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8 11:3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民族奋进史。先进的中国人不断进行救国道路的探索。如图是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东北大学前两次迁移分别与什么事件有关( )
A.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B.伪“满洲国”成立武汉会战
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D.华北事变第三次长沙会战
2.嘉业堂藏书楼是民国以来中国规模最大的秘蒙藏书楼。20世纪30年代,为避免古籍因战乱而流失,藏书楼主人刘承干将大部分珍贵书籍运往上海租界保存。这场战乱指的是
A.甲午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北伐战争
D.日本侵华战争
3.下列选项描述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4.下列口号,出现于1931-1945年之间的是
A.踊跃参军,抗美援朝 B.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发动民众,支援北伐
5.朱自清在《这一天(“七七”)》中曾激情洋溢地写道:“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材料表明
A.抗日战争激发了民族意识觉醒 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C.中国从四分五裂局面趋向统一 D.国民大革命促进了工农运动的高涨
6.曾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中国兄弟连》介绍了一支八路军和一支国民党军队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 )
A.长征途中 B.西安事变后 C.九一八事变后 D.七七事变后
7.中国共产党在1937年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并表示愿意接受国民军事委员会之调配,待命出动,担任抗日之责。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促成国民革命军创建
B.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C.敌后战场军事力量发展迅速
D.表达和平民主建国的诚意
8.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主要是为了纪念( )
A.旅顺大屠杀遇难者 B.八一三事变遇难者
C.皖南事变的遇难者 D.南京大屠杀遇难者
9.八年级同学开展“看口号猜历史事件”的竞猜活动。下列竞猜对应正确的是( )
A.“扶清灭洋”一一太平天国运动
B.“民主”、“科学”一一五四运动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一一新文化运动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一一二 九运功
10.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1937年,哪一劫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皖南事变A
11.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陪都是( )
A.南京 B.武汉 C.重庆 D.成都
12.位于新都区斑竹园街道的天府家风馆中,在“战地家书剧场”内展示着一面引人注目的“死字旗”(见图),它是1937年深秋一位四川安县的老父亲为即将走上战地前线的儿子亲手制作的送别礼。这面旗帜反映出华夏家风蕴藏着
A.抗击侵略的爱国豪情 B.抵制内战的和平思想
C.追求民主的进步主张 D.反对剥削的平等观念
1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国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长沙会战 D.武汉会战
1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前方的抗战广场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这样的布置是为了纪念
A.局部抗战的开始 B.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15.下图所示,反映1941年时代背景的漫画《共同出钱》。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
A.“实业救国”浪潮兴起 B.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抗日
C.国民政府聚敛社会财富 D.军民团结一致抗美援朝
二、综合题
16.下面是一节专题复习课,请你一起参与进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活动一:【填写表格——屈辱历史】
历史事件 不平等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①
甲午中日战争 ②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③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卡片一中①、②、③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活动二:【展览图片——敢为人先】
(2)上述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一种怎样的追求?
活动三:【认知材料——新的征程】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3)材料中“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事件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活动四:【图说历史——归纳主题】
(4)老师出示了下面一组图片。请你依据图片归纳一个主题。
活动五:【挑战思维——生成价值】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习近平2020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5)请你说说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
17.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哪场战争的失败导致这一场景的出现?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
(2)图2人物是哪场革命的领导人?这场革命推翻了哪个王朝的统治?
(3)图3、图4反映了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的哪一暴行?有多少中国同胞被杀害?
