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8 11:2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选择题
1.《唐虞之道》中记载:“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专,圣之盛也。”这反映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民主一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中国古代尧、舜、禹时期,实行的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私有制 D.等级制
3.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
A.铁器时代 B.青铜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旧石器时代
4.距今约70万—20万年,能够直立行走,处于旧石器时代,靠猎取动物和采集植物果实为生,学会了用火。以上信息符合下列哪一古人类的状况(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5.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一些粗糙的石器。据此推断,元谋人
A.知道使用火 B.懂得狩猎 C.使用打制石器 D.有爱美意识
6.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人类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前额低平,嘴部前伸②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③具有现代人特征④已有审美观,懂得爱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族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继位,用同样的推举方式,以禹为继承人,这种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方式,史称( )
A.推举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选举制
8.今年两会展现了真实而广泛的民主。下列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私有制 D.等级制
9.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A.小麦 B.粟 C.水稻 D.玉米
10.如果拍摄一部反映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电视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A.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B.年老的禹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
C.黄帝和炎帝共同视查大禹治水 D.尧发明了文字
11.下面结构图中①②处应填(  )
A.世袭制、禅让制 B.禅让制、世袭制
C.分封制、郡县制 D.郡县制、分封制
12.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体现了先祖的创造力和智慧。据神话传说,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
A.黄帝--造字 B.隶首---发明算盘 C.嫘祖---会缫丝 D.伶伦--制作音律
1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列特征属于哪个古人类( )
①使用打制石器 ②使用火③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④群居生活
A.元谋人 B.半坡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14.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孚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制度是
A.选举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5.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下列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们都是传说中的人物 B.他们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C.传说他们有许多创造发明 D.他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
二、综合题
16.在远古的中华大地上,孕育着古老的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我国青年古人类学者裴文中发现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轰动了世界。此后又陆续有新的发现,这样,北京人遗址的历次发掘中,共发现分属四十多个个体的北京人化石,十多万件石器和石片、一百多种动物骨骸,还有灰烬层厚达六米的用火痕迹。
——摘自部编七年级上历史教材
材料二: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文物,普遍发现了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等堆积物,厚度从一二十厘米到三四十厘米,最厚处达七八十厘米。从完整谷粒外形看,属于栽培的籼稻稻谷,距今约6700--6900年,比号称世界最古老的稻谷--泰国奴奴塔克遗址出土的稻谷还要早数百年。这些遗物分布在400平方米的范围内,说明这时有丰富的粮食储存物。
——《河姆渡文化》
材料三:“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四: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与群众同甘共苦,战胜各种困难,终于获得成功。
——摘自部编七年级上历史教材
(1)请从材料一中找出北京人会使用火的依据?这段考古资料告诉我们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代表,材料二中通过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的国家是
(3)材料三中的“神州轩辕”指的是谁 人们给予他什么赞誉
(4)材料四中大禹治理的是哪一条河流的水患 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考古发现证实,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1)观察材料一,概括中国原始农耕遗址的分布特点。这一时期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哪一阶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房屋建筑风格有何不同 决定其不同建筑风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 并概括其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依据题干“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专,圣之盛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的含义是唐尧与虞舜施行的道义,是禅让而不是传位,尧舜做王的时候,是为了有利于天下百姓而不是有利与自己,禅让而不是传位,才会是圣明的盛世啊,由此可知,尧舜时期实行禅让制,A符合题意;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制度,B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时期的制度,C不符合题意;科举制是隋朝时期建立的制度,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B
【详解】
我国传说的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议事会民主推选产生的,这就是禅让制,故B项正确;世袭制是特定家族世代承袭官位爵位的制度,私有制指相对于公有制的经济制度,排除AC;等级制是统治阶级按血缘关系、财产关系、政治地位等将居民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集团,用以维护其统治地位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3.D
【详解】
根据所学,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从距今约30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故D项正确;AB项都与打制石器无关,排除;C项是磨制石器,排除C。
4.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能够直立行走,处于旧石器时代,靠猎取动物和采集植物果实为生,学会了用火,故B符合题意;元谋人距今约270万年,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河姆渡人处于新石器时代,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5.C
【详解】
依据题干“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一些粗糙的石器”,结合课本所学可知,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反映了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使用打制石器。C正确;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反映了元谋人知道使用火。A排除;题干只涉及到石器,没有涉及到狩猎、爱美意识。BD排除;故选C。
6.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北京人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嘴部前伸,①正确;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因此会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②正确;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③排除;北京人之后生活在北京一带的的山顶洞人已有审美观,懂得爱美,④排除。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7.B
【详解】
尧舜禹都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的时候,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转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B项正确;推举制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排除C项;选举制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的标准是才德,故A符合题意;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不存在民主性,故B不符合题意;私有制,指相对于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财产进行个人或集体的排他性占有,与题干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等级制度,指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划分社会集团的制度。其划分是以阶级分化为基础的,是阶级差别的一种形式,不能体现民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C
【详解】
河姆渡居民在农业发展中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C符合题意;ABD项不是河姆渡人种植的农作物,排除。故选择C。
10.A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门而不入,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是舜传位给禹,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炎帝、黄帝与禹不属于同一时期,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创造文字的是仓颉,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之间更替部落联盟首领位置采用的是禅让制。故①处应填禅让制;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故②处应填世袭制。故B符合题意;①处是禅让制,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选项A搭配错误,因为创造文字的是仓颉,而不是黄帝;其余选项BCD搭配正确,故选A。
1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学会使用和长期保存火种(天然火)使用打制石器,过着群居生活。选项C符合题意;约170万年的是云南元谋县元谋人,A排除;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的是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B排除;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D排除。故选C。
1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因此,这一传说反映的制度是禅让制,故选D项;选举制是近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A项;夏朝时,启子承父位,开启了世袭制,排除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C项。
15.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都是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们有许多创造发明,他们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ABC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炎帝和黄帝没有建立中国的第一个王朝,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6.(1)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用火灰烬 考古发现
(2)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中国
(3)黄帝 人文初祖
(4)黄河 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感。(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还有灰烬层厚达六米的用火痕迹”可以找出北京人会使用火的依据,即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用火灰烬。依据材料一“1929年,我国青年古人类学者裴文中发现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轰动了世界。此后又陆续有新的发现……”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考古资料告诉我们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考古发现。
(2)依据材料二“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代表分别是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居民和陕西西安的半坡居民。结合材料二“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文物,普遍发现了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等堆积物……距今约6700--6900年,比号称世界最古老的稻谷--泰国奴奴塔克遗址出土的稻谷还要早数百年……”可知通过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的国家是中国。
(3)依据材料三“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可知“神州轩辕”指的是黄帝,黄帝号轩辕氏,根据远古传说,他联合炎帝打败了蚩尤部落,并创造了指南针等,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根据远古传说,大禹领导人民治理黄河取得成功,这就是历史上大禹治水的故事。依据材料四“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与群众同甘共苦,战胜各种困难,终于获得成功”,可知体现了大禹的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感等。
17.(1)分布范围广;多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任答一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原始社会(其他合理答案可也)
(2)前者是干栏式建筑,后者是半地穴式房屋;自然地理环境。
(3)原始农业的发展多元一体(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详解】
(1)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原始农耕遗址的分布特点是分布范围广;多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这一时期处于人类社会的原始社会阶段。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半坡人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决定其建筑风格不同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3)根据“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可知基础是原始农业的发展。综合材料和缩写可知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特点主要是多元一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