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望大陆》
作者:国民党元老——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习目标:
内容标准:
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学业水平达标要求:
1. 通过自主学习, 知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对台基本方针,知道两岸三通的意义,了解“九二共识”,提升自主学习和研读史料的能力
2. 通过研读材料,制作大事年表梳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过程,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和时空观念,增强归纳分析材料的能力。
3. 认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通过介绍党和政府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所做的努力,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梳理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请大家说说自己对台湾的了解。
一、陆台本是同根生——海峡两岸血脉相连
请大家说说自己对台湾的了解。
一、陆台本是同根生——海峡两岸血脉相连
台湾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一个美丽的宝岛,风景名胜不胜枚举。台湾也是一个富饶的宝岛,有丰富的资源。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请阅读材料,思考材料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台湾与大陆的密切关系?
材料一 地质学研究表明,在远古时代,台湾与祖国大陆曾连为一体,后由于地壳运动,使相连结的部分陆地沉为海洋,台湾遂成为一个海岛。
——奚虎一《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历史文化关系与展望》,
载《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
材料二 闽台文化同根同源,67.5%的台湾人来自闽南,13.6%的台湾人来自闽西和广东。台湾与福建在地理空间上相连,台胞祖辈大都是福建移民,数百年两岸文化不断融合,共称为闽台文化,经贸交往十分密切,且有着相同的宗教文化与民间俗称。
——摘编自赵建桥、方旭红《海峡两岸旅游对中国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影响研究》,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地缘方面
文化方面
材料三 目前,台湾社会比较公认的族群分类为闽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新住民,具体见表格(数据来源于2021年5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闽南人主要由明清时期的泉州、漳州移民构成。客家人包括台湾客家人、大陆客家人。台湾客家人是明清时期的广东、闽西移民;大陆客家人是日本战败后从大陆迁往台湾的客家人。外省人指日本战败后,随国民党移居台湾的大陆民众。原住民是指汉人移居台湾前最早抵达台湾定居的族群。新住民是指一个地区中,最后到达该地定居的新居民或族群,1990年代以来,由于两岸开放戒严状态,两岸人民开始自由往来通婚以及东南亚国家人民透过通婚的方式移居台湾(大部份是女性),这些外籍配偶就成为新住民。
族群分类 闽南人 客家人 外省人 新住民 原住民
人口数量 17148892 2858149 3096328 381086 333451
比例 72% 12% 13% 1.60% 1.4%
血缘方面
请回顾学过的历史知识,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国
隋朝
元朝
清朝初年
康熙年间
1885
1895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隋炀帝派人到达琉求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郑成功收复台湾
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
1945
设台湾行省,加强东南海防
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
联系
中央王朝首次在
台湾地区正式
建立的行政
机构
一、陆台本是同根生——海峡两岸血脉相连
时期 史实 与大陆关系
三国时期
隋朝时
元朝时期
清朝初年
清康熙年间
1885年
马关条约签定后
1945年
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加强了台湾与大陆联系
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流求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祖国
加强了台湾与大陆联系
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郑成功收复台湾
捍卫了我国对台湾主权
设立台湾府管辖台湾
台湾被日本占领
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台湾正式建省
台湾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台湾被迫与大陆分离
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结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的历史
一、陆台本是同根生——海峡两岸血脉相连
请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材料四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的首脑在开罗会晤,并于12月初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五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材料六 所罗门群岛政府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罗门群岛政府即日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并承诺不再同台湾发生任何官方关系,不进行任何官方往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所罗门群岛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国际社会一致公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属于中国的领土。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一、陆台本是同根生——海峡两岸血脉相连
1、台湾与大陆在地缘方面、血缘方面和文化方面关系都非常密切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争传客从台湾来。
——1988年台湾老兵返乡探亲团
二、渺然一水两岸隔——台湾问题的由来
读图说史:根据图片分析台湾问题的由来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12月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
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
一、陆台本是同根生——海峡两岸血脉相连
1、台湾与大陆在地缘方面、血缘方面和文化方面关系都非常密切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二、渺然一水两岸隔——台湾问题的由来
1、内战遗留问题: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败逃台湾。
2、反华势力介入: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三、渡尽劫波兄弟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请阅读课文第70“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第一段的内容,找出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并自行设计表格进行归纳。
时 间 人 物 政 策
毛泽东
武装解放台湾
和平解放 “和为上计”
邓小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江泽民
推进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胡锦涛
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
习近平
两岸共同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
新中国成立初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来
根据表格可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政策有什么变化?
