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课时 杠杆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的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3、通过生活实例,能用原理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生活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会画出杠杆的力臂。
3教学过程:
活动1情境导入
1.复习杠杆五要素,画杠杆在水平位置和倾斜位置的力臂。
2.播放关于电影中杠杆巧用的视频
介绍杠杆的平衡状态:
静止或匀速转动
活动2认识杠杆
1、教师活动:在学生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杠杆就是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O”来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 1来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 2来表示。
2、学生活动:学生举例或直接走进生活中的画面,去认识杠杆。并动手绘制杠杆示意图.
3、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生活画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杠杆,能从生活实际的例子中抽象出杠杆的模型,能找出支点、动力和阻力。
活动3杠杆水平平衡实验的探究
活动一:
1、教师活动:通过跷跷板引出杠杆的平衡及最简单的平衡---水平平衡。并通过跷跷板引导学生猜测杠杆水平平衡和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中玩过的跷跷板,想办法让跷跷板水平平衡,通过游戏的生活体验来猜测影响杠杆水平平衡的因素。
3、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通过生活感知,与物理知识进行联系,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
活动二、
1、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用杠杆模拟跷跷板,钩码表示小朋友,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
2、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杠杆水平平衡的条件(注意分工合作),填写实验记录单,并总结出结论。(实验记录单见资源包)
3、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进行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分析概括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教师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
活动4杠杆平衡实验的探究
猜想:杠杆是否平衡,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臂有关。
介绍分组实验器材,指导学生将杠杆调平,提醒学生杠杆两端都只能挂一串钩码。
让学生根据屏幕所示的实验步骤,动手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找完成情况较好的实验组数据进行投影,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动力和动力臂成反比,阻力和阻力臂也成反比,其二者乘积相等。
板书结论: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 F1L1=F2L2
组织各实验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
①实验时,为什么要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②长度的国际单位是m,杠杆的平衡公式中力臂的单位应该用m还是cm
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得出:
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即L1 > L2时,平衡时动力 阻力;
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即L1 < L2时,平衡时动力 阻力;
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即L1 = L2时,平衡时动力 阻力。
综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完成学案。
4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5巩固练习
1.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羊角锤B.钢丝钳
C.镊子D.开瓶器
2.如图所示,以轻质杠杆的中点为支点,B端悬挂重为40N的物体,在A端施加一竖直方向的力F,杠杆平衡,则力F的大小是( )
A.20N B.30N C.40N D.10N
3.如图所示为等刻度的轻质杠杆,A处挂一个重为6牛的物体,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在B、C的其中一处施加的力为( )
A.一定在C处施加,大小可能为3牛
B.一定在B处施加,大小可能为2牛
C.可能C处施加,大小可能为4牛
D.可能B处施加,大小一定为3牛
4.如图所示,O为杠杆AB的支点,B点挂一重物G,若在A点分别施加F1、F2、F3、F4四个力,其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最小的力是( )
A.F1 B.F2 C.F3 D.F4
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安装好实验器材,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应把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杠杆自身重力的力臂为______。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
6.如图所示,OB为轻质杠杆,OA=60cm,AB=20cm。在杠杆的B端挂一个所受重力为60N的重物,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在A点施加的最小作用力为___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为列车上出售食品的手推车。若货物在车内摆放均匀,当前轮B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手推车可以视为杠杆,支点是______(写出字母);当后轮C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竖直向上提扶把,这时支点是______(写出字母),此时手推车可以视为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 右 0 一是便于测量力臂;二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6. 80 竖直向上
7. C B 省力
6课后反思
1、通过探讨这节课,我再次深刻领悟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心智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常见的问题“假如有一大石头挡道。我们用手搬不动,手边只有一根木棒,你们有没有办法将它搬走呢?”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大胆猜测、探索的欲望,然后出示课件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工具让学生观察并利用杠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理念;在学习杠杆种类之前,先让学生通过实物、多媒体画面、实验、观察进行大胆的猜想,一改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大胆猜测,敢于提出自己的验证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