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叙事作文的写作
知识点 在写作过程中贯穿叙事作文的写作要领;根据中心需要,有选择、有主次详略地进行写作;启发学生使用多种描写方法,使文章细致生动; 学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学习目标 掌握叙事作文的写作要领,提高写作能力。
学习重点 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使用描写方法使文章细致生动。
学习难点 详略得当,突出中心思想。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一、导入新课。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二、知识讲解。
叙事作文的写作
叙事,要写清事情的“六要素”
叙事,把事情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叙事,要有中心
叙事,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叙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叙事,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叙事,要力争做到“凤头”、“豹尾”
叙事,要选择恰当的叙述方式
(一)、叙事,要写清事情的“六要素”
【范文精讲】
雨中
一个雨天的下午,妈妈叫我上街去买菜,我打着雨伞走了。一路上树枝被风吹得哗啦啦地响,摇摇晃晃。我在泥泞的路上小心地走着。雨伞被风吹得几乎都撑不住了,雨不停地打在我身上,裤子下段都湿透了。
我走了一段,忽然听见风雨里隐约传来一阵哭声。我赶紧走上前去,只见一个小孩子站在屋檐下,全身都湿透了。我问他:“小弟弟,你为什么哭?”他说:“妈妈叫我把两只小鸭赶回家,碰上这阵大雨,它们全跑了。”说完又哭了起来。
他一哭,我的心也慌了,想帮他去找小鸭子。但又一想:要是晴天,那就帮帮他,可现在雨下得正大呢!想着想着,我不知不觉地拔腿走开了。小弟弟见我走了,又哭起来,每一声都刺进我的耳朵里。这时我想起好少年张高谦,高谦哥哥他是非常热心帮助小同学的:在山上,他为小同学砍柴;在路上,他替小同学挑柴;每天放学时,他还护送小同学安全地渡船、过溪……那我怎么能不帮助小弟弟呢?想到这里,我停住了脚步,仿佛眼前站着高谦哥哥,他满腔热情地在帮助这小弟弟找小鸭子。于是,我赶忙回转身来,安慰小弟弟:“别哭,我帮你找回小鸭子。”说完,我冒着大雨,向着小弟弟指的方向跑去,田塍小路好滑呀,走一步摇三摇。来到田埂边,没有见到小鸭子的影子,只隐隐听到“呷、呷、呷”的叫声;跟着声音仔细找,这才看见不远处的秧田里,果然站着两只米黄色的小鸭子。我沿着田埂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刚要伸手抓,两只小鸭子“呷、呷、呷”地惊叫着跑开了。我急忙卷起裤管,下到田里去抓;一步步小心地走着,留心别撞倒秧苗。后来总算把两只小鸭子全都捉住了!这时,我裤子上溅满了泥水,浑身也叫雨淋湿了。
我爬上田埂,把小鸭子交给小弟弟。见到他小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心里也乐滋滋的。
【评析】
《雨中》这篇习作一开头就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一个雨天的下午,地点——泥泞的小路上,人物——“我”,事情的起因——小弟弟赶鸭,因为雨天,所以鸭子全跑了,接着,小作者详细地介绍了经过——“我”帮弟弟找小鸭,最后写明结果——找回了小鸭子。
这样,“六要素”交代清楚的文章,一读就让人十分明了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是一件什么事。此外,本文对于自我心理活动的刻画很生动,由开始的不愿帮到后来的决定帮,写得较细致。
(二)、叙事,把事情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范文精讲】
捉螳螂
今天天气炎热,太阳像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知了”在树上叫着“热——热——”。这时节,也是螳螂神出鬼没的时候。我看到别人的一只螳螂有眼睛,但没有呼吸器官,这真奇怪,一切生物都得呼吸,都有呼吸器官,螳螂的呼吸器官在哪里呢?我决心探索这个奥秘。
