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误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发现测量数据相差太大可修改数据,这样做是为了减小误差
C.长度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读几位的方法
D.随着科技的进步,测量仪器将进一步改进,但误差还是不能被消除
2.如图,小嘉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长度,此时物块的长度可记为( )
A.9.8厘米 B.1.9厘米 C.18.0毫米 D.19.0毫米
3.以下测量中,三次测量求平均值,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
A.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
B.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
C.用天平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
D.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鹅卵石的体积
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5.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B.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计得非常准,所以没有必要估读
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6.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B.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C.任何测量都有误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7.世界上有很多古老文明会利用人的身体丈量世界。如用人的手臂长度、脚的长度等定义长度单位。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称为“一拃”,如图所示。则“一拃”的长度大约是( )
A.20 mm B.20cm C.20m D.20km
8.下列数据较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B.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
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dm D.初中男生百米跑的时间约为7s
9.人的身体中藏有许多“尺”,“一拃”是指成年人伸开五指,拇指与中指间最长的距离,如图所示。下列长度约为4拃的是( )
A.门的高度 B.课本的长度
C.课桌的高度 D.人正常步行2秒所经过的距离
10.2021年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 )
A.3m B.3dm C.3cm D.3mm
11.某同学用一把最小刻度为1mm的直尺,先后测量同木块的厚度,三次测量结果分别是3.12cm、3.13cm、3.12cm,下列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3.12cm B.3.13cm
C.3.123cm D.3.1233cm
12.某同学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误差不可以被消除,所以四次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都存在误差
B.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是12.35cm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错误
D.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3”和“6”都是估读的
二、填空题
13.如下图(a)所示,用刻度尺A和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用A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为 ______ cm;用B刻度尺测物体时长度为 ______ cm;图(b)中秒表的读数为 ______ ;图(c)中温度计的读数为 ______ ℃。
14.(1)如图所示的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停表的读数是______s。
(2)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下图所示的常用液体体温计,它是利用液体的______的性质制成,它的量程是______,此时的示数是______。
15.(1)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cm;
(2)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3)在图中,根据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______
16.图甲所测铁棒的长度为_____cm,图乙秒表的读数为_____s,图丙体温计的读数为_____℃.
三、综合题
17.(1)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金属片的长度为______cm;
(2)如图中S为一个点光源,AB是不透明的物体,L是竖直光屏,试画出AB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范围______;
(3)如图中MN为平面镜,OB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______。
18.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人民众志成城,展现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
(1)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 100nm,合______m。疫情防控期间,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预防飞沫传播病毒,长时间佩戴的口罩内侧会出现水珠,这主要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形成的;
(2)疫情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都要进行体温检测,如图所示,常用的手持式体温枪是靠接收人体发出的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进行测温的,居家体温测量可采用水银体温计,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是根据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如图秒表的读数是______s;
(3)受疫情影响,青白江区各中小学都进行了网络直播教学,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容易导致近视,近视眼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近视矫正需要佩戴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来矫正。
19.刻漏是人类最早制造的不完全依赖天象、相对独立运行的计时仪器.刻漏以水等液体(也有少数例外,如水银或沙等)为工作物质,根据流水的量与流逝时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漏壶或箭壶中的水量变化来度量时间的.我国使用刻漏的时间非常早,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大约公元前2070年),约在汉武帝时期发明了浮箭漏.如图所示为单级浮箭漏示意图.漏,指漏壶;刻,指箭尺上的刻度;箭,就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浮箭漏由两只漏壶组成,一只是播水壶,另一只是受水壶,因为壶内装有指示时刻的箭尺,所以通常称为箭壶.随着受水壶内水位的上升,安在箭舟上的箭尺随之上浮,所以称作浮箭漏.但这种浮箭漏计时误差较大,西汉时期的巨野铜漏日误差约为6分钟左右.经过人们的调整,东汉以后,我国刻漏的最好的日误差已经可以达到在20s左右.而欧洲直到1715年,机械钟的计时精度才达到日误差几秒的数量级.
