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8 15:1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
一、选择题
1.“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应放入( )处。
苏轼年少时,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① 其父苏洵看见后,却担心他小小年纪狂妄自大,自满不前。 ② 于是,苏洵把对联改了一下: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③ 苏轼见了,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更加发奋读书, ④ 终于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根据课文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
B.《忆读书》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冰心。
C.《观书有感》的作者是宋代理学家朱熹。
D.《长相思》的作者是明代诗人纳兰性德。
3.下面句子描写的具体情景可以表现哪一个成语的意思?( )
《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A.应接不暇 B.心旷神怡 C.美中不足 D.津津有味
4.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岂不 B.余常谓 C.漫浪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毫无新意,读起来索然无味。
B.我如饥似渴地吃起来。
C.他从小就在外闯荡,所以对于人情世故很是练达。
D.我忍不住拿起一本《三国演义》,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明白。
二、填空题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朱熹提出的读书“三到”是指( )( )( ),其中最重要的是( )
2.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是指( )( )( )
7.读拼音,写字词。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wèi( )心到,眼到,口到。心眼要专一,不可漫浪sòng dú( )。
曾国藩说,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héng( )。此三者quē( )一不可。
三、语言表达
读句子,做练习。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句中“好”的读音是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句中第五个“知”的意思是______。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①做学问,要什么事情都能知道。
②学习要诚实,不要不懂装懂。
10.把你知道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节选)
——给女儿的一封信
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
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
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教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结了的番茄呢?
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
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
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而且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11.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死的”“活的”这两个词都加了引号,表示引用。
B.这句话强调了书本是“死的”,一本书就是一本书,里面的内容不会因为读者不同而有所变化。
C.这句话强调了书本里的学问是“活的”,阅读时如果用心去思考,并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就会受益无穷。
12.文中作者用“种番茄”来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给女儿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段阅读
① ,不耻下问。
②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默而识之, , 。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5.以上三句话均出自《________________》。
16.第①句告诉我们读书应_______;第②句告诉我们读书应______;第③句告诉我们读书应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中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是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在文中指苏轼年少时,不谙世事,一腔热情但少了些顾虑,容易给自己带来麻烦。从“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这副对联中可以体现这一点,会让人误解苏轼已经做到了“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显然年少的他还没做到这一点。况且,天下字人间书之多,是不能穷尽的,对待学识更应有谦逊的态度,所以,其父苏洵才会将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所以,放在①处最合适,放在其他地方都不能和前后内容连贯起来。
2.D
【详解】
考查作家作品。
A项出自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说法正确
B项《忆读书》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冰心按照时间顺序,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选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说法正确
C项《观书有感》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作品。全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景喻理,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说法正确
D项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说法错误。
3.D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情景表现出来的成语意思写出成语。这要通过在理解所学成语意思的基础上来完成,完成前,要先熟悉语境,再想哪个成语适合。
A.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指来人或事情多,应付不过来。
B.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C.美中不足: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
D.津津有味: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结合语境,“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可知,此处用津津有味。
4.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AC字形正确。
B.“余常谓”改为“余尝谓”。意思:我曾经说过。
5.B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加点词语的分析,仔细分析每个词语的含义,结合词语自身含义以及原文的语境,选出运用有误的即可。在本题中:
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味或者趣味都没有,使人失去兴趣。
如饥似渴:形容要求非常迫切。也说如饥如渴。
人情世故:意思是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一知半解: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
6.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 有志 有识 有恒
【详解】
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训学斋规》、《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
故答案为:
1.心到;眼到;口到;心到;
2.有志;有识;有恒。
7. 谓 诵读 恒 缺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谓、诵、恒、缺”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谓;诵读;恒;缺。
8. hào  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才能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羞耻。
9. 智慧 ②
8.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读音的掌握能力和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答案为:hào 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才能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羞耻。
9.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答案为:智慧 ②。
10.示例:
读书何所求 将以通事理。 —— 张维屏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 王梓坤
【详解】

11.C
12.学以致用或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
13.希望女儿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11.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词语除了要理解词语的本意,还要理解文中意。“死的”“活的”本来是就生命而言,但是在文中是有灵活运用的意思。结合对词语的分析,我们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12.本题是启示类题目。回答启示类题目,首先要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就是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文中运用种番茄的事情告诉我们,除了理论,更需要去实践。要做到学以致用。
13.本题是启示类题目。题干比较直接的问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作者通过故事告诉女儿,要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学以致用 。
14.敏而好学 知之为知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15.论语
16. 不耻下问 实事求是 不断积累,善于请教
14.
本题考查课文识记和默写。本段内容出自课文《古人谈读书》,默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字。
15.
以上三句话均出自《论语》,意思是:①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②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③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16.
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句子意思分析出所阐述道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