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2汽化和液化 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2汽化和液化 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8 08:5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2.2 汽化和液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秋天早晨的“大雾”,是夜间从地面冒出的“白气”
B.冬天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铁块的温度比木块低
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物态变化不一样
D.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
2.风把汗水吹干的过程中,汗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3.如图所示,下列现象由液化形成的是(  )
A.冰花的形成
B.冰雪消融
C.晶莹的露珠
D.干冰变小
4.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汽化形成的,后者是液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5.护士在用体温计给病人测量体温时,体温计中的水银在测量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A.体积 B.密度 C.温度 D.沸点
6.对雪糕周围冒的白色“冷气”和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的白色“热气”的思考,正确的是(  )
A.“冷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 B.它们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它们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冷气”是液化形成,“热气”是汽化形成
7.如图所示,一瓶刚取出的冰镇饮料,放置一会儿瓶外壁布满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镇饮料的温度约为30°C B.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C.水珠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D.水珠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8.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烧杯下面垫有石棉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一定达到100℃
B.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C.杯口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D.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刻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9.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1个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沸点为78℃),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甲、乙两试管中的液体(  )
A.都会沸腾 B.都不会沸腾
C.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 D.水不会沸腾,酒精会沸腾
10.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如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11.下列物理现象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吹电扇感觉凉快是因为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
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
C.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时放热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
12.如图“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水正在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温度升高 B.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
C.水中的气泡内只有空气 D.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由大变小
13.贴片温度计常用在水族箱测试水温,制成此温度计是根据测温物质对温度敏感变色的规律,只要温度到达感温贴片的额定温度时,贴片就会开始变色,如此一来便能够提醒用户温度的变化,下图所示的是某贴片温度计的相关信息,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此温度计是根据测温物质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
②此温度计可以测出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
③可用此温度计准确判断某物体的温度为33.3℃
A.只有①是正确的 B.只有③是正确的
C.①②③都是正确的 D.①②③都是不正确的
1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读数,图丙中的a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图乙可知,当地大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B.图乙温度计的示数是98℃
C.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D.若只增加水的质量,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c
15.小铭发现,对着手吹气时会感觉凉爽,对着手哈气时,会感觉暖和。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着手吹气时,加快了空气流速和汗液的升华
B.对着手吹气时,是放热过程,有致冷作用
C.对着手哈气时,使环境中的水蒸气在手中液化
D.对着手哈气时,物态变化与露的形成相同
二、填空题
16.我们在阳光下晾晒衣服,因为液体温度越高,_______越快;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_热量。
17.如图所示是一位坚守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为了阻断病毒传播,医护人员需要穿戴护衣、口罩、护目镜。护目镜内侧常常会出现起______(选填“雾”或“霜”)的现象,这是由于医生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的。
18.如图为一款火箭动力自行车,最快行驶速度可达。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液化成液态,再与催化剂一起放于燃料罐中,反应后向火箭尾部喷出的高温水蒸气,自行车即可获得向前的巨大推力,从而高速前进。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水蒸气___________形成的。
19.梅雨季节空气特别潮湿时,墙壁瓷砖上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__形成的,开启电风扇,经过段时间小水珠消失了,这是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0.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所示.若相同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且其他条件不变,对于以下三种情况,实验中记录了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为b、c、d,则b曲线对应___________情况,c曲线对应___________情况,d曲线对应___________情况.(均选填“甲”“乙”或“丙”)
甲:仅增加水的质量
乙:仅增大液面上方气压
丙:既增加水的质量,又减小液面上方气压
三、综合题
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神奇的莱顿弗罗斯特现象
我们知道,如果接触比自己体温高很多或者低很多的物体,我们都极有可能会被烧伤或者冻伤,其根本原因是巨大的温度差会导致相应的身体组织细胞死亡,从而使人受伤。可是在生活中我们也能够发现一些即使温差非常大但是人依旧没有受伤的现象,比如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民俗中存在的“过火仪式”,人们赤脚从炽热的炭火上踩过,双脚却完好无损。这是为什么呢?