(1)你认为单级浮箭漏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
(2)请你猜想一种减少(1)中误差的方法: ________ .
20.(1)如图1所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_____cm.
(2)画出图2光线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_____.
(3)画出图3中物体AB通过小孔在墙壁上所成像的光路图______.
21.读数、作图题:
(1)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cm;
(2)请画出图乙中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_________
(3)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请在图中画出它经平面镜所成的像。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误差并不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故A错误;
B.发现测量数据相差太大应该先检查是否出现了测量错误,而不能修改数据,故B错误;
C.长度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只能有一位,并不是越多越好,故C错误;
D.随着科技的进步,测量仪器将进一步改进,可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但误差还是不能被消除,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
如图所示,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小格,所以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7.90cm对齐,右侧约在9.8cm上,估读为9.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
ACD.在使用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时,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够减小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故ACD不符合题意;
B.由于不同时间,人的体温不一定相同,所以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时测量的是不同的温度值,不能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
A.实验过程中的误差是永远存在的,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只能减小误差,不能消除误差,故A错误;
BC.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是在测量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即使测量再认真,也会因为测量仪器的精确度问题造成误差,故BC错误;
D.误差虽然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或者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
A.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估读值,再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故A错误;
B.为了减小误差,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是非常有必要的,故B错误;
C.即使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但误差无法避免,只能减小,故C错误;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之一,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AC.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任何测量都有误差;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误差不是错误,故A错误,C正确;
B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可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避免误差,故B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
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约20c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
A.10个鸡蛋的质量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A符合题意;
B.人的正常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一拃”的长度约15cm,一支新2B铅笔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8c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时间在16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
A.成年人“一拃”的距离约20cm,4拃的长度约80cm。门的高度约2m,合200cm,故A不符合题意;
B.课本的长度约26cm,故B不符合题意;
C.课桌的高度约80cm,故C符合题意;
D.人正常步行2秒所经过的距离约2m,合200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
人指甲长度约1cm,所以百山祖角蟾体长约3c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1.A
【详解】
根据三次测量结果,可以观察出三次数据结果接近,依据多次测量平均值的方法,在最后结果除不尽时采取四舍五入,与题中数据一致保留到1mm分度值的下一位,求出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故选A。
12.B
【详解】
ABC.错误是可以避免或消除的,误差可以被减小但不能被消除,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和应用精密测量工具都可以减小测量误差,四次的测量结果中,第四次测量结果明显与前三次的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偏差,12.46cm为错误的测量数据,计算时应被舍去,所以书的宽度为
故B正确,AC错误;
D.刻度尺测量数据的最后一位为估读位,所以第二个数据“12.36cm”中只有“6”是估读的,故D错误。
故选B。
13. 2.3 2.35 337.5s或5min37.5s -22
【详解】
[1]观察图(a)的刻度尺A,可知,分度值是1cm,物体左端对准4cm刻度,右端在6cm刻度右侧,估读值约是0.3cm,那么物体的长度为
物体的长度为2.3cm。
[2]观察图(a)的刻度尺B,可知,分度值是0.1cm,物体左端对准4cm刻度,右端在6cm刻度右侧第3个刻度偏右,估读值约是0.05cm,那么物体的长度为
物体的长度为2.35cm。
[3]从图(b)可以看到,秒表的小盘表示分钟数,指针指在刻度5到6之间,在5到6之间中间刻度偏向6,那么它的时间应该是5分钟30多秒,而大盘表示第几秒,它的读数不是7.5s,而应该是37.5s,那么综上所述,图(b)中秒表的读数为
图(b)中秒表的读数为337.5s。
[4]从图(c)温度计可看到,从下到上,温度的数值在减小,那么这是零下温度,分度值是1℃,液柱的液面在20刻度往下第2个刻度,那么它的读数是-22℃。
14. 1.15 101 热胀冷缩 3542 38
【详解】
(1)[1] 由图可知,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1.00cm的刻线,物体的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2.1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2.15cm-1.00cm=1.15cm
[2]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分钟为单位的,每一格表示0.5分钟,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的,每一小格表示0.1s,小表盘的指针在1分钟到2分钟之间,且超过1.5分钟,大表盘的指针在41秒处,因此秒表读数为
1min41s=101s
(2)[3]如图所示的常用液体体温计,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由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即该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
[5]由图可知该体温计1分成10个小格,一小格代表0.1,即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故此时的示数为38。
15. 2.85 29
【详解】
(1)[1]由图中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A的左端与1.00cm对齐,右端与3.85cm对齐,故可知物体A的长度为
l=3.85cm-1.00cm=2.85cm
(2)[2]由图中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该温度计的示数为29℃。
(3)[3]因法线垂直于平面镜,且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画出反射光线OB如下图所示
16. 60.20 228.7 37.8
【详解】
(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0对齐,右端与60.20对齐,所以铁棒的长度为60.20cm.(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18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48.7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8.7s,即秒表的读数为180s+48.7s=228.7s.(3)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故示数是:37.8℃.
