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速度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3速度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8 21:1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科版 (2019)必修一 1.3 速 度
一、单选题
1.2021年秋,某校年级进行一次远足。李华同学先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A和目的地B的直线距离为9km,实际从A运动到C用时55min,在C处休息了20min,从C运动到B用时45min,路标指示A到B的实际里程数是12km,当他经过某路标C时,速度为4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
A.整个过程中该同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67m/s
B.整个过程中该同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5m/s
C.该同学经过路标C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m/s
D.该同学经过路标C时瞬时速度方向为由A指向B
2.智能手机上装载的众多app软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为某地图app软件的一张截图,表示了某次导航的具体路径,其推荐路线中有两个数据:“48分钟,42公里”,关于这两个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
B.48分钟表示的是某个时刻
C.42公里表示了此次行程的位移的大小
D.根据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度
3.第32届夏季奥运会中,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优异成锁,共收获38枚金牌、32银牌、18枚铜牌,金牌数和总奖牌数均位列第二。关于本届奥运会比赛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女子平衡木比赛中,管晨辰以14.633分夺得冠军,裁判员打分时,可以把她看成质点
B.女子接力中,中国队以42秒71的成绩获得第六名,创造了我国奥运历史最好成绩,其中都是指位移
C.苏炳添在男子半决赛中以9秒83刷新亚洲纪录成功闯入决赛,9秒83是时刻
D.以地面为参考系,苏炳添在半决赛中的平均速度大于
4.在“互联网+”的时代,绿色出行更方便,共享单车成为许多人出行的首选。小华同学在家门口取了一辆单车,到“玄武湖”环湖骑行后又回到家门口,将车停放在原处,此时小华运动手环的数据显示为:“30 min;12 km”。小华同学在骑行过程中( )
A.路程为12 km B.位移为12 km
C.平均速度为0.4 m/s D.最大速度为0.4 m/s
5.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m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获小组第一,打破了亚 洲纪录,创造了黄种人百米赛道的最佳成绩。关于他在该次比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苏炳添的百米成绩9秒83是时刻
B.比赛过程中的路程就是位移
C.苏炳添100 m半决赛中的最大速度为10.17m/s
D.苏炳添100 m半决赛中的平均速度为10.17m/s
6.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
A.能准确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C.不能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
7.在某段高速公路上,分别有如图甲、乙所示的两块告示牌,分别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A.甲是指位移,乙是指平均速度
B.甲是指路程,乙是指平均速度
C.甲是指路程,乙是指瞬时速度
D.甲是指位移,乙是指瞬时速度
8.如图为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的位置—时间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时间内,甲车的速度一直增大
B.在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C.在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两次
D.在时间内的某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相同
9.下面各图的文字叙述正确的是(  )
A.博尔特以19秒19创世界200米短跑纪录,其中19秒19指的是时间间隔
B.研究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时,可将其视为质点
C.高铁车厢里显示的速度为平均速度的大小
D.当跳伞运动员俯视大地,看到大地迎面而来,是以大地为参考系
10.关于速度与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叫做平均速率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瞬时速率的仪器
11.如图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B、C三质点的x-t图象,由图可知(  )
A.C 与A、B在某一时刻有共同速度
B.B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小,t2时刻后才大于A、C的速度
C.A运动的速度始终比C大
D.0~t2时间内A、B、C三者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均相等
12.2021年4月21日,浙江桐乡的苏老师利用导航软件从振兴东路到乌镇西栅景区,图是导航的轨迹,图是导航的相关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21.4.21 09:23”是指的时间的概念,最快速度95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B.研究苏老师开车将朋友送达乌镇的过程,不能将车看做质点
C.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41km/h
D.根据以上数据无法估算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但可以判断平均速度应该小于41km/h
13.汽车运行时,所谓“汽车速度计”表盘显示的数据,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  )
A.汽车的速度 B.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C.汽车的瞬时速度 D.汽车瞬时速度的大小
14.我国奥运健儿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了辉煌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红婵夺得跳水女子十米台冠军,裁判员给她打分时是将其视为质点的
B.汪顺夺得男子200米混合泳冠军,他的成绩“1分55秒”指的是时间间隔
