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 21 杨氏之子
一、选择题
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一种家禽。
B.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B.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
C.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曰(有人) 或许(也许) B.问其故(原因) 故意(有意)
C.守株待兔(等待) 待客(等待) D.以示儿曰(给……看) 示意(表示;暗示)
4.同音不同字的一项是( )。
A.爱zēnɡ分明 B.zēnɡ恶
C.zēnɡ加 D.面目可zēnɡ
5.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句子是( )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填空题
6.填空。
(1)“恻隐之心,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同情他人是一个人善良的起始。
(2)“__________________,必自毙。”《_________》中的这句话和《朱子语类》中“人有耻,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都是提醒人们有些“不可为”的事不能做。
7.按原文内容填空,并用“/ ”画出这篇短文的停顿。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孔君平( )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
三、语言表达
8.查字典填空。
查字典时,“乃”的音序是____,音节是________,共____画。在字典中“乃”有以下四种解释,请你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A.是,就是 B.就,于是 C.才 D.你,你的
1.父不在,乃呼儿出。( ) 2.家祭无忘告乃翁。( )
3.失败乃成功之母。( ) 4.唯虚心乃能进步。( )
9.下面句子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照样子写一写给出情景。
例:两边的建筑飞一般的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群鸟飞过湖面: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0.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甚:__________ 未:__________ 夫子:__________
11.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杨氏之子反应很敏捷,是从________看出来的;他说话委婉,有礼貌,是从________看出来的。
12.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如草坪上“别踩我,我怕疼”;汽车后面“别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你还发现哪些有趣的提示语,选一句喜欢的摘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伯牙很觉惊讶,看了一眼子期。马上,他又拨弦奏起“志在流水”的乐段。才奏了一会儿,子期又出乎意料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垠的江河流水!”这时,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猛地站了起来,拉着子期的手( )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一位真正了解我的人啊!”
13.括号里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衷心 B.初衷 C.由衷 D.折衷
14.画线句子中的“出乎意料”用词不当,应换成的词语是( )。
A.意味深长 B.三心二意 C.别出心裁 D.马马虎虎
15.“喜悦”的“悦”字读___,它的同音字有___、___、___等。
16.伯牙和子期说的话,要读出___之情。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考查对句子的翻译能力。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出自刘义庆的《杨氏之子》,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句子朗读。
可从音节或意义来划分。
从音节划分古诗文节奏:⑴找到各句畸零的单音节,这个音节单独作为一个节拍;⑵其他音节,只要不违背意思,每两个音节为一个节拍。这样的方法,对于常见的两种结构形式都是可行的。
根据词或词组划分。一般来说,一个单个的词或意思紧密的词组就是一个节奏,所谓意思紧密就是不能拆开来读,如果拆开读听起来就会显得不连贯,缺乏诗的韵律。
根据意思划分。一般来说,一个意思相对独立的词或词组就是一个节奏。所谓相对独立,是指在句中可以单独拿出来,表示一个意思。
C不恰当。出自《杨氏之子》,译文: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综上所述,正确的应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3.C
【详解】
考查字词解释。
A项或曰:有的人说,或:有的。或许:也许。
B项问其故:询问他原因,故:原因。故意:存心;有意识地,故:有意。
C项错误,待客:招待客人。待:招待。
D项以示儿曰: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示:给……看。示意:表示意思,暗示意图。示:表示;暗示。
4.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同音字的理解和辨析,本题中同音不同字的一项是C项。
A项:爱憎分明
B项:憎恶
C项:增加
D项:面目可憎
5.A
【详解】
考查对朗读节奏划分的辨析,可以结合句子含义进行判断,此句出自刘义庆《刘氏之子》,翻译为: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选项A停顿正确。
6. 仁之端也 多行不义 左传 则能有所不为
【详解】
考查对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谚语、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7. 聪惠 诣 为 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详解】
略
8. N nai 两 B D A C
【详解】
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9.成群的鸟儿飞过湖面,清脆的鸣叫声越来越远,鸟儿掠过湖面时漾起的层层波纹,如同揉皱了的绿缎,也渐渐地恢复了平静。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
注意加点词和例句的结构,仿写要注意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即可。注意仿写的合理,不要有错别字。
例句运用了动态描写。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本题运用动态描写写出群鸟是怎样飞过湖面的即可。
10. 非常。 没有。 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11. 儿应声答曰 为设果
12.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
参考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的儿子马上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啊。”
10.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能力。
对于这类题,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分析字义。
阅读句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故“甚”的意思是非常。
阅读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因此“未”的意思是没有。
“夫子”的意思是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11.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杨氏之子反应很敏捷,是从“儿应声答曰”看出来的,他有礼貌,是从“为设果”看出来的。
12.
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即可。示例: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
13.C
14.A
15. yuè 月 越 跃
16.兴奋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