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8 08:4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5.1 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四组物质中,通常情况下都属于导体的是(  )
A.水银、锡箔、硅、矿泉水
B.黄金、食盐、石墨、镍
C.石墨、油、钢、人体
D.金属、酸碱盐溶液、大地、潮湿的空气
2.关于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
B.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C.带正电的玻璃棒能吸引纸屑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自由电荷很少
3.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B.两个轻质泡沫球靠近时能相互吸引,则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
C.运输汽油的油罐车通常在地上拖一根铁链,为了防止静电危害
D.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得到电子带上了正电
4.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 B.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
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
5.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使它们带上正电荷,手持玻璃棒A,靠近被吊起的玻璃棒B,如图所示,发现玻璃棒B转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棒带正电荷是因为得到电子
B.摩擦前玻璃棒是导体
C.实验现象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利用不带电验电器可以检验玻璃棒所带电荷的电性
6.如图,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按触验电器金属球,两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后的毛皮不带电
B.两金属箔带上正电荷
C.验电器不能检验出橡胶棒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
D.用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橡胶棒带了电
7.如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它的外壳具有“轻、固、美”的特点,而且在1000℃的温度不会起泡、开裂。以下与该材料特性无关的是(  )
A.密度小 B.硬度大 C.导电性好 D.耐高温
8.轻质棒M放在绝缘支架上能自由平衡,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L靠近轻质棒M的A端,A端被吸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造成橡胶棒L失去电子 B.摩擦造成毛皮失去电子
C.轻质棒M一定带负电 D.轻质棒M一定带正电
9.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胶棒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验电器的箔片在此过程中失去了电子
D.橡胶棒在和毛皮摩擦的过程中得到了电子
10.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b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荷
B.丝绸与玻璃棒a摩擦过程中创造出了新电荷
C.a、b接触时,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b→a
D.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金属箔都带正电荷
11.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甲和乙相互排斥,乙和丙相互吸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甲带正电,丙一定带正电 B.若乙带正电,甲一定带正电,丙一定带负电
C.若甲带正电,丙一定带负电 D.若乙带负电,甲一定带负电,丙可能带正电
12.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其中A球带负电。现将A分别与B、C靠近,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1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球一定带负电 B.B球可能不带电
C.C球一定带正电 D.C球可能不带电
二、填空题
13.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1731g月壤,“可上九天揽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与在月球上相比,带回的月壤样品质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通常情况下,玻璃杯、塑料瓶、不锈钢勺、陶瓷碗等物品中,__________是导体。
14.小慧同学将泡沫塑料块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后靠近碎纸屑,看到碎纸屑被吸起来(如图所示),这是______现象,这说明带电体具有______的性质。
15.梳理头发时,塑料梳子能吸引头发,此现象称为静电现象,塑料梳子和头发所带的电荷是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使梳子和头发带电的方法是 ______,使用该方法使物体带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______。
16.冬天,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发现越梳越蓬松,当把梳过头的梳子去靠近带正电的玻璃棒时,发现两者相互吸引,那么塑料梳子带______电,头发带______电,塑料梳子和头发摩擦的过程中,梳子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头发蓬松的原因是同种电荷互相______。干毛巾刚擦完车玻璃,很容易吸附灰尘,这是因为带电体能______。
三、综合题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怒发冲冠
在“物理教学中STS教育与课外科技活动”学术报告会上,某教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站在从宾馆房间带来的一次性塑料拖鞋上,手上捏着一个带绝缘柄的圆形铜拍,与放在椅子上的毛皮摩擦后立即拍一下自己的胸部,反复几次后,他的花白头发根根竖起像“怒发冲冠”似的,顿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带绝缘柄的圆形铜拍与毛皮摩擦后带电,有人说这是摩擦创造了电荷,这种说法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若摩擦后毛皮带负电,则摩擦时瞬间电流方向是______(填“从铜拍到毛皮”或“从毛皮到铜拍”);
(2)此现象说明人体是______(填“导体”或“绝缘体”);
(3)请说明“怒发冲冠”的物理原理是______。
18.在探究静电现象实验时,小华同学发现: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够吸引轻小纸屑。
(1)根据你所学过的原子结构的知识,下列关于带电原因的猜想,正确的是_____;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由于电子发生了转移 C.由于质子发生了转移
(2)小华制作了一个简单的验电器(如图所示),可以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后金属箔片会张开,它的原因是_____;
(3)同学们使用玻璃棒、橡胶棒分别与丝绸、毛皮摩擦后,接触验电器的金属小球,都能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而用手拿着金属棒与其他材料摩擦后,接触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却不能使金属箔片张开,这是因为金属的_____比玻璃、橡胶好。(填物质的物理属性)
19.综合考虑下表各方面因素,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金属 全球年产量104t 密度103kg/m3 熔点℃ 导热性能1为最强,9为最弱 导电性能1为最强,9为最弱 市场价格大约元/t
铝 15000 2.7 660 4 4 16000
铜 8000 8.9 1083 2 2 17700
金 2 19.3 1063 3 3 88000000
钢铁 301430 7.9 1540 8 7 2200
铅 3000 11.3 327 9 9 4900
镍 800 8.9 1453 7 6 103000
银 8 10.5 961 1 1 1365000
(1)哪两种金属导电性更好?你认为导电性好的金属中,哪种更适宜做导线?为什么?