莱顿弗罗斯特现象由荷兰植物学家赫尔曼·布尔哈夫在1732年首次发现,之后在1756年,德国医生约翰·戈特洛布·莱顿弗罗斯特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记载于《论普通水的性质》一文之中。文章中提到,当液体接触一个远超液体沸点的物体时,液体就会剧烈汽化,在液体表面会产生一层蒸气,由于蒸气的导热性能很差,从而导致液体和高温物体分隔开来,离开高温物体的液体沸腾的速度就会大大减慢,导致液体能够存在较长时间。
比如,常温的水珠滴落在高温铁板上,水珠中跟铁板接触的部分会迅速沸腾汽化形成水蒸气。与此同时水珠其他部分依旧保持液体的状态,由于水蒸汽的导热性比液体水差得多,蒸气层阻隔水直接接触滚烫的铁板,从而大大降低水滴汽化的速度。
但是并不是说只要物体的温度高于液体的沸点,我们就能够看到莱顿弗罗斯特现象。比如把水滴落在滚烫的铁板上,假若铁板的温度仅高于水的沸点()一点,水只会发出嘶嘶声并迅速沸腾。但当铁板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会产生莱顿弗罗斯特现象,我们称这一温度为莱顿弗罗斯温度点。可见,温度差才是产生莱顿弗罗斯特现象的关键。这一温度点与液体的种类、纯净度、高温物体材质等有关,一般情况下,当铁板的温度到达左右的时候,就能够观察到水滴的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了。
在一些地区宗教民俗中,人们相信赤脚踩过烧红的炭火能够驱除不幸,相信能够给人带来好运,这是一种淳朴的寄托,这种赤脚踩过炭火的仪式俗称为过火仪式。仪式中的人为什么能够赤脚踩过炭火不被烧伤呢?这其实也是莱顿弗罗斯特现象的应用。人们在赤脚踩过炭火之前,会先将脚在凉水中浸湿,脚掌就不会被烧伤。当然,人们踩过炭火的时间一定要短,否则人就会受伤了。
在一些相对极端的情况之下,事情的发展结果会超出我们的想象,通常的经验判断往往会出现问题。这时候我们除了惊叹之外,更需要认真的思考,冷静的分析,最终找到现象背后的物理原因。
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莱顿弗罗斯特现象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选填“升华”或者“汽化”);
(2)根据本文内容说明为什么水滴滴在以上的铁板上时反而汽化速度变慢了?( )
(3)根据本文内容说明用手去拿刚刚蒸熟的馒头时,怎么做才能使手不容易烫伤?( )
22.今年是我国系统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元年,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首次出现在“十三五”规划中。长沙市某中学的小明从小就热爱科学,尤其是对机器人着迷。听说长沙开了一家机器人餐厅,他更是兴趣盎然地前去体验了一番。
走近餐厅,门口的迎宾机器人便发出“欢迎光临”的声音。餐厅内的科幻感十足:厨房里,刀削面机器人有节奏地挥动刀片,大小均匀的面条“嗖嗖嗖”地飞进上方浮动着白气的面汤里;柜台上,跳舞机器人在音乐伴奏下跳着《江南Style》,音乐声传递着无限的欢乐;餐厅里,五台送餐机器人沿着地面上的黑色磁条轨道在餐桌间有条不紊地穿梭,将菜准确无误地送到客人的餐桌前,并发出“您好,您点的菜到了,请拿一下,谢谢!”的声音。为防止碰撞客人。每台送餐机器人都装有遥感装置,一旦发现行进范围内有障碍物就会停止前进。每台送餐机器人高1.5米,每次可运送15 kg的物体。每台机器人每天工作8小时,只要消耗大约6.4度电。
通过交谈小明了解到,餐饮机器人功能相对简单,技术也并未完全成熟,还需要多方面研发与改进.小明决心努力学习,将来在机器人领域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1)机器人发出“欢迎光临”的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
(2)请根据文中所给信息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并进行回答。(注:不与第一问内容重复)
问:_________
答:__________。
23.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火箭发射时,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如图)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能热水器
如图甲所示,空气能热水器是吸收空气的热能来制造热水的装置,其耗能约为电热水器的四分之一空气能属于可再生的新能源,拥有先天的节能环保的优势。
如图乙是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它主要由储水箱、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
冷凝器等部件组成.制冷剂在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之间循环,过程与我们所熟悉的电冰箱的制冷循环过程相同,其工作过程如下:
A.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迅速汽化,并从空
气中吸收热能;
B.制冷剂汽化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
C.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热能传递给冷水并发生液化;
制冷剂依此不断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不断上升.空气能热水器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能效比,它是指水箱中的水吸收的热能(Q)与压缩机等电器消耗的电能(W)的比值,能效比越高,说明热水器的制热效果越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冷剂在_________中汽化,在_________中液化;
(2)制冷剂在工作循环过程中,将_________中的热能不断地“搬运”至_________中;
(3)某品牌空气能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的参数如下: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空气能热水器正常工作1h可产生的热水的体积为_____ L。[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 J/( kg ℃)]
25.如图所示,看漫画,读信息,回答问题.在炎热的夏天,将茶叶包装后放入冰箱,用低温的方法贮存,可以延长茶叶的保质期.