(4)图5为两名男子穿日本军服在南京紫金山一座碉堡拍照(脸部打上了马赛克)。两人头戴军帽,其中一男子手持军刀,另一人拿着带刺刀的步枪,上面绑着日本“武运长久”旗。拍摄地点为中国守军的营连观测所。你觉得这两名男子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据题干“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东北大学前两次迁移分别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有关。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C项正确;1936年西安事变,排除A项;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1938年武汉会战,排除B项;1935年华北事变,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
由题干材料“20世纪30年代,为避免古籍因战乱而流失,藏书楼主人刘承干将大部分珍贵书籍运往上海租界保存”判断是日本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D符合题意。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A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年,B不符合题意。北伐战争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本题的关键词是“20世纪30年代”。
3.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制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B项正确;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描述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的流离失所,排除A项;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描述的是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排除C项;打倒军阀,除列强”,是中国国民党党史上北伐战争时的口号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31-1945年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团结起来,一致抗日符合题意,B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1950到1953年,排除A项;“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是1919耐五四运动口号,排除C项;发动民众,支援北伐是1926到1927年北伐战争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
由材料“七七”“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可知,材料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的增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团结抗战,说明抗日战争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A项正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且材料并未涉及中国战场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非强调近代中国的国家统一进程,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不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
根据材料“……一支八路军和一支国民党军队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及所学可知,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国共两党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D项正确;长征途中,国共两党属于对峙状态,排除A项;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排除B、C项。故选D项。
【点睛】
7.B
【详解】
根据题干“1937年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表示愿意接受国民军事委员会之调配,待命出动,担任抗日之责”可知,在日本全面侵华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努力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8.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据战后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查证,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因此,12月13日作为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D项正确;旅顺大屠杀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排除A项;八一三事变是1937年8月13日,排除B项;皖南事变是1941年1月,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9.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一二 九运功运动的口号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故D正确;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说法错误,排除A项;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打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排除B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拉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战的标志,排除A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排除B项;皖南事变是自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动方针后,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
根据所学,1940年9月6日,国民党政府发布《国民政府令》,正式颁令“明定重庆为陪都”,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
12.A
【详解】
根据材料二“……是1937年深秋一位四川安县的老父亲为即将走上战地前线的儿子亲手制作的送别礼”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深秋,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故这面旗帜反映出华夏风蕴藏着抗击侵略的爱国豪情,A项正确;1937年深秋,中国国共两党已经停止内战,联合抗日,排除B项;求民主的进步主张、 反对剥削的平等观念与“死字旗”蕴藏的信息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
依据题干“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国民党军官李宗仁领导了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多人,这是中国军队自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B项符合题意;淞沪会战、长沙会战 、武汉会战不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4.B
【详解】
根据“卢沟醒狮”“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可知,这样的布置是为了纪念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是我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B项正确;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我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排除A项;1945年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不符合“卢沟醒狮”,排除C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
根据材料时间“1941年”可知这一时期处于抗日战争解答,因此材料中的“社会各阶层共同出线”形象可知,当时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抗日,B项正确;清末民初时期“实业救国”思想就已经产生,排除A项;材料与国民政府聚敛社会财富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抗美援朝是20世纪50年代初,排除D项。故选B项。
16.(1) ①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马关条约》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追求:追求国家富强,追求先进的制度,追求民主和科学的思想等。
(3)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影响: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或全民族的抗战。
(5)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进行的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年日本对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追求国家富强;图二反映的是戊戌变法,图三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主张追求先进的制度;图四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主张追求民主和科学的思想等。
(3)
材料中“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史实,所以主题可归纳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或全民族的抗战。
(5)
根据材料“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可归纳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点睛】
17.(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辛亥革命;清朝。
(3)南京大屠杀;30万人以上。
(4)不对;当年为抗击日寇保卫南京,有近十万中国军人血洒南京。这种作为是对烈士英灵的亵渎;对社会良知的践踏;是对历史的无知与忘却;是对日本侵略者滔天罪行的漠视等。
(1)
根据图片1《辛丑条约》签约仪式的场景,由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成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进犯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根据图片2孙中山人物像,由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
根据图片3和图片4一篇新闻报道中的照片,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暴行,由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以上,犯下了滔天罪行。
(4)
根据图片5以及题干信息,首先明确这两名男子的做法错误,原因是:当年为抗击日寇保卫南京,有近十万中国军人血洒南京。这种作为是对烈士英灵的亵渎;对社会良知的践踏;是对历史的无知与忘却;是对日本侵略者滔天罪行的漠视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