。
⑨外婆掌管的春节,如同开启一个宝物匣子,里面涌出百宝光,让我目不暇接。这时的外婆看上去就像坐在莲花台上的菩萨,慈眉善目,仁爱慷慨,有求必应。
⑩当然,外婆也有她自己的高兴事。最让她盼望的是腊月二十九。每年的这一天上午,约定俗成,村委会的一队人马,会敲锣打鼓,穿越街头巷尾,给军属家贴门对,送慰问信。
外婆一大早就起身,先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再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油亮圆润的木簪绾着的发髻,温柔地蜷缩在她的脑后。准备过年的新衣也提前穿上了。外婆端端正正地坐在堂屋里,仿佛在等待一个隆重的节日仪式。一听到外面锣鼓喧天,外婆迅速从椅子上跃起到门外,将糖果和瓜子,分发给贴门对和围观的村人。有人挥动一把白毛刷在门上刷上黏稠的浆糊,在旁人的热心指挥下比量好左右上下,将一对红灿灿的对联服帖地贴上;又有人把一张印着陆海空三军战士庄严敬礼的慰问信,恭敬地递到外婆手上。外婆在村里辈分高,威信高,大家都很敬重她。那一刻,阳光伏在新对联上,伏在外婆身上,那么明亮,那么神圣,那么美好。
外婆的三儿子,是她亲自送去参军的。我隐约觉得,作为军人的母亲,这一天,才是外婆精神层面上的过年。
过年,也是孩子们成长中的一个盛大庆典。迈过新年这道门槛就长了一岁,年龄的增减交替与更新,只在一夜之间。新年零点一过,我就迫不及待地张开小嘴,甜甜地向外公外婆拜年。一句简单的“过年好”犹如点金石,外公外婆便笑眯眯地将压岁钱塞到我手里。外婆一边看着我笑,一边抚着我的头说,好蓉儿,又长了一岁,更懂事了,外婆可是又老了一岁,白头发更多了。外婆的笑容里,依稀透着些伤感。但当时年幼的我,并不理解,老了意味着什么。
长大后,逐渐明了:一个个的年,好比设置在人生沿途的一个个路标。它们追随时间的足音,通往一条命定的道路。它们既照亮年少者的前方,又削减年迈者四周的光亮。年少是出发点,年老是目的地。此长彼消,多么温情而冷酷的平衡哲学。
如今,外婆早已过世,但我知道她一直蛰居在我的体内。她的骨血与我的合而为一,鲜活在我的血脉中。我笑她也笑,我哭她也哭。每当过年时,我会在桌上为外婆摆出一双筷子,然后小声对她说:“外婆, 。”
12.选出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 )
A.文章从外婆为家人们忙过年和外婆迎接村委会给军属拜年两个角度写了“外婆的年”。
B.第⑨段把“外婆掌管的春节”比作“宝物匣子”,刻画出外婆“优秀的生活家”的形象。
C.第 段中外婆的笑容透着伤感,原因是过年时家人去外地工作,难得相聚。
D.第 段中“蛰居”的本意是指像动物冬眠一样不抛头露面,这里指我将外婆藏在心底。
13.结合全文,分析外婆的“优雅”的内涵。
14.你如何理解“这一天,才是外婆精神层面上的过年”。
15.揣摩作者的心理,在文章结尾处补全我对外婆说的话,并阐述理由。
“外婆,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
贺年
老舍
①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肯劳动,连过新年都更有滋味,更多乐趣。
②记得当初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家里很穷,所以母亲在一入冬季就必积极劳动,给人家浆洗大堆大堆的衣服,或代人赶作新大衫等,以便挣到一些钱,作过年之用。姐姐和我也不能闲着。她帮助母亲洗、做;我在一旁打下手儿———递烙铁、添火,送热水与凉水等等。我也兼管喂狗、扫地,和给灶王爷上香。我必须这么做,以便母亲和姐姐多赶出点活计来,增加收入,好在除夕与元旦吃得上饺子!