(1)请解释图中茶叶包装表面“汗”产生的原因?
(2)过一会儿,发现茶叶包装表面的“汗”又消失了.这又是为什么?
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奔跑的水滴
水滴入温度比沸点略高的热锅中,很快就汽化了。当把锅加热到温度很高时,水滴入锅中后会不停滚动,到处乱跑,这个过程能持续几十秒甚至几分钟,这种现象就是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叫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莱氏效应)。
1732年荷兰物理学家赫尔曼首先发现了莱顿弗罗斯特现象,因德国科学家莱顿弗罗斯特的深入研究而得名。1756年,莱顿弗罗斯特深入研究后发现:当水或其它液体接触炙热物体表面时,接触处的液体急剧汽化,形成一层蒸汽膜,蒸汽托住液滴,使液滴与物体表面分离,蒸汽的溢出会导致液滴的滚动。当物体温度达到莱顿弗罗斯特点时,液体便会产生莱顿弗罗斯特现象,粗略测量水在平底锅中的莱顿弗罗斯特点约为193℃,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适用于固体。
莱氏效应主要应用于航天科学。生活中,厨师热锅时,会向锅里滴几滴水来判断锅是否够热。在传统的过火堆仪式中,表演者先沾湿双脚,光脚快速走过火堆,而不易被烫伤。2014年,旨在关注渐冻人症(ALS)的“冰桶挑战”活动风靡全球,但俄罗斯科学家安东科诺瓦洛夫似乎觉得还不够劲,他把一桶零下196℃的液氮倒在头上,人却安然无恙。(以上危险活动,非专业人士切不可尝试)
(1)莱氏效应表明,水蒸气的导热性能比水______(选填“好”或者“差”);
(2)发生莱氏效应时,水的沸点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者“降低”);
(3)挑战者将液氮浇在身上,人却安然无恙,是因为液氮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氮蒸气对人体起到了保护作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只有液体才能发生莱氏效应
B.锅的温度越高,滴入锅中的水汽化就越快
C.只要锅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就能发生莱氏效应
D.发生莱氏效应时水的汽化速度减缓
(5)下列现象不能用莱顿弗罗斯特现象解释的是______。
A.表演者徒手快速劈开高温铁水
B.冰块放入铁锅中与锅接触的部分很快化开了,而上半部分没有变化
C.湿润的手指快速掐灭蜡烛的火焰,而手指没有烫伤
D.烧红的铁锅打入鸡蛋,晃动铁锅时鸡蛋在锅中来回滑动,不用油也能实现不粘锅的效果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秋天早晨的“大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冬天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它们的温度是一样的,故B错误;
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是口中水蒸气遇冷空气放热液化而成,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二个“白气”物态变化一样,都是液化,故C错误;
D.“白气”为液态水,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故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
风把汗水吹干是液态水变为气体水蒸气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
A.冰花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雪消融是冰雪变成水,是熔化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故C符合题意;
D.干冰变小,是干冰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
冰冷的雪糕在熔化时,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使雪糕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即形成了“冷气”。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
体温计示数升高时,体温计内的水银温度随之升高,体积变大,质量不变,由可知,体温计中的水银密度变小,沸点不变,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
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B
【详解】
A.冰镇饮料的温度远低于30°C,约为5°C,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冰镇饮料瓶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的外壁,故B正确;
C.水珠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
D.水珠消失,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8.B
【详解】
A.水沸腾后,水的温度达到了沸点,但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如果大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就不是100℃,温度计示数不一定达到100℃,故A错误;
B.水沸腾时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故B正确;
C.杯口的“白气”是烧杯内的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在烧杯口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刻停止沸腾是因为此时石棉网和烧杯的杯底温度还很高,水可以继续从石棉网和烧杯的杯底吸热,并不能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甲试管中装的是水,烧杯中的水即使沸腾,温度最高也是100℃,这样的话,即使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100℃,但达到100℃后就不能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不会沸腾;乙试管中装的是酒精,因为酒精的沸点是78℃,低于水的沸点,会从水中不断吸热,会沸腾,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
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温度计示数会低于25℃,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相同时,不再上升。即温度计的示数会从25℃下降,然后又上升到25℃。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详解】
A.电风扇吹出的风使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从而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降低了人的温度,所以人感到凉快,故A正确;