(2)通过综合分析上表的各项指标,请写出所发现的一条规律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小明同学家买了一辆崭新的汽车(如图),部分相关参数配置如表所示.
参 数
车身质量 1200kg 油箱容积 50L 理论油耗 6L/100km
全车长度 4269mm 车身宽度 1686mm 车身高度 1492mm
(1)经过加油站时,小明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_____.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这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_____,存在火灾隐患.
(2)2012年3月,发改委对汽油价格进行了微小调整.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密度会_____(“变大”或“变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应_____(“上调”或“下调”).
(3)如果他家的汽车正常行驶100km (1L=10﹣3m3,汽油的密度为0.7g/cm3).则查阅上表中的参数可知,理论情况下该车行驶100km 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_____kg.
21.下表是两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带正电,次序在后带负电.
(1)物理学中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________电荷;
(2)由表中可知,羊毛与石棉摩擦后,羊毛带________电;
(3)尼龙与云母相互摩擦后,尼龙将________ 得到 失去 电子;
(4)由表中________ 能 不能 判断尼龙和纸摩擦后两者的带电情况.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水银、锡箔、矿泉水都容易导电,属于导体,硅是半导体,故A不符合题意;
B.黄金、石墨、镍都属于导体,食盐不是导体,食盐是绝缘体,故B不符合题意;
C.石墨、钢、人体都属于导体,油是绝缘体,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属、酸碱盐溶液、大地、潮湿的空气都属于导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
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的发生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故B错误;
C.带正电的玻璃棒能吸引纸屑是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C错误;
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而不是没有电荷,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错误;
B.两个轻质泡沫球靠近时能相互吸引,它们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故B错误;
C.运输汽油的油罐车通常在地上拖一根铁链,是为了把油和桶摩擦产生的静电导入大地,这样能够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故C正确;
D.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得到电子带上了负电,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
A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发生相互吸引,小球有可能不带电或带负电,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若相互吸引,则小球不带电,故B正确,A错误;
CD.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若相互排斥,则小球带负电,故C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
A.玻璃棒带正电荷是因为玻璃棒束缚电子的本领比较弱,失去电子,故A错误;
B.玻璃棒不容易导电,摩擦前、后玻璃棒都是绝缘体,故B错误;
C.玻璃棒B远离玻璃棒A,实验现象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正确;
D.利用不带电验电器可以检验玻璃棒是否带电,但不能检验玻璃棒所带电荷的电性,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
A.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按触验电器金属球,两金属箔张开,说明摩擦后的毛皮带电,故A错误;
B.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所以两金属箔带上负电荷。故B错误;
C.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金属箔分开。故验电器不能检验出橡胶棒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故C正确;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
A.“轻”说明了其密度小,因为体积相同时,根据可知,密度小,质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固”说明了其硬度大,故B不符合题意;
C.题干中没有关于导电性的说明,故C符合题意;
D.在1000℃的温度下不会起泡、开裂,说明耐高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
AB.与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L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错误,B正确;
CD.轻质棒M的A端被橡胶棒吸引,轻质棒M有两种可能,因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能带正电;因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故C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
AD.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从毛皮上得到了电子而带上负电荷,电荷不是创造出来的,是由于电子转移而导致的,故A错误,D正确;
BC.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球,电子从橡胶棒传导到金属箔片上,金属箔片得到了电子,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金属箔片张开,故BC错误。
故选D。
10.D
【详解】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故A错误;
B.丝绸与玻璃棒a摩擦过程中并没有创造出新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故B错误;
C.玻璃棒a带正电荷,是由于失去部分电子形成的,当a、b接触时,b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a→b,故C错误;
D.玻璃棒a和金属球b接触时,金属球b和两片金属箔均带上和a相同种电荷,即正电荷,两片金属箔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故D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
AC.甲、乙、丙是三个轻质小球,甲、乙互相排斥,则甲、乙一定带同种电荷,乙和丙相互吸引,由于都是轻质小球,根据带电体的性质,乙和丙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丙不带电,因此,若甲带正电,则乙一定带正电,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AC错误;
B.若乙带正电,则甲一定带正电,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C错误;
D.若乙带负电,则甲一定带负电,丙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故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