这天下午,天气挺好。我找了一根长棍子,领着弟弟去捉螳螂。
弟弟是个小向导,他一连向我说了好几个螳螂多的地方。“螳螂一般都在绿叶中,有的在高树上。”弟弟说。我一听这话便知道螳螂挺难捉,非做到仔细不可。我在扁豆叶上仔细寻找,忽然看到一个绿东西在叶子上一动不动,我以为是片小叶子就没在意。可我刚要转过头去的时候,忽然又发现那个绿东西动了动,我过去一看,高兴地差点叫出声来。原来一只大螳螂趴在叶子上,它以为这样会骗过我。我伸手抓住了它的脖子,没想到它的两只“大刀钩”朝我手上一钩,我“哎哟”一声,连忙放开了。我的手上被钩出了一条血印子,手背上火辣辣地疼,但是还想抓住它。弟弟跑来问:“疼不疼?”我在弟弟面前充硬汉:“这点儿小事没什么。”我一看螳螂没有跑远,就一把抓住它的脖子,并捏住它的前爪,弟弟高兴地喊着:“捉住螳螂喽!捉住螳螂喽!”我仔细一看那只螳螂,全身碧绿色,两只小眼睛鼓着,里面有两个黑点是它的眼球。它的脖子又硬又长,相当于身长的二分之一,肚子胀得鼓鼓的,上面还有几条横道,绿色的翅膀下面还重叠着发黑的翅膀。它四只爪子乱抓,两只前爪上布满了一排小齿,怪不得抓人特别厉害。“它没有鼻子吗?”弟弟问。我说:“它准有鼻子,可能不在头上。”
为了找螳螂的呼吸器官,我叫弟弟端来脸盆,再倒上一些水。我俩把螳螂的头放入水中,看看它有什么反应,可它在水中一动不动,显然呼吸器官不在头上。我又把它的全身放入水中,突然,一个小气泡从螳螂的脖颈上冒出来了,我把它拿出来仔细一看,只见它的脖颈上有两个像针眼大的红色小孔儿,原来这就是螳螂的呼吸器官。
当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比喝了蜜还甜。我想,我长大要当一名生物学家,去探索大自然中无穷无尽的奥秘。
【评析】
《捉螳螂》一文,小作者在交代清楚了捉螳螂的起因——“螳螂的呼吸器官在哪里”之后,就非常详尽地记叙了事情的经过——捉螳螂:找螳螂——抓住却又不得不放开——再捉——仔细观察;结果——终于发现了呼吸器官。另外,小作者在具体写经过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捉螳螂时的动作描写、对话描写,对螳螂的细致描写,使文章写得特别生动。可见,作者是经过一番仔细观察、用心体验的。这样的写作,既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了,同时,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我做了一件蠢事
童年时代的我对什么事都充满了好奇心,怀着那种跃跃欲试的心情,做了许多事。可最让我难忘的是,我曾经做的一件蠢事——给爸爸剪眉毛。
那时我还小,才6岁。一个夏天的中午,爸爸陪着我睡午觉。可是我怎么也睡不着,不知是天太热还是精力太足,已在床上的我还是翻来覆去,东瞧瞧西望望,总想找点事儿干。此时在我身边的爸爸,却已打起呼噜来。我仔细地瞧着爸爸,忽然发现爸爸的眉毛很长,有几根特别长,于是,我心里冒出了一个鬼主意:给爸爸剪眉毛。于是我一骨碌爬起来。找到了剪刀,拿起正要剪,却又犹豫起来,心想:眉毛剪掉了,还能长出来吗?又一想,人的头发长了要去剪,眉毛与头发不是差不多的吗?于是,我轻轻地把剪刀贴近爸爸的眉毛,小心翼翼地对准眉毛,只听“咔嚓”一声,眉毛剪下来了。熟睡的爸爸似有察觉,翻了一个身,可又睡着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看,糟了,剪得太短,难看极了!怎么办?让爸爸瞧见了一定会生气,想到这,我赶紧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乖乖地躺在床上,心想:爸爸醒来会不会骂我?想着想着,我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呀,我的眉毛!”不知过了多久,我被爸爸的一声尖叫吵醒了,我连忙跑过去。原来,爸爸一觉醒来,洗脸的时候,朝镜子一照,发现他的眉毛短了,而且很明显,很难看。我看着爸爸莫名其妙的脸部表情,心里害怕极了。“这是怎么一回事?”爸爸板起脸,问我。“我……我想给你剪掉长得很长的眉毛,不小心一下剪得太过分了……可是,爸爸,你的眉毛还会长长的呀,请你……”没等我说完,爸爸焦急而又无奈地说:“什么,你怎么可以——哎——”爸爸见我一副胆怯的样子,也不再多说什么,毕竟,我是他的心肝宝贝啊!我趁机仰着脸,在爸爸的脸上亲了一下,撒娇地说:“爸爸,这下,你的眉毛一定会长得很快的。”听了我的话,看着傻气又机灵的我,爸爸哭笑不得的脸终于舒展开了。