B.酒精易蒸发,蒸发吸热使人感到凉快,故B错误;
C.熔化要吸热,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时吸热,故C错误;
D.小水珠是液体,是液化所致,故D错误。
故选A。
12.B
【详解】
AB.水沸腾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到达沸点,二是不断吸收热量,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B正确;
C.水沸腾过程中,水汽化为水蒸气形成气泡,即气泡内为水蒸气,故C错误;
D.水中上升的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同时由于水不断汽化,气泡内的水蒸气增多,所以体积由小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13.D
【详解】
由题意知,此温度计是根据测温物质对温度敏感变色的规律,当温度到达感温贴片的额定温度时,贴片就会开始变色,并不是根据测温物质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①说法错误;该温度计当温度到达感温贴片的额定温度时,贴片才会开始变色,根据题意和图片可知,该温度计的测温范围是18℃~34℃,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为100℃,因此该温度计无法测出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故②错误;该温度计的颜色对应的温度是整数,并不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③错误。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A
【详解】
AB.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温度计的示数为98℃,那么当地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只增加水的质量,则水的沸点不变,但加热至水沸腾所需的时间会增长,所以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c。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D
【详解】
AB.对着手吹气,加快了手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手面上水蒸气的蒸发,而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所以手感觉到凉爽,故AB错误;
CD.对着手哈气,哈出来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液化放出热量,于是手感到温暖,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体形成的,所以与哈气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相同,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 蒸发 吸收
【详解】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的空气流速,晾晒衣服时,在阳光下干得快,这是因为水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这一物态变化是汽化,汽化(蒸发)吸热。
17. 雾 液化
【详解】
[1][2]医生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会由气态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护目镜的内侧形成雾。
18. 压缩体积 液化
【详解】
[1]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压缩体积,另一种是降低温度,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成液态。
[2]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白气是过氧化氢燃烧产生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外界较冷的空气由气态变为液态,液化形成的。
19. 液化 汽化
【详解】
[1]梅雨季节空气特别潮湿时,墙壁瓷砖上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表面温度较低的瓷砖液化形成的。
[2]开启电风扇,经过段时间小水珠蒸发消失了,这是水的汽化现象。
20. 乙 甲 丙
【详解】
[1]比较a、b可知,b曲线中水在相同时间内升高的温度与a曲线相同,温度升高速度相同,即b曲线对应水的质量与a曲线相同,但b曲线中水的最高温度比a曲线中水的最高温度要高,即水的沸点高,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所以b曲线对应乙情况。
[2]比较a、c可知,c曲线中水的最高温度与a曲线中水的最高温度相同,即沸点相同,气压相同,但c曲线中水在相同时间内升高的温度比a曲线小,温度升高较慢,即c曲线对应水的质量比a曲线大,所以c曲线对应甲情况。
[3]比较a、d可知,d曲线中水的最高温度比a曲线中水的最高温度要低,即水的沸点低,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减小了液面上方气压,而且d曲线中水在相同时间内升高的温度比a曲线小,温度升高较慢,即d曲线对应水的质量比a曲线大,所以d曲线对应丙情况。
21. 汽化 当液体接触一个远超液体沸点的物体时,液体就会剧烈汽化,在液体表面会产生一层蒸气,由于蒸气的导热性能很差,从而导致液体和高温物体分隔开来,离开高温物体的液体沸腾的速度就会大大减慢。 因刚刚蒸熟的馒头的温度远大于水的沸点,故在拿馒头前先将手用冷水浸湿,使其发生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使手与馒头之间形成水蒸气层,蒸气层阻隔手与馒头直接接触,从而使手不被烫伤。
【详解】
(1)[1]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2)[2]当液体接触一个远超液体沸点的物体时,液体就会剧烈汽化,在液体表面会产生一层蒸气,由于蒸气的导热性能很差,从而导致液体和高温物体分隔开来,离开高温物体的液体沸腾的速度就会大大减慢。
(3)[3]因刚刚蒸熟的馒头的温度远大于水的沸点,故在拿馒头前先将手用冷水浸湿,使其发生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使手与馒头之间形成水蒸气层,蒸气层阻隔手与馒头直接接触,从而使手不被烫伤。
22. 振动 面汤上飘着的白气是什么?(白气的形成经历的物态变化是什么) 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先是水汽化成水蒸气,然后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详解】
(1)[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2)可以在所给信息中寻找与物理有关的描述,然后提出问题并解答。例如:
[2]问:面汤上飘着的白气是什么?它的形成经历了什么物态变化?(遥感装置是通过什么传递信息的?)