由题意知,A小球带负电,A靠近B时,相互吸引,则B可能带正电,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也可能不带电,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A靠近C时,相互排斥,则C带负电,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 不变 不锈钢勺
【详解】
[1]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改变而改变,从月球带回的1731克月壤样品,到达地球表面时其质量将会不变。
[2]通常情况下,玻璃杯、塑料瓶、陶瓷碗是绝缘体,不锈钢勺是导体。
14. 摩擦起电
吸引轻小物体
【详解】
[1][2]小慧同学将泡沫塑料块在头发上摩擦后,使泡沫塑料块带电,然后将泡沫塑料块靠近碎纸屑,发现能吸引轻小的碎纸屑,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说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15. 异种 摩擦起电 电子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
【详解】
[1][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塑料梳子能够吸引头发是因为梳子与头发发生摩擦时电荷间发生了转移,使梳子和头发分别带上了异种电荷,而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所以塑料梳子能够吸引头发。
[3] 使用该方法使物体带电的实质, 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电子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
16. 负 正 得到 排斥 吸引轻小物体
【详解】
[1]由题意可知,用梳子靠近带正电的玻璃棒时,二者相互吸引,故由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梳子和玻璃棒带异种电荷,故梳子带负电。
[2][3]因梳子和头发相互摩擦的过程中发生电荷转移,梳子得到电子带负电,故可知头发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4]头发蓬松的原因是因为头发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后,头发之间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变得蓬松。
[5]干毛巾刚擦完车玻璃后,由于摩擦使得干毛巾带电,因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故可以很容易吸附灰尘。
17. 不正确 从毛皮到铜拍 导体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详解】
(1)[1]带绝缘柄的圆形铜拍与毛皮摩擦后带电,是铜拍和毛皮之间发生了电子的转移,没有创造电荷,该说法不正确。
[2]若摩擦后毛皮带负电,则带负电的电子由铜拍向毛皮转移,则摩擦时瞬间电流方向是从毛皮到铜拍。
(2)(3)[3][4]教授站在塑料拖鞋上,手上捏着一个带绝缘柄的圆形铜拍和毛皮摩擦,出现摩擦起电现象。带电的铜拍接触胸部,电荷通过人体传向头发,使头发带同种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出现“怒发冲冠”现象,也说明人体是导体。
18. B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导电性
【详解】
(1)[1]摩擦起电实质是电荷的转移,一种物质失去多少电子,另一种物质就得到多少电子;毛皮和塑料尺相互摩擦,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塑料尺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是电子发生了转移;故选B。
(2)[2]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时,金属箔片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出现夹角,其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3]因为玻璃棒和橡胶棒都是好的绝缘体,玻璃棒和橡胶棒经摩擦产生的电荷不易传导走,所以玻璃棒和橡胶棒经摩擦能带电;而金属棒是导体,导电性强,金属棒摩擦后产生的电荷很容易经金属棒和手传导到地上,使金属棒上没有多余的电荷而不带电。
19.(1)银和铜。铜更适宜作导线。因为铜的年产量高,价格便宜;(2)导热性能强的其导电性也强。
做这种类型的题关键是要看懂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详解】
(1)由表中数据可知:银、铜的导电性能最好。适宜做导线,因为银产量低,价格高;铜产量高,价格低,所以选铜做导线材料。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规律:导热性能好的导电性能强(合理即可)。
20.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起电 变小 下调 4.2
【详解】
(1)经过加油站时,小明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汽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工作人员穿化纤衣服时,容易摩擦起电,使衣服带上电荷,存在安全隐患.
(2)和大多数物体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到了夏季,汽油的温度升高,汽油体积增大,汽油的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汽油的密度减小,每升汽油中汽油的质量减小,价格降低.
(3)由表中数据可知,理论情况下该车行驶100km所消耗的汽油的体积是6L,汽油的质量:m=ρV=0.7×103kg/m3×6×10-3m3=4.2kg.
21. 正 负 得到 不能
【详解】
(1)物理学中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2)因为表格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所以石棉和玻璃摩擦后,石棉带正电,玻璃带负电.(3)按照题意,可知所给出的材料中次序越后的其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越强.可先比较云母与羊毛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云母与羊毛相互摩擦后,云母带正电,羊毛带负电,所以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云母强;再比较尼龙与羊毛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羊毛带正电,尼龙带负电,尼龙比羊毛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强;故尼龙比云母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强,因此尼龙与云母相互摩擦后,尼龙将得到电子而带负电;(4)可先比较纸与羊毛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羊毛带正电,纸带负电,纸比羊毛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强;再比较尼龙与羊毛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羊毛带正电,尼龙带负电,尼龙比羊毛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强;故纸和尼龙摩擦后,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判断它们带电情况.
【点睛】
1、本题是关于摩擦起电的题目,解决本题需要掌握摩擦起电的概念和实质;2、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3、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强的将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弱的将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