我爱我的童年,每当想起自己所做的蠢事,就会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我爱我的长辈们,因为,是他们给了我美好的童年生活。
【简评】
对于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来说,小时候难免会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来,长大些后会感觉自己小时候的“蠢”。本文的小作者,正是撷取了童年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生动具体地描述了自己6岁时所做的一件蠢事——给爸爸剪眉毛。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十分清楚:一个夏天的中午,在家睡午觉却又睡不着,“我”突发奇想给爸爸剪眉毛,结果差点挨骂。文章的最可贵之处在于自己的心理刻画:想剪眉毛时,犹豫了,又想到头发与眉毛似乎相同的,就剪下去了;剪糟了,怕挨骂,假装无事装睡,结果真睡着了。此时,一个调皮又可爱,活生生的小孩跃然纸上,读来令人感慨万千。事情过后又以小孩的独特地位“说服”生气的爸爸,联系实际,不得不使人信服。文末,小作者又以爱长辈、感谢他们给了自己多彩的童年结尾,深化了主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三)叙事,要有中心
【范文精讲】
减肥风波
我的爸爸是个胖子,那可不是一般的胖,实在是胖得厉害,整天挺着一个“啤酒肚”跟人家孕妇差不多,走路时间一长便气喘吁吁,经常成为我和妈妈取笑的对象。不过,他以前可不是这样,若是十几年未见面的朋友见了他,肯定认不出来。这不,他也因此得了以前根本没有的病——营养过剩症,体检的化验单上,各项指标全部亮了红灯,医生再三关照,需要减肥。
减肥,不就是忌口吗?不就是与大量美味佳肴无缘吗?不就是无法享受美食带来的乐趣吗?那可不行。况且菜场里的菜品种繁多,鸡鸭鱼肉已不算稀奇,就连甲鱼、龙虾等生猛海鲜都已进入寻常百姓之家。妈妈又是一位烹调能手,对爸爸来说那美食可是挡不住的诱惑。不行,不行,还是不行。可那病……正在爸爸愁眉不展之际,妈妈却带回了一位新朋友——啊!是多功能健身器。爸爸见了,直夸自己有个善解人意的好老婆。妈妈又气又好笑地骂爸爸老不正经。我在一旁心里乐开了花,其实我心里最清楚妈妈肚子里的“小算盘”:这两年,生活条件是提高了,可妈妈也发福了,望着自己不再苗条的身影,妈妈经常在镜子面前左顾右盼直叹气。爱美的妈妈买了许多减肥药,什么康丽婷、宁红保健茶……可一旦停服,又前功尽弃了。于是,不甘失败的妈妈把眼光瞄准了“健身器”,这叫一举两得,不,是一举三得,因为我虽然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可由于缺乏锻炼,体弱多病,体育成绩就更别提了,经常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一做法,我举双手赞成。
从此以后,健身器成了我家的新宠儿。瞧,爸爸在上面练划船,妈妈练慢跑,而我这练练,那练练,觉得特别新奇。但是,没过几天就腻了。爸爸和妈妈又一次回到了关于如何减肥的问题讨论中。终于有一天晚饭后,爸爸呆呆地坐在沙发上,我以为他正在思索着什么重要问题,突然,他神情严肃地问了一句:“你们说这健身器是不是假冒伪劣产品,不可能练了没有用啊!”妈妈好不容易忍住笑说:“凡事都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地去做才有成效,你刚练了一个多月,哪有那么快见效呢?”“你的运动量太小,根本达不到要求,却怪健身器的不是,真是的。”我也抢着说。就这样,我和妈妈你一言,我一语,说得爸爸哑口无言,只得“投降”喊“遵命”。现在,在我和**的督促下,爸爸每天早晨六点已起床练腹肌、练腰肌。妈妈也不甘落后,减肥已初见成效。妈妈还特地担任起营养师,制定了一系列更科学、更有营养的菜谱。