[3]答: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其形成经历汽化、液化两个过程。(电磁波)
23.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水池中的水受热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再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了雾,即“白色气团”.这些“白气”产生的原因是:水池内的水汽化形成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
【详解】
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水池中的水受热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再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了雾,即“白色气团”.这些“白气”产生的原因是:水池内的水汽化形成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
【点睛】
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液体在汽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降低时,水蒸气会液化为小水珠.
24. 蒸发器 冷凝器 空气 水 68
【详解】
(1)[1][2]空气能热水器制冷的过程实质上是利用制冷剂在蒸发器内汽化吸热,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使温度降低。
(2)[3][4]空气能热水器是吸收空气的热能,并传给水从而来制造热水。
(3)[5]电功率P=0.84kW,工作时间t=1h,则消耗电能
W=Pt=0.84kW×1h=0.84kW·h=3.024×106J
水箱中的水吸收的热能(Q)与压缩机等电器消耗的电能(W)的比值为3.4,即


Q=W=3.024106J=1.02816107J
由Q=cm(t t0)得水的质量
m==68kg
由ρ=得水的体积
V==6810 3m3=68dm3=68L
25.(1)从冰箱里取出来的茶叶包装的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2)茶叶包装表面的“汗”消失了,是因为“汗”蒸发了,发生了汽化现象
【详解】
(1)从冰箱里取出来的茶叶包装的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2)茶叶包装表面的“汗”消失了,属于蒸发现象,是汽化现象的一种.
故答案为(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2)汽化.
26. 差 不变 汽化 D B
【详解】
(1)[1]发生莱氏效应时,水滴和高温物体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蒸汽膜,使水汽化的更慢,说明水蒸气的导热性能比水差。
(2)[2]水的沸点跟大气压有关,发生莱氏效应时大气压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水的沸点不变。
(3)[3]挑战者将液氮浇在身上,液氮从人体吸热,使液氮从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4)[4]A.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适用于固体,故A错误;
B.由于莱顿弗罗斯特现象,锅加热到温度很高时,水滴能持续几十秒甚至几分钟,故B错误;
C.当物体温度达到莱顿弗罗斯特点时,液体便会产生莱顿弗罗斯特现象,粗略测量水在平底锅中的莱顿弗罗斯特点约为193摄氏度,并不是锅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就能发生莱氏效应,故C错误;
D.发生莱氏效应时,水滴和高温物体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蒸汽膜,使水汽化的更慢,故D正确。
故选D。
[5]A.表演者徒手快速劈开高温铁水时,手表面的水急剧汽化,在手和铁水之间形成一层蒸汽膜,从而保护手指,可以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解释,故A正确;
B.冰块放入铁锅中,冰块与锅接触的部分很快化开了,而上半部分却没有变化,是因为冰块与锅接触的部分吸热较快,熔化较快,不属于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故B错误;
C.湿润的手指快速掐灭蜡烛的火焰,手指表面的水急剧汽化,在手和火焰之间形成一层蒸汽膜,从而保护手指,可以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解释,故C正确;
D.烧红的普通铁锅打入鸡蛋,鸡蛋中的水分急剧汽化,在鸡蛋和铁锅之间形成一层蒸汽膜,从而保护鸡蛋,可以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解释,故D正确。
故选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