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B.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C.漓江的水真清澈,像一面镜子。
D.天渐渐破晓,大地朦朦胧的,如同笼罩着一层轻纱。
2.与“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 B.这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C.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D.这怎么能说是很伟大的奇观呢?
下面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3.太阳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
A.感染、沾染 B.用染料着色
4.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
A.景色或样子 B.看
5.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
A.模子 B.周围界限
联系句子,选择带点字最恰当的意思。
6.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 ( )
A.跟“深”相反 B.浅显 C.颜色淡 D.肤浅,浅薄
7.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 )
A.承受 B.依仗,依靠 C.享有 D.失败(跟“胜”相反)
8.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
A.宽容,原谅 B.相貌 C.容纳 D.允许,让
9.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
A.资源 B.姓 C.水流起头的地方 D.来源
10.填入下面语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慢慢地,太阳冒出地平线, 。
A.红红的像个蒙着面纱的含羞少女
B.圆圆的像个沾满各种颜料的大圆盘
C.亮亮的如一面银光闪闪的镜子
D.与大海水天相接,浑然一体
二、填空题
11.比一比组词。
浙______ 蜿 _______ 蜒 _______ 臀______
渐______ 碗 _______ 蜓______ 臂______
12.读课文,完成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是按________记叙的。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
2.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再写了外洞_________的特点,然后写了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表现在①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的小船呢?__________________ ②船的进出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③乘船必须______;④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内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_的特点。
三、语言表达
1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改变句序,不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左右那么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太阳把黑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把画线部分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小的小船?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没法再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仿写句子)
怎样广阔的大海呢?______________,是这样广阔的大海。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游古漪园
和煦的暖风把我们送到美丽的南翔古漪园。
一进古漪园大门,迎面就出现一堵巨大的浮雕墙。你看,假山流水,柳荫竹林,亭台楼阁,一对栩栩如生的白鹤正在南飞。啊,多美的艺术作品!老师告诉我们,这堵墙叫照壁,上面雕的是明清时期古漪园的全景。转过照壁,沿着石铺的小径向前走,我们来到了横跨戏鹅池的九曲石桥。那栏杆,那柱子,都十分别致。站在九曲石桥上,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湖水碧波荡漾,岸边苍松翠竹,重叠的假山,盛开的鲜花,多么秀丽啊!
走过九曲石桥,登上竹枝山,我们便看到一个很有特色的亭子。亭前屋檐下,有一块黑色匾额,上面是三个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缺角亭”。这个亭子是四方的,亭顶三个檐角的尖端都有一只紧握的大拳头,只有东北角缺了一只拳头。
从缺角亭下山,我们就来到了半浮在戏鹅池上的浮筠阁。在这儿,我看到了对面那艘古色古香的石舫,秀美的白鹤亭。湖岸垂柳正在暴芽,桃花含苞欲放,春意正浓!
绕了一个大圈子,我们又回到了照壁前。啊,古漪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15.根据词义找出文中的词语。
①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________
②形容字写得老练而雄健有力。________
③形象逼真,像活的一样。________
16.写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照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_”画出来。
18.说说“缺角亭”的名字是怎样来的。
19.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与欣赏。
省时省力玩转武夷山
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拥有武夷宫、天游峰、九曲溪、大红袍、水帘洞等知名景点。
不知道如何省时省力玩转武夷山?别急,下边有一份来自景区游览券的旅游线路图,可以解决你的烦恼哦!
(备注:九曲竹筏漂流一般是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
20.关于武夷山,下列描述有误的是( )
A.位于江西、福建两省交界处 B.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C.是国家4A级的旅游景区 D.有九曲溪、天游峰等著名景点
21.乐乐想到武夷山游览,请你根据线路图,帮乐乐将规划补充完整。
第1天:景区南入口→( )→天游峰→( )→( )→景区西入口
第2天:景区西人口→一号竹筏码头→( )→武夷宫→( )→( )→景区北入口
五、书面表达
22.表达与交流。
春天已经过去,学校组织去春游了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请以“春游”为题,写一篇习作。如果没有开展春游,也可以写写印象最深的一次游览。题目自拟。
要求:(1)按照游览的顺序写;(2)把游览过程写清楚;(3)把重点景物的特点写出来;(4)用上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考查对比喻句的判断,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选项A是拟人句。
2.C
【详解】
本题考查不同句式表达意义的理解。“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是反问句,其表达的意思是“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A.陈述句。表达否定的意思 B.疑问句。表达一种疑问。
D. 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这不能说是很伟大的奇观。
3.B
4.A
5.B
3.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染"在字典里的解释有“感染、沾染"和“用染料着色”两种意思。
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太阳把云染成紫色或红色,意思是太阳光线的折射作用使得云层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好像云朵被染料涂上了颜色一般。
因此,这里的“染”是“用染料着色”的意思。
4.