【点睛】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注意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相垂直,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图中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3)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根据液住的位置可读出该体温计的示数.
17. 3.00
【详解】
[1]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每大格代表1cm,第小格代表0.1cm,物体左端与4.00cm对齐,右端读数为7.0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2]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影子是光线照射不到的位置,即如图所示
[3]由于法线垂直与反射面,而反射角与反射面所成的角为60°,则反射角等于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入射角也等于30°。如图所示
18. 10-7 液化 红外线 液体的热胀冷缩 214.3 前方 凹
【详解】
(1)[1]已知1nm=10-9m,则
100nm=100×10-9m=10-7m
[2] 长时间佩戴的口罩内侧会出现水珠,是因为口中呼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口罩液化成了小水滴。
(2)[3] 手持式体温枪是靠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测温的,体温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4]居家测体温用的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测温的。
[5]先看小圆圈中分针,在3min 和4min的中间偏4min处,读数为3min,大圆圈要读第二圈显示的读数,即秒针应读34.3s,因此读数为
3min34.3s=214.3s
(3)[6][7]近视眼的成因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远处来的光经晶状体折射,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因此要佩戴凹透镜来矫正。
19. 播水壶中的水位会随时间下降,流出的水速度会逐渐减小,导致计时不准确 及时向播水壶中添加水,保证水位几乎不变
【详解】
(1)水位不同,播水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同,水位越高,播水壶流出的速度越大,水位越低,播水壶流出的速度越小.当播水壶中的水位会随时间下降,流出的水速度会逐渐减小,导致计时不准确;
(2)要想让播水壶流出水的速度不变,必须让水位高度保持不变,因此及时向播水壶中添加水,保证水位几乎不变,可以减小测量时间误差.
故答案为(1)播水壶中的水位会随时间下降,流出的水速度会逐渐减小,导致计时不准确;
(2)及时向播水壶中添加水,保证水位几乎不变.
20. 1.28
【详解】
试题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要作出反射光线,应知道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上述内容作出反射光线;要求反射角的大小,必须先求出入射角的大小.
(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倒立的实像是小孔成像的特点.
解:
(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纽扣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3.2cm和3.3cm之间偏向3.3cm一侧,估读为3.28cm,所以纽扣的直径为d=3.28cm﹣2.00cm=1.28cm.
(2)先过入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90°﹣30°=60°,所以反射角等于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3)发光物体的每一个点都可看作为点光源,每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都会通过小孔照到屏幕的某个区域.A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下边缘,到达光屏下部,B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上边缘,到达光屏的上部,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如图:
故答案为(1)1.28;(2)见上图;(3)见上图.
【点评】
(1)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2)在光的反射中,入射是因,反射是果,反射光线随入射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在内容上不能将反射放在前面.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即小孔成像的原理,及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可缩小、可放大或等大的实像.
21. 1.85
【详解】
(1)[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8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3.85cm-2.00cm=1.85cm
(2)[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3)[3]分别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