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选择题
1.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
A.德军突袭苏联 B.日军偷袭美海军基地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美、英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
2.下列关于二战的知识,与史实不符的是
A.二战爆发:德国突袭波兰 B.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二战结束:德国投降 D.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
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人都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这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A.给交战各国带来沉重灾难 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
C.打击了法西斯势力 D.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4.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重要原因是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②《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③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救英军 ④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5.“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统治与剥夺之上。然而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老牌殖民国家大多不堪一击,以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材料旨在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
A.使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削弱了欧洲殖民主义的势力 D.促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
6.1941年6月24日,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美国准备给予俄国一切力所能及的援助。接着,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冻结苏联在美国的存款,允许苏联购买美国的战略物资。这些举措出台的背景是( )
A.美国正式放弃中立政策 B.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C.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扩大 D.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7.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的标志是( )
A.美国对日作战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雅尔塔会议 D.《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8.下列表格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其中①处的内容应该是
德国突袭波兰 战争爆发
日本偷袭珍珠港 战争达到最大规模
① 战争转折
日本投降 战争结束
A.莫斯科保卫战 B.诺曼底登陆
C.德国无条件投降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9.绘制时间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历史。以下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时间轴,①处应该填写( )
A.德国突袭苏联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莫斯科保卫战 D.雅尔塔会议
10.重要的国际会议对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共同影响是( )
A.都形成战后世界新格局 B.都削弱了日本
C.都化解了国家间的矛盾 D.都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11.世界大战曾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留下了许多深刻教训,如今,俄乌战争正烈,当地人民身罹战争之苦,更使人反思战争之祸,回顾历史,人们取得的共识有
A.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永驻世界
B.战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要增强综合国力
C.战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战争引起了革命,革命制止了战争
12.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各国应该共同推进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决定成立“维护世界国际组织的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 B.嘉尼黑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3.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大事件。正确的是
①苏德战争爆发②太平洋战争爆发③九一八事变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14.二战全面爆发后,德军横扫欧洲,随着战争的推进,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是( )
A.中途岛海战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15.德国元首希特勒闻之日本做了某件事后,大骂日本愚蠢,并称和(日本)这种国家结盟简直是耻辱,他们只会在海边打鱼……但又被迫向美国宣战。文中的“某件事”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闪击波兰 D.偷袭珍珠港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地图中英法俄所属的军事集团名称,以及上述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焦点和引燃战争的导火线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字母B、C所示内容。
材料三:某机关是联合国下属的六个主要机关之一,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等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根据《联合国宪章》,该机关具有下列职能和权力:依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调查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争端或局势、促请各会员国实施经济制裁和除使用武力以外的其他措施以防止或制止侵略、对侵略者采取军事行动等。
——摘编自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教师用书》九年级下册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机关的名称,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
材料四:“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对你的启示。
17.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涂“A”;违背了上述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涂“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涂“C”
(1)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是迫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决定性因素。
(2)日本天皇在《停战诏书》中表示接受美英中苏四国联合公告。
(3)《日本天皇停战诏书》中存在着天皇对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辩解的一面。
(4)日本天皇发布停战诏书时日本在军事上还有一定的优势。
(5)日本天皇发布停战诏书有利于避免人类文明蒙受更大的损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欧洲第二战场是相对苏德战场而言的,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是德国处于东西夹击的境地,D项正确;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标志着二战的扩大,排除A项;日军偷袭美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B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1945年日本投降宣告二战结束,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标志二战全面爆发,排除A项;1943年初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成为苏德战争乃至整个二战的历史转折点,排除B项;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
根据材料“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可得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由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亚非拉都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浪潮,众多的殖民地通过斗争纷纷摆脱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取得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步崩溃。ACD项在题文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4.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救英军也体现了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是加速二战爆发的因素,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前的战役,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5.C
【详解】
根据材料“然而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老牌殖民国家大多不堪一击,以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可知,二战后老牌殖民国家英国、法国由于实力下降,被迫允许其原有殖民地独立。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殖民主义的势力。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国际格局的根本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排除B项;D此项说法不准确,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起突然进攻,法西斯侵略战争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为维护自身利益,美国援助苏联以增强其抵抗德国的实力,C项正确;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正式放弃中立政策,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排除AB两项;1942年1月1日,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7.D
【详解】
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D项正确;美国对日作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无法体现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排除AB项;1945年召开雅尔塔会议,反法西斯国家已经走向联合,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德军投降,苏军转入反攻,此役成为了苏德战场乃至二战的转折点,D项正确;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诺曼底登陆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排除B项;德国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欧洲战场战事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
根据时间轴“1941年珍珠港事件”“1944年诺曼底登陆”可知“1942年一1943年”的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根据所学可知1942年7月一1943年2月发生的是苏联对抗德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B项正确;德国突袭苏联是1941年6月22日,与时间轴不符,排除A项;莫斯科保卫战是1941年10月开始,排除C项;雅尔塔会议是1945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确立了列强在欧洲、西亚和 北非的统治秩序,形成了凡尔赛体系;雅尔塔会议对二战后的世界作出了安排,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由此可知,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共同影响是“都形成战后世界新格局”,A项正确;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并未限制日本,排除B项;“都化解了国家间的矛盾”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凡尔赛和约》过分宰割了德国,埋下了德国复仇的种子,后来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排除C项;巴黎和会召开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人们深深体会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人们取得的共识是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永驻世界,A项正确;战争虽然客观上能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但战争破坏社会生产,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排除B项;战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战争的破坏作用更大,排除C项;战争引起了革命,革命制止了战争,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D。
1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③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1年6月,德国集结了550多万大军、几千辆坦克和几千架飞机,在1500千米的战线上,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仅几个月时间,德军便占领了大片苏联领土。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但是,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项正确;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性战役,与美国、日本有关,排除A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排除C项;诺曼底登陆是英美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重要军事行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材料中“某件事”是指日本偷袭珍珠港,故D项正确;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和德国闪击波兰,都没有导致美国对日宣战,排除ABC。故选D项。
16.(1)“三国协约”;巴尔干半岛;萨拉热窝事件。
(2)B:日本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战役。
(3)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
(4)珍爱平和,远离战争;加强合作和交流。
(1)
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初,英国和法俄分别缔结条约,形成三国协约或协约国集团;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两大军事集团插手巴尔干地区的事务,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线,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
根据所学可知,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从战争进程上看,答后者更为合适;“二战的转折点”“1942到1943年”指的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德军投降,苏军继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形势,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3)根据材料可知,“联合国下属的六个主要机关之一,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等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指的是联合国安理会或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依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说明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4)
根据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和严重后果可知,面对国家间矛盾,应加强合作和交流,珍爱平和,远离战争等,言之成理即可。
17.(1)C
(2)A
(3)A
(4)B
(5)A
(1)
材料内容是《日本天皇停战诏书》,在诏书中不会出现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是迫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决定性因素。本题答案为C。
(2)
根据材料“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可知日本天皇在《停战诏书》中表示接受美英中苏四国联合公告。本题答案为A。
(3)
根据材料“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可知《日本天皇停战诏书》中存在着天皇对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辩解的一面,本题答案为A。
(4)
根据材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可知日本当时已经没有优势了。故日本天皇发布停战诏书时日本在军事上还有一定的优势与材料信息相违背,答案为B。
(5)
根据材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可知日本天皇发布停战诏书有利于避免人类文明蒙受更大的损失,本题答案为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