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2节 弹力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下(人教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第2节 弹力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下(人教版)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8 00:1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2课时 弹力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
学生在了解物体具有弹性,塑性等不同力学性质的同时,感受手的受力情况,
进而较容易感知弹力的存在成弹力的概,初步形念。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
活动2归纳两种形变
观看跳水运动员跳水视频,运动员在跳水时在跳板上用力跳起,向下压弯跳板,然后高高跃起,在空中做出各种漂亮动作后落入水中。思考为什么跳水运动员要用力向下压弯跳板呢?如果在平地上,我们能跳得那么高吗?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跳板在受力后会发生形变,之后又会恢复原状,物体的这种性质我们称之为弹性,比如皮球,弹簧,橡皮筋;但并不是说有物体都具有这样的性质,比如橡皮泥,面团,在受理后会发生形变,撤去力后,形状会保持,不会恢复到原状,这种性质我们称之为塑性。
活动3弹力
实验一归纳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实验二总结:弹簧弹性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不能恢复到原状
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互相接触;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问题拓展:当手用力挤压玻璃瓶时,玻璃瓶会发生形变吗?
教师讲述:任何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只是形变的明显程度不同。
“微量放大法”
活动4归纳弹力三要素
演示实验:将椭圆形厚玻璃瓶灌满水(加有蓝墨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额橡皮塞插入瓶中。沿着不同的方向用力捏后玻璃瓶,观察细管中水面的高度变化。请你从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角度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现象:用力捏玻璃瓶,使玻璃瓶的形状发生变化,细管中的水面升高或下降,停止捏玻璃瓶,玻璃瓶恢复原状,细管中的水面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实验中采用了放大法,把玻璃瓶的形变放大了。
任何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只是形变的明显程度不同。
【体验】用力压弹簧和拉弹簧,手有什么感觉?
我们在拉弹簧或压弹簧时,弹簧发生的是弹性形变,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
4.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1)弹力产生条件: ① 物体接触 ② 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三要素:
①大小: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②方向:垂直于物体的表面,与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与发生弹性形变方向相反;
③作用点:接触面上。
活动5归纳弹簧伸长量与其所受拉力的关系
思考探究:
演示:拉一下弹簧,松手后弹簧会恢复至原来的长度。
弹簧什么时候都能恢复至原来的长度吗?
总结: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我们把它称为物体的弹性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不能恢复原状,会被损坏。
那么在弹簧的限度内,弹簧的变化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有什么关系呢?
演示实验:用钩码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变化。并将实验的数据记录表格。观察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总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据此,人们发明了可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2.构造:(多媒体)
3.弹簧秤使用时注意:教师逐条出示并解释
(1)使用前观察量程、分度值; 
(2)不超量程;
(3)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
(4)测量力时,轻轻的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避免弹簧秤的弹簧、挂钩、指针都不与外壳摩擦。
(5)所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4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5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1.8N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1.4N B.0N C.1.8N D.3.6N
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x为伸长量,k为弹簧劲度系数,已知某弹簧劲度系数为100N/m,原始长度为25cm,则在弹力为5N时,弹簧长度可能为(  )
A.20cm B.25cm
C.30cm D.40cm
3.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足球静止在木板上,关于它们的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木板对足球的支持力是由于足球的形变产生,支持力方向向上
B.足球和木板接触了,并且产生了弹性形变,离开后可以恢复原状
C.足球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D.足球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足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4.如图所示,用2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手对弹簧的拉力是由于弹簧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弹簧对手的拉力也是2N
C.弹簧对手的拉力是由于弹簧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关于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该先调零
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使其沿竖直方向
C.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物体重力
D.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弹簧所受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6.几个同学用同一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拉力器上有3根弹簧,结果他们每个人都把手臂撑直了 ,则( )
A.臂力大的人所用拉力大 B.手臂长的人所用拉力大
C.体重大的人所用拉力大 D.每个人的拉力一样大
7.如图展示了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景,哪位同学的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A. B. C. D.
8.观察如图所示的仪器,写出观察结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否用它来测量6牛的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华同学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实验结束后,加在弹簧自由端的拉力消失,弹簧长度回到10cm,请你对表中的弹簧的长度数据进行研究,填写对应的弹簧的伸长数据_______,并分析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结论是:_______。
拉力的大小F/N 0 2 4 6 8 10 12
弹簧的长度L/cm 10 11 12 13 14 15 16
弹簧的伸长ΔL/cm 0
10.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_____cm;
(2)弹簧在受到4N的拉力时,弹簧比原来伸长了_____cm,此时弹簧发生了_____形变;
(3)该弹簧如果做成测力计,能不能测量8N的拉力?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A
4.A
5.A
6.B
7.D
8.不能
9.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10. 2 4 弹性 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不能测量8N拉力
6课后反思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塑性和弹性的时候,往往是通过举出生活中或者学生能够接触的弹性物体和非弹性物体若干实例,通过归纳的方法得出塑性和弹性。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并没有按照往常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对教师给出的若干物体进行分类,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方法教育。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就不同,学生的兴奋点就非常多,都试图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学生的思维随着分类的翅膀在飞翔。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体验。物理不是独立和抽象于生活之外的,尤其在初中阶段来看更是如此。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没有过分关注基本的知识和概念,而是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橡皮筋、海绵、弹簧、减震等学生常见常听的事物出发,学生在对物体的弹性和塑性有充分的感性基础上,总结出什么是塑性和弹性。关注学生自己的体验,让两位同学在拉测力计的活动中体验拉力的不同,认识到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形变大小有关的。学生亲自参与到了物理知识的建构中,认识当然是非常深刻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