答:变化:由武装解放台湾到争取和平统一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
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争取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胡锦涛提出四点主张,全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习近平增进两岸命运共同体认知, 坚定振兴中华共同信念,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后
1995年1月
2005年3月
2013年4月
三、渡尽劫波兄弟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请结合下列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
材料一 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材料二 从国际上看,世界潮流和中美关系进一步趋向缓和。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与国之间的斗争也由政治、军事对抗转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各国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国民经济上 。从祖国大陆看,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大陆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为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深厚的物质保障,也增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影响力和可行性。用“一国两制”和平方式解决,既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又有利于大陆的现代化建设,还能保持和促进台湾经济的繁荣的发展。从台湾岛内来看,台湾广大民众一方面认同祖国,拥护统一;另一方面也由于几十年的隔阂而产生了一些差异和误解,这些差异和误解不可能用强制的手段来消除。
——摘编自林佑达《试论我党对台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
《北京邮电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①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
②世界潮流和中美关系进一步趋向缓和,国际竞争转向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综合国力上
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对外关系
④改革开放以来,大陆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为和平统一提供了物质保障等坚实的基础
⑤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既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又有利于大陆的现代化建设,还能保持和促进台湾经济的繁荣的发展。
⑥台湾民众对祖国既认同,拥护统一,但又因几十年的隔阂,而存在一些差异和误解,强制手段不利于消除差异与误解
①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
②争取最大限度减少统一的障碍
③有利于维护台湾同胞利益福祉和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④为国家经济发展营造安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⑤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渡尽劫波兄弟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对台政策变化的原因(背景)
材料: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指出:“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阅读课文第71页“相关史事”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一国两制”的提出最开始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什么?
(3)结合所学分析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什么不同?
答: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答:前提: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答:不同:香港、澳门问题是西方国家的侵略造成的,台湾问题是由国共内战而导致的暂时性分离,属于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
(4)根据邓小平的设想,统一后的台湾与香港、澳门在制度上可以有什么最大的不同?
答:最大不同:香港、澳门要驻人民解放军,台湾不仅不派驻人民解放军,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
三、渡尽劫波兄弟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时间 历史事件 意义
请阅读课文第70至73页“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制作大事年表,列举海峡两岸同胞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努力。大事年表制作可参照课本第106页,建议加上一列,写意义(影响) 。
时间 历史事件 意义
3、海峡两岸同胞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大事年表
1979年
1987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2005年
2015年
大陆停止对金门、妈祖的炮击倡议“三通”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陆探亲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即海基会)
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即海协会)
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
胡锦涛会见连战
习近平会见马英九
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席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胡连会)
(习马会)
金门岛和马祖岛位于大陆沿海。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严惩国民党军队对大陆沿海地区的武装挑衅行为,对金门和马祖进行了时断时续的警告性炮击。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提出了结束军事对峙状态,实现两岸同胞自由往来、通航通邮通商和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等重要主张。从当天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结束了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开启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阶段,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主要内容
意义(影响)
三、渡尽劫波兄弟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三、渡尽劫波兄弟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台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 ),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三、渡尽劫波兄弟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1991年3月9日举行开幕式,正式挂牌运行。;辜振甫担任首任董事长。主要功能是接受“陆委会”委托,办理两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项事务。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是于1991年12月16日在北京成立的社会团体法人。海协会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致力于加强同赞成本会宗旨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与合作;协助有关方面促进海峡两岸各项交往和交流;协助有关方面处理海峡两岸同胞交往中的问题,维护两岸同胞的正当权益;接受大陆有关方面委托,与台湾有关部门和受权团体、人士商谈海峡两岸交往中的有关问题,并可签订协议性文件。
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受权就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事宜进行协商。经过1992年10月香港会谈及其后一系列函电往来,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从而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
三、渡尽劫波兄弟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三、渡尽劫波兄弟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93年4月,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首次举行会谈。
请大家阅读课文第72页的相关史事,说说汪辜会谈有何影响?