经过半年的锻炼,爸爸进步明显,减了10多斤,妈妈也变得苗条了,穿上裙子又像过去一样美丽动人。而我也因经常锻炼,身体好多了。这多亏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多亏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连健身器这样一个过去只在国外电影中看到的高级玩意儿都走进了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我发现,我们全家越来越离不开我们这位不说话的朋友——健身器。从爸爸、妈妈日渐精神的脸上,我看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看到了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向往。
小小的健身器折射出中国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变化。健身器只是一个奔向21世纪中国的小小的缩影,减肥风波正是那一朵反映社会进步的“小浪花”,从这朵浪花中我看到了中国正在腾飞,中国正在向新世纪迈进。
【评析】
本文的写作特点,就是牢牢地抓住“减肥”这一中心事件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读来让人感到故事内容集中,人物生动形象。
围绕中心来展开情节,不东拉西扯,不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本文就围绕“减肥”来展开情节。先写了减肥的原因,爸爸妈妈都肥胖发福,影响了身体健康;然后写了减肥的过程,从爸爸的不愿忌口,吃减肥药失败,写到练健身器的动摇;最后写了全家减肥的成功。写得一波三折,起伏有致,生动有趣。而这一切又围绕着“减肥”这一中心来展开。
围绕中心事件来安排人物,让人物言行的展示都为中心服务。这是本文又一个特点。文章一开始写爸爸的肥胖,“整天挺着一个‘啤酒肚’跟人家孕妇差不多”,“体检的化验单上,各项指标全部亮了红灯,医生再三关照,需要减肥。”这就把一个胖得有碍形象、有碍健康的爸爸活脱脱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了。又使人感到:此老爸非得减肥不可。接着写了他在减肥过程中的波折、情绪的变化。小作者文中写的爸爸的所有言行,都紧扣着“减肥”这一中心,所以读来使人不感累赘,少有多余的笔墨。
本文确是一篇围绕中心来写的不错的习作。
(四)叙事,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1.要写出一个“新”字来。
捕捉身边的事物时,关键是看能否反映个“新”字,即过去所没有的、新近才发生的变化,写文章时一般就从这个“变化”入手,再去探究这个变化的原因来。
2.要写出新意来。
捕捉身边的事物时,要留意写出事物的新意来。可以以小见大,从身边的小事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可以从一种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善良的人性等,还可以从不起眼的生活琐事中观察思考,产生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这样的材料平中见奇,也不失为新颖的材料。
【范文精讲】
咱家的“老外”
我的老家在江苏省无锡市,那里许多人都不会说普通话。咱家也有一位这样的人,那就是我的奶奶。她说的可是正宗的无锡话,家里只有爸爸才听得懂她说的话,因此,爸爸当上了“义务翻译官”。在我的心目中,奶奶就成了咱家的“老外”。
奶奶的“外语”水平特别高,一句话就能说得你无以言对。有一次,我和姐姐闲着没事,就请奶奶一起做接龙游戏,奶奶说:“七醋地醋呀(汽车电车呀)!”我一听,就觉得有点儿不对劲,怎么会有叫醋的玩意儿?一定是奶奶的家乡话。
就因为我对无锡话不怎么了解,常常会闹出笑话来。去年寒假,我在奶奶家玩,奶奶突然说:“鸥个阿扒子呢?”我一听,连忙穿上鞋子,到楼下的柴蓬间去找“猪扒子(因为奶奶要和爷爷唱京戏)”!等我上来把扒子交给奶奶时,奶奶奇怪地问:“干啥呀?”“你不是要扒子吗?”“我说的是:我的拐棍呢?”我这才恍然大悟。这时,大家都笑了起来……渐渐地,我就觉得和奶奶玩很没意思。
“这样的日子可真不好过,整天一个人呆在家里,就算家里有人也没几个听得懂鸥个挨乌(我的话),真难受!”奶奶整天唠叨个没完,真想让自己会说普通话,和大家一样的快乐。
我从中悟出个道理:普通话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大家一定要学好普通话,长大容易和别人打交道。
【评析】