考查了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的理解。
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奇观:奇特而又少见的事物或难得看到的壮丽景象。
“观”:景色或样子。
5.
此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根据句子意思:“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可知,天上云霞周围界限在扩大,越来越亮。
6.C
7.A
8.C
9.C
6.
此题考查字义。解答此题需在语境中体会。
浅蓝:一种颜色,又称粉蓝色或婴儿蓝,是蓝色系颜色之一,介乎蓝色和白色之间,由蓝色与白色合成,为人所知的一种淡色。浅:颜色淡薄 。
7.
此题考查字义。解答此题需在语境中体会。
负着重荷是指背负着重担或肩负着重任的意思。 负:背、背着。重荷:过重的负荷。
8.
此题考查字义。解答此题需在语境中体会。
容得下:盛的下。容:容纳。
9.
此题考查字义。解答此题需在语境中体会。
上源:意思是上游,上流。解释上游,上流。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10.A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要结合生活常识,想一想太阳刚出来时是什么样的场景。太阳是一点一点升出来的,刚开始只有一部分。而B、C和D选项中太阳应该是完全出来之后的太阳。
故答案为A。
11. 浙江 蜿蜒 蜿蜒 后臀 渐渐 饭碗 蜻蜓 臂膀
【详解】
试题分析:略
12. 叶圣陶 双龙洞 游览顺序 沿途所见的美景 外洞的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外洞口 宽 大 泉水 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小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 管理处的工人在里边、外边拉绳子 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 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黑 奇 大 双龙
【详解】
略
13. 太阳上升。 靠着洞口的石边泉水往外流。 内洞一团漆黑,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详解】
(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2)此题考查改写句子的能力,改写句子但是不能改变其原意,首先要理解原句的成分结构,然后改变语序即可。
(3)此题考查改写句子的能力。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4)“大概”和“左右”重复累赘,删去“左右”即可。
14. 黑云被太阳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但是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无边的繁花。 一眼望去,看不到边际
【详解】
1.“把”字句改“被”字句原则是把“把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被字句”。把“把”改成“被”。即成为“被字句”。
2.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首先应注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再注意句子结构。
故答案为:
1.黑云被太阳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2.但是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无边的繁花。
3.一眼望去,看不到边际
1.(1)古色古香 (2)苍劲有力 (3)栩栩如生
2.九曲石桥 缺角亭 浮筠阁
3.啊,古漪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4.这个亭子是四方的,共有四个檐角,其中三个檐角的尖端都有一只紧握的大拳头,只有东北角缺了一只拳头,因此,人们叫它“缺角亭”。
5.表达了赞美、喜爱古漪园的情感。
【详解】
略
20.C
21. 玉女峰 虎啸岩 一线天 九曲竹筏漂流 大红袍 水帘洞
20.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能力。细读文本,能够提取相关的信息。C中是国家4A级的旅游景区是错识的。应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1.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能力。要根据“自景区游览券的旅游线路图”安排路线,做到不重复、合理,有序。
22.例文:
春游
暖暖的阳光,暖暖的风,一起从车窗涌进来,直把我的两眼眯得睁不开。我催问爸爸:“什么时候到呀?”爸爸说:“唐朝孟郊写过这样一首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他走马观花,我们开车观花,你着什么急?”爸爸又接着说:“还有一句诗‘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我问:“什么意思?” “我开车,让妈妈给你说,再当导游。”经妈妈一讲,车窗外的景色真的和诗里一模一样,太神奇了!我被迷住了。
下车了,我们爬上一座小山。漫山的花儿一下子把我包围起来。粉白的杏花一大片一大片的,我都不知该钻到哪一片了。我仔细地观赏着杏花瓣,花蕊是黄色的小点点,在风中摇摆。引来了一只小蜜蜂,它的两条腿上沾满了花粉,沉甸甸的两颗小球,让我为小蜜蜂捏了一把汗。一阵风吹来,下起了杏花雨。我蹲下来捡花瓣,捡着捡着,看见一只小蚂蚁正搬起一片花瓣,好神奇呀!这时我忽然发现枯草里冒出了小绿芽,绿芽在枯草、落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精神。一棵不知名的小草举着紫色的小花闯入我的眼帘,我忍不住问爸爸:“我什么时候开花呀?”爸爸哈哈大笑:“你天天开花呀!”
休息的时候,我爬上了一棵山楂树,斜躺在树枝上,望着蓝天,在阳光下我仿佛脱下外套变成一只蝴蝶飞了起来……
【详解】
本次习作是游记,而且是以“春游”为命题的。写游记先回忆游览的景物,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做到条理清晰、有次序;然后抓住游览重点,看到的景物虽多,但不能都详写,不然就成了记流水账;开头和结尾要简略写,但时间、地点和人物要交待清楚;倾注自己的感情,使读者从中受到启迪教育。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