③就这样,一直等到快到年底,活计都交出去,我们就忙着筹备过年。我们的收入有限,当然不能过个肥年。可是,我们也有非办不可的事:灶王龛上总得贴上新对联,屋子总得大扫除一次,破桌子上已经不齐全的铜活总得擦亮,猪肉与白菜什么的也总得多少买一些。由大户人家看来,我们的这点筹办工作的确简单的可怜。我们自己却非常兴奋。
④我们当然兴奋。首先是我们过年的那一点费用是用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来得硬正。每逢我向母亲报告:当铺刘家宰了两口大猪,过年时肯定可丰盛了,母亲总会说:咱们的饺子里菜多肉少,可是最好吃!当时,我不大明白为什么菜多肉少的饺子反倒最好吃。在今天想起来,才体会到母亲的话里确有很高的思想性。是呀,第一我们的饺子不是由开当铺得来的,第二我们的饺子是亲手包的,亲手煮的,怎能不最好吃呢?刘家和孙家的饺子必是油多肉满,非常可口,但是我们的饺子会使我们的胃里和心里一齐舒服。
⑤劳动使我们穷人骨头硬,有自信心。回忆起来,在那黑暗的岁月里,我们一家子怎么闯过了一关又一关,终于挣扎过来,得到解放,实在不能不感谢共产党,也不能不提到母亲的热爱劳动。她不懂得革命,可是她使儿女们相信:只要手脚不闲着,便不会走到绝路,而且会走得噔噔地响。
⑥我也体会到:劳动会使我们心思细腻。任何工作都不是马马虎虎就能做好的。每件事的筹备我们都做得仔仔细细的,那些母亲平日里教导的,平日里有可能我们没有照做,可却在准备过年的时候,将每一件事都做得格外细致,那个时刻装满了童年乃至少年时光里最美好的记忆,所以,那时候的我也格外认真,是呀,劳动与取巧是结合不到一处的。要不怎么劳动能改变人的气质呢。
⑦说起来有点奇怪,回忆往事,特别是幼年与少年时代的事,也不知怎么就觉得分外甜美。事实上,我在幼年与少年遇到的那些事,多半是既不甜,也不美的。恐怕是因为年少单纯,把当时的事情能够记得特别深刻、清楚,所以到后来每一回想就觉得滋味深长。
⑧不过,咱们开头就说的是劳动最有滋味。是的,假若幼年与少年时代过的是勤苦生活,回忆起来就不能不果然甜美了。小时候养成的好习惯,必然直到如今还继续发生作用,怎能不美呢!到今天,我还天天自己收拾屋子,不肯叫别人插手。这点轻微的劳动本算不了什么大事,值不得夸口。可是,它的作用并不限于使屋里干净,瓶子罐子都有一定的位置。它还给我的写作生活一些好的影响。古语说:业精于勤。据我看,光勤于用脑力而总不用体力,也许不见得能精;两样都用,心身并健,一定更有好处。
⑨欣逢新岁,想起当年,觉得劳动滋味的确甜美,而且享受不尽。那些年和亲人在一起包饺子过年,吃得最香甜,胃里和心里一齐都舒服。这点生活经验,我相信,将永远成为我记忆中最甜美的部分。
16.作者为什么认为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17.阅读文章中的画线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是呀,第一我们的饺子不是由开当铺得来的,第二我们的饺子是亲手包的,亲手煮的,怎能不最好吃呢?刘家和孙家的饺子必是油多肉满,非常可口,但是我们的饺子会使我们的胃里和心里一齐舒服。(赏析句子)
(2)回忆起来,在那黑暗的岁月里,我们一家子怎么闯过了一关又一关,终于挣扎过来。(理解“挣扎”一词的含义)
18.文中的母亲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
19.本文标题“贺年”意蕴深厚,既有经验之叹,又有时事之感,请结合全文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C
A. jǐn—jīn;
B.chù—zhù;
D.guǐ—wéi;zhàn—chàn;
故选C。
3.B
4.B
A.“河北唐山、石家庄”与“湖北武汉”“浙江绍兴、杭州”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三者之间应用逗号;
C.书名号之间不加顿号;
D.“二、三十年”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故选B。
5.B
6.B
7.(1)(1)我国注意加大中医药宣传;(2)世界越来越认识并接纳中医药的医疗作用;(3)大疫情面前,中医药起着重要作用;(4)传统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2)示例一:小明,我理解你的心情和感受,不过正因为疫情耽误了学习,我们才要有必要去了解和学习中医,掌握基本的保健常识,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让自己抵抗力增强,才能更好地学习,你说是吗?一起去吧!
示例二: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不仅是为了自己能掌握基本的健康保健知识,也是为了弘扬和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也是学习,你说对吗?咱们一起学习去!
8.D
9.C
10.文中的小桃树就是作者自己。(另外一个我)
小桃树的苦难“身世”,就是暗示了作者自己的苦难经历,小桃树就是作者儿时怀有的,向往幸福生活的梦的化身。
11.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只要坚定,不屈不挠地奋斗,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理想,开花结果。
12.C
13.①外表优雅:面皮白净,晒不黑。②谈吐优雅:说话温和,避开粗口。③优秀的生活家:将日子过得忙而不乱、有条不紊。④慷慨仁慈,为他人着想:多备年货,让人家吃好喝好。⑤为国奉献:把儿子送去参军。
14.其他的日子都是为家人、朋友而忙,只有在这一天是为自己,做自己开心的事情;只有在这一天,他作为军属(军人的母亲)而感到光荣,得到别人的敬重。
15. 示例:外婆,我们一起过年了! 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16.①劳动给作者小时候过新年带来很多滋味和乐趣;②劳动使作者面对生活更有骨气、更有自信心;③劳动使作者心思更加细腻,改变了作者的气质;④劳动使作者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受益终身。
17.(1)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抒彩浓厚,使作者认为“菜多肉少的饺子最好吃”的态度更加鲜明,强调了劳动最有滋味的主旨。
(2)“挣扎”本义是“用力支撑”,在文中指作者一家人在艰难的生活中积极劳动,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
18.①母亲一入冬就积极劳动以挣钱作过年之用,可见母亲是一个勤劳朴实、对家庭负责的人;②母亲告诉我们菜多肉少的饺子最好吃,在艰难岁月里也要把每件事的筹备都做得仔仔细细的,可见母亲是一个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人。
19.①“贺年”本是辞旧迎新的活动,作者通过“贺年”预示黑暗的旧时代的终结,光明的新时代的到来。②“贺年”因劳动而甜美,作者通过“贺年”来展现劳动的重要性,表达对劳动的赞颂,揭示了劳动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