说到“老外”,就是指的在国门打开、洋人进来以后,我们对外国人的称呼。就像人们喜欢对上了年纪的成人称呼前加一个“老”字一样,含义清楚,叫来顺口。读到题目《咱家的“老外”》,就觉颇为引人,猜想莫不是写远离祖国多年的亲人返回故里的事儿吆!随着想探个究竟的欲望,往下读不禁会哑然失笑。原来文中的“老外”指的是只会说家乡话的奶奶。这样新颖的题材是不是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了呢?
再看,小作者叙事过程中能善于从这件新颖的材料中去挖掘令人深思的主题。文中讲到“奶奶的‘外语’水平特别高”。这里的“外语水平”指的是奶奶一口地道的无锡话。奶奶只能说家乡话造成了莫名的笑话,又讲“这样的日子真不好过”,原来奶奶不讲普通话在与人沟通交流时带来了不便,让人感到十分难受。文章走笔至此,中心已是水落石出了:普通话十分重要,大家一定要学会讲普通话。结尾时,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使主题得以升华。
小读者们,这是一篇很有典型性的选材新颖、立意较深的范文,是值得大家借鉴的。
(五)叙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我国大教育家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究“真实”。
(六)叙事,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首尾照应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开头与结尾相照应。
二、内容上的前后配合。作者前面写的事情,后面要有个圆满的交代;后面出现的事情,前面都要有根据,不能写得没有来由,使人感到突然;更不能漏洞百出,使人疑惑不解。
三、行文和标题的相照应。一般说来,标题能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中心思想,因而在行文中注意与标题相照应,能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因此,处理好“过渡”和“照应”能使文章显得环环相衔、浑然一体。同学们,不妨你们也试试。
(七)、叙事,要力争做到“凤头”、“豹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篇作文的头开好了,打开了思路,要写的话就很顺利地写了出来。如果头开得不好,就会思路闭塞,难以下笔。所以古人所说的“凤头”就是指文章的开头要起笔不平。
最常见的开头方法是——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像叙事的文章开头就点明事情的起因,或是直接说明文章所要叙述的事件,让人一目了然。
第二种开头方式是——设置疑问,引人入胜,这种开头方式,往往在第一段就提出疑问,巧设悬念,或把事情的结果交代在先,使读者产生急欲读下去的愿望。
还有一种叙事的开头方法是——描摹景物,渲染气氛。这种文章的开头方法是从写景、写物入手,以此来烘托气氛、突出中心。
总之,叙事文章开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我们要遵循如下原则:要紧扣中心,突出主题,不能起笔太远,让人读了不知所云;要新颖活泼,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不能陈词滥调,生搬硬套;要有真情实感,不能空洞抒情,无病呻吟。
文章的结尾与开头一样,也是表现主题的重要环节。好的结尾能深化主题,突出中心,令人回味,具有“余音绕梁”的作用。结尾的方法同样多种多样。
1、随着事情的发展自然收束。这种结尾方式简单明快,叙事完整。
2、首尾呼应。这种结尾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再强调一下开头部分的意思,以达到互相照应。这种照应有的是形式上的前呼后应,有的是意义上的再次强调,使文章浑然一体。
3、含蓄委婉,令人深思。这种结尾方法以暗示、旁衬或隐晦曲折的手法,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而不把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明明白白说出来。