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台独”和分裂行径。
②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
③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过程中,可以吸收
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
可以谈。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第一步可以先就“在一个中国
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
④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⑤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加速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
⑥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⑦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也欢迎他们前来参观、访问。
⑧欢迎台湾当局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②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③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④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2005年3月"胡四点"与《反国家分裂法》,把国家有关对台政策法律化,标志对台政策进入了"以法遏 '独',以法促统"的新阶段
材料研读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结合历史,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答:对材料的认识:①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人,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
②国家尊重台湾的现实,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与生活方式。
③国家对实现统一有信心和决心,会有力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实现祖国统一。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与应邀到大陆进行“和平之旅”访问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正式会谈。这是时隔60年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历史性的会见,标志着两党交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此后,共进行了十二次"胡连会"。
渡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2013年4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博鳌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时对促进两岸合作提出4点希望:
第一,希望本着两岸同胞一家人的理念促进两岸经济合作。
第二,希望两岸加强经济领域高层次对话和协调,共同推动经济合作迈上新台阶。
第三,希望两岸加快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议商谈进程,提高经济合作制度化水平。
第四,希望两岸同胞团结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两岸同胞要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15年11月7日15时,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世纪之握”的动作,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会面使用两岸领导人的身份和名义,互称“先生”。
三、渡尽劫波兄弟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习马会,指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的历史性会面。
时间 历史事件 意义
1979年
1987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2005年
2015年
大陆停止对金门、妈祖的炮击倡议“三通”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陆探亲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即海基会)
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即海协会)
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
胡锦涛会见连战
习近平会见马英九
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席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胡连会)
(习马会)
观察大事年表,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历史性变化?
由相互隔绝到两岸交流越来越密切
在两岸同胞携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022年4月15日在回应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有关涉台言论时表示,当前台海局势面临新一轮紧张,其根源是台湾当局一再企图“倚美谋独”,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华”,美台相互勾连。
请根据我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主持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的有关发言,指出不和谐声音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答:来自:①台湾岛内台独分裂势力一再企图“倚美谋独”;
②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意图“以台制华”,内外勾连。
四、两岸一家往来多——日益密切的交往
请大家阅读课文第73页“日益密切的交往”和“相关史事”的内容,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列举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008年12月15日 两岸多地举行“三通”启动和庆祝仪式
材料一:
四、两岸一家往来多——日益密切的交往
请大家阅读课文第73页“日益密切的交往”和“相关史事”的内容,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列举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具体表现由哪些?
材料二:
2022年1月14日,一部《我们与小镇》,开启了2022年第一场两岸艺术的温暖“牵手”
四、两岸一家往来多——日益密切的交往
请大家阅读课文第73页“日益密切的交往”和“相关史事”的内容,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列举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具体表现由哪些?
材料三: 历年两岸贸易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材料三表中历年两岸贸易数额有什么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两岸贸易数额逐年增加,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逐年增长。
原因: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四、两岸一家往来多——日益密切的交往
1、表现:
①人员往来日益密切
②实现了两岸“三通”
③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综合这一节课的内容,请大家再思考一下,两岸交流日益密切的原因有哪些?
2、原因:
①海峡两岸同属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
②两岸有共同的语言、文字,有共同的传统文化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
④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