C.苏炳添跑出百米最好成绩“9秒83”,由此可以求出他冲刺时的瞬时速度大小
D.巩立姣夺得女子铅球冠,她的成绩“20.58米”是指铅球从离开手到落地点的位移大小
15.将一条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接通电源后,手拉纸带的一端使其做直线运动,纸带上打点情况如图所示,将其中的几个打点标记为“1”“2”“3”“4”“5”“6”。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  )
A.手拿的是纸带的右端
B.打点计时器从打“1”到打“6”过程,纸带先加速后减速
C.打点计时器从打“1”到打“6”过程的总时间是0.12s
D.“1”到“4”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比“3”到“4”的平均速度大
二、填空题
16.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观者突破7000万人次,交通网络的建设起到关键作用。目前上海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是磁悬浮列车,它的最大时速可达到,能在内行使,这种列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
17.目前实验室用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两种,但前者所接交流电压为___________V,后者所接交流电压为___________V。
18.一位汽车旅游爱好者打算到某风景区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直线的公路。他原计划全程的平均速度要达到40km/h,可是走出一半路程后他发现他的平均速度只有20km/h,如果他仍然打算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水平,你认为他的想法______(填“能”或“不能”)实现,理由是:______。
19.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每打两个计时点所用时间为,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数点A、B、C、D、E、F,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是2.0cm、5.0cm、9.0cm、14.0cm、20.0cm。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CE之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s,小车在CE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三、解答题
20.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100m的圆周自A点出发,顺时针运动2s,运动圆周到达B点,取3.14,求:
(1)质点的位移大小和路程;(位移用根号表示)
(2)质点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平均速度用根号表示)
21.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3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2=6m/s,求全程的平均速度v。
22.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100m的圆周自A点出发,逆时针运动2s,运动圆周到达B点,求:
(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
23.如图所示是一名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所得到的一条纸带,请分析判断,该纸带在什么范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什么范围内做变速直线运动 并说明理由。
24.汽车从制动到停止共用了5s。这段时间内,汽车每1s前进的距离分别是9m、7m、5m、3m、1m。
(1)求汽车前1s、前2s、前3s、前4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在这五个平均速度中,哪一个最接近汽车刚制动时的瞬时速度?它比这个瞬时速度略大些,还是略小些?
(2)汽车运动的最后2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B.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
故A错误,B正确;
C.该同学经过路标C时的瞬时速度大小
故C错误;
D.该同学经过路标C时瞬时速度方向为运动方向,并不是由A指向B,故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
A.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汽车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此时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故A正确;
B.48分钟表示的是时间间隔,故B错误;
C.42公里表示了此次行程的路程,故C错误;
D.根据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率,无法算出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A。
3.D
【详解】
A.平衡木比赛,裁判需要根据运动员身体不同部位不同的动作进行评分,所以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
B.比赛,有的运动员跑的100m需要经过弯道,所以不是都指位移,故B错误;
C.9秒83指他跑完100m的路程所用时间,指的是时间,故C错误;
D.由平均速度公式,x=100m,t<10s,所以他的平均速度大于,故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
AB.由于环湖骑行,因此12 km为路程,位移为零,A正确,B错误;
C.根据平均速度
由于位移为零,因此平均速度为零,C错误;
D.从题目中无法求出小华同学的最大速度,D错误。
故选A。
5.D
【详解】
A.9.83s是时间间隔,并非时刻,A错误;
B.100m跑道是直线跑道,此时的100m既是路程也是位移大小,B错误;
CD.100m决赛平均速度
而在跑步过程中最大速度无法计算而知,C错误,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
A.打点计时器记录了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可以求出平均速度,但是不能精确的求出瞬时速度大小,A错误;
BD.根据公式
可知当时间很短,位移很小时可以利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的求出瞬时速度大小,D错误B正确;
C.根据所打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时间间隔可以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C错误。
故选B。
7.C
【详解】
告示牌中甲是指路程,乙是指瞬时速度。
故选C。
8.B
【详解】