4、饱含哲理,发人深省。用一段饱含哲理的话作结尾,可以使读者产生共鸣,汲取力量,得到启迪。对整篇文章而言,也有画龙点睛的妙用。
总之,一篇好的文章既要有不平的开头,又要有有力的结尾,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凤头”、“豹尾”。
(八)、叙事,要选择恰当的叙述方式
【范文精讲】
老师,让我为您画张像
老师,再过几个月我就要离开母校,就要离开您了。老师,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要为您画张像。我虽不是画家,但我要用我的心作画笔,情作颜料,描绘出世界上最美的画像。
老师,您坐好了,我开始为您画像。您的眼睛那么深沉、那么明亮,与众不同的是,您的眼睛还会说话!忘了吗?老师,那次您在上语文课,我听着听着,思想开了“小差”,不由自主地摆弄起书包扣来。您朝书包看了一眼,那目光似乎透过书包,看到了藏在书包底层的玻璃球、旋风卡。顿时,您的眼睛射出严厉的目光,好像在批评我说:“金良,你怎么做小动作啦!”我的脸立刻火辣辣的,端端正正地放好小手,认真地听起课来。老师,您那包含着丰富感情的眼神将会永远珍藏在我的头脑里。
老师,您坐好了,我正在给您画像。您的嘴棱角分明,说话准确生动,声调抑扬顿挫,感情真实感人,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了我。记得吗?那次,您教我们《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您读着读着,不禁流下了悲痛的泪水,充满了对周总理无限的怀念。我们也被感染了,我和不少同学的眼圈都红了。
老师,您别动,快画好了。缺点什么呢?噢,还有您那勤劳、灵巧的双手。您的手,为我削过铅笔;您的手,为我系过红领巾;您的手,抚摸过我的头……
老师,您的像画好了。这是学生用心作画笔,用满腔的爱作颜料绘成的画像。收下吧,这是一个即将离开您的学生献给您的一颗赤诚的心、一片炽热的爱。
【评析】
《老师,让我为您画张像》是一个小学毕业生在与老师分别时情真意切的依依话别的抒情文章,是一篇颂扬老师的佳作。通常,歌颂老师的作文很容易入俗套,会陷入公式化,该同学从为老师画像这个角度写,构思非常巧妙,显得很新颖,很特别,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文章开头写到在离别之际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为老师画张像,是用心作画笔,情作颜料。先写画老师的会说话的眼睛,回忆了老师用眼神督促开小差的“我”的事;再写画老师的能上出精彩生动的课的嘴,最后画老师的那双曾为“我”削过铅笔、抚摸过“我”头的手。作者借为老师画像,回忆了许多老师关心、教育自己的难忘的事,抒发了一位毕业生对老师由衷的感激、爱戴、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一位对学生关心、爱护备至,上课感情充沛的好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
文章开头结尾首尾呼应,中间一连用上“老师,您坐好了,我开始为您画像。”“老师,您坐好了,我正在给您画像。”“老师,您别动,快画好了。”这样表示画像先后顺序的句子,使文章结构显得清晰自然,读来感到情真意切,十分感人。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个小学生对老师无限的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一篇歌颂老师的力作。
文章语句优美,用“忘了吗?”“记得吗?”“缺点什么呢?”这样的设问句引起下文,非常亲切自然,好像在和老师一同回忆,一起娓娓道来过去的美好时光。文章还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显得文笔老练、精彩。
四、我会写作。
今天的学习收获一定不少,利用我们刚刚掌握的写作要领写一篇关于叙事的文章,题目自拟。
五、课堂小结。
在作文之前,希望同学们认真审题与选材再写,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在紧张的学习中,也希望同学们勤观察,多读书,重积累,常交流,激活创作思维,成熟自己思想,张扬鲜明的个性。
第 1 页 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