A.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所以在时间内,甲车的速度一直增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时间内,甲、乙两车的位移不同,所以平均速度不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两车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所以在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两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t1时刻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t2时刻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且从t1~t2时间内甲车速度一直增大,因此在时间内的某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
A.博尔特以19秒19创世界200米短跑纪录,其中19秒19指的是时间间隔,故A正确;
B.研究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时,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差异不能忽略,不能其视为质点,故B错误;
C.高铁车厢里显示的速度为瞬时速度的大小,故C错误;
D.当跳伞运动员俯视大地,看到大地迎面而来,是以运动员自己为参考系,故D错误。
故选A。
10.A
【详解】
A.瞬时速度的大小表示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故A错误;
B.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大小、有方向,是矢量,故B正确。
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故C正确;
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瞬时速度大小的仪器,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
11.D
【详解】
x-t图象中,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
A.由图可知,A、B、C不能在同一时刻有共同速度,故A错误;
B.由图可知,t2时刻后C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时刻之后C的速度大于A的速度,故C错误;
D.由图可知,0~t2时间内A、B、C三者的路程相等,位移也相等,则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也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
A.“2021.421 09:23”是指的时刻的概念,选项A错误;
B.研究苏老师开车将朋友送达乌镇的过程,可以将车看做质点,选项B错误;
C.,但根据题意22.5km指的是路程,所以41km/h应该是平均速率,并不是平均速度,选项C错误;
D.虽然无法知道位移大小,但图中可知位移小于路程,所以平均速度应该小于41km/h,选项D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
汽车运行时,所谓“汽车速度计”表盘显示的数据,是汽车瞬时速度的大小,既瞬时速率,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B
【详解】
A.裁判员给全红婵打分时,需要观察她的肢体动作,所以不可以将其视为质点,故A错误;
B.汪顺夺得男子200米混合泳冠军,他的成绩“1分55秒”指的是一个过程,为时间间隔,故B正确;
C.苏炳添跑出百米最好成绩“9秒83”,只能由此求出他平均速度大小,而不能求出他冲刺时的瞬时速度大小,故C错误;
D.巩立姣夺得女子铅球冠,她的成绩“20.58米”是指铅球从离开手到落地点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15.B
【详解】
A.手拖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运动,先做加速后做减速运动,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时间为0.02s,开始部分因为速度很小,纸带上点迹比较密集,所以纸带上左边的点是先打出来的,手拿的是纸带的左端,故A错误;
B.由相等时间内位移先增大后减小可知,打点计时器从打“1”到打“6”过程,纸带先加速后减速,故B正确;
C.从打“1”到打“6”,时间间隔是5个0.02s,所以总时间是0.10s,故C错误;
D.由平均速度定义式可知,“1”到“4”时间是“3”到“4”时间的3倍,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1”到“4”的位移小于“3”到“4”位移的3倍,所以“1”到“4”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比“3”到“4”的平均速度小,故D错误。
故选B。
16.266
【详解】
根据
17. 4~6 220
【详解】
[1][2]目前实验室用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两种,但前者所接交流电压为4~6V,后者所接交流电压为220V。
18. 不能 见解析
【详解】
[1][2]由于整个过程可以近似看成直线运动,设总位移为2x,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可得
其中

此方程无解,即无论速度v2多大都无法达到原计划的平均速度,故他的想法不能实现。
19. 0.2 0.45
【详解】
[1]由于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所以每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5×0.02s=0.1s,故CE之间的时间间隔是2×0.1s=0.2s。
[2]小车在CE间的平均速度为
20.(1),;(2),78.5m
【详解】
(1)质点的位移大小为

质点的路程为
(2)质点的平均速度为

质点的平均速率为

v=78.5m/s
21.4m/s
【详解】
设全程位移为2s,前一半位移的时间为
后一半位移的时间为
总时间
t=t1+t2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联立解得
22.(1)141m,417m;(2)70.5m/s,235.5m
【详解】
(1)质点的位移为
位移方向由A指向B
质点的路程为
(2)质点的平均速度为
质点的平均速率为
23.见解析
【详解】
由于打点计时器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所以点间距相等的范围对应匀速直线运动,点距不等的范围对应变速直线运动,由题图可知纸带在A、D范围内做变速直线运动,在D、K范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在K、N范围内做变速直线运动。
24.(1)9m/s,8m/s,7m/s,6m/s,5m/s,见解析;(2)2m/s
【详解】
(1)求汽车前1s、前2s、前3s、前4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在这五个平均速度中,前1s的平均速度最接近汽车刚制动时的瞬时速度,它比这个瞬时速度略小些,因为汽车做减速运动;
(2)汽车运动的最后2s的平均速度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