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天子,攘四夷”为口号扩充疆域,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他”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2.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段文字说明春秋时期遭到破坏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刺史制度
3.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4.小华同学准备以《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参加学校的比赛。 以下素材不能成为其手抄报小标题的是
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农业发展 B.周王室衰微,对诸侯控制减弱
C.商品经济活跃,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D.诸侯争霸,阻碍民族交融
5.据史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此记载反映了
A.西周灭亡 B.三家分晋 C.诸侯争霸 D.经济发展
6.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 B.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7.“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从春秋到战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其中最深刻的变革体现在( )
A.礼乐崩坏,百家争鸣 B.追求功利,实力竞争
C.由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 D.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的革新和推广
8.春秋时期众多诸侯国相互展开激烈争斗以夺取霸主地位,最早称霸的是( )
A.楚庄王 B.秦穆公 C.晋文公 D.齐桓公
9.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10.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最能反映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是( )
A.钻孔石斧 B.骨耜 C.铁制农具 D.护头铜胄
11.下列关于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夏—西周—商—东周 B.商—夏—西周—春秋
C.夏—商—西周—春秋 D.夏—商—战国—春秋
12.下图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社会状况( )
A.社会动荡不安 B.军事实力强盛 C.青铜业发达 D.经济水平高
1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最早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技术是在什么时期( )
A.西周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4.某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正在讨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小张:周天子威信很高 B.小明:战争很少发生
C.小王:诸侯势力强大 D.小刘:生存环境恶化
15.公元前8世纪后期,郑庄公命人侵入周王室的疆土,抢收已成熟的庄稼,导致“周郑交恶”;后来郑庄公在战场射中了周桓王的肩部,周桓王狼狈而逃。这反映了( )
A.郑国在诸侯国中实力最强 B.周王室的统治秩序遭到破坏
C.郑庄公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D.诸侯争霸战争破坏农业生产
二、综合题
16.分封制与西周王朝的兴衰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初分封略表》
主要封国 受封对象 分封目的
晋 姬姓贵族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卫 姬姓贵族
鲁 姬姓贵族
燕 姬姓贵族
齐 功臣
宋 先代贵族 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朝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
(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有哪些?周天子为什么要分封这些人为诸侯?材料二:“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
——【日】伊藤道治《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
材料三:西周分封制地图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分封制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四:王(注: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3)依据材料四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的变化,指出变化导致的后果。
17.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的工具分别采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图三中的铁农具出现在我国古代哪一时期?铁农具的出现怎样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从劳动工具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天子,攘四夷”为口号扩充疆域,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A项正确;晋文公是第二任霸主,排除B项;楚庄王是第三任霸主,排除C项;秦穆公是第四任霸主,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2.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崛起,互相争霸。因此材料说明春秋时期遭到破坏的制度是分封制。A项正确;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在中国,这种形式起源于秦朝,并在清朝达到顶峰,排除C项;汉武帝设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A项正确;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春秋时期政治家,秦国第九位国君,“春秋五霸”之一,但是没有以上材料的说法,排除C项;楚庄王,北上争霸,邲之战击败晋国,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位列春秋五霸,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争霸,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交融,D项符合题意;春秋时期在农业方面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农业发展。经济方面商品经济活跃,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在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对诸侯控制减弱,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5.C
【详解】
据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可知,周平王在位时期,诸侯之间强国兼并弱国,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 前771年在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排除A项;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而是强调诸侯争霸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6.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因此出现了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现象,故B项正确;周王室衰微,与其领土缩水财政困难有关,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林立,经过数百年战争之后,被秦国统一,建立 了大一统的国家,排除C项;秦完成统一后,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是多方面的,属于最深刻的变革属于经济领域的变革,其他领域的变革均建立在经济领域变革基础之上,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的革新和推广推动了生产的极大发展,D项正确;礼乐崩坏,百家争鸣指的是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变革,排除A项;追求功利,实力竞争体现在军事上的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排除B项;由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是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他还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确立了齐桓公霸主地位的,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A项正确;楚庄王、秦穆公、晋文公都都比齐桓公称霸的时间晚,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9.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崛起,互相争霸。因此材料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D项符合题意;礼乐制度依然存在,排除A项;王位世袭制始终存在,并没有消亡,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宗法血缘关系,不能说明宗法关系开始解体,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C项符合题意;钻孔石斧,是新石器时代的劳动工具,排除A项;骨耜是河姆渡人从事水稻种植的主要生产工具,排除B项;护头铜胄与商朝青铜器相关,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夏朝(约前2070~前1600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西周的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是(前1046~前771年);春秋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故正确排序为夏—商—西周—春秋,C符合题意;ABD三项排序均错误,ABD错误;故选C。
12.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显示的是作战的攻击和防护工具,体现了战争和社会的动荡,A项正确;弱国也有武器,材料是为了说明军事冲突频繁,当时铁器已经出现,铜制武器体现不出经济水平高,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3.C
【详解】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故我国最早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技术是在春秋时期,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各诸侯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展开了长期的战争,诸侯争霸开始,因此AB项排除,C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项不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C。
15.B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战争激烈,分封制逐渐瓦解,周王室的统治秩序遭到破坏,排除B项正确;题干描述不能体现郑国在诸侯国中实力最强,郑庄公成为春秋霸主之一,排除AC项;题干描述诸侯争霸战争破坏周王室的统治秩序,没体现破坏农业生产,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6.(1)对象:周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贵族的后裔;
目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加强西周的统治;安抚前朝遗民,赢得民众支持。
(2)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
(3)变化:诸侯不再朝觐周天子,周天子权威下降。后果:导致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姬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可知,对象有,周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贵族的后裔;根据所学可知,目的是为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加强西周的统治;安抚前朝遗民,赢得民众支持。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可知,这体现出,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示意图可知,这体现出,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
(3)
根据所学和材料四“郑伯不朝”可知,变化是,诸侯不再朝觐周天子,周天子权威下降。根据所学可知,这导致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17.(1)图一:打制。图二:磨制。
(2)春秋时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未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3)劳动工具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工具的演变和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打制石器,采用打制的方法制作而成。图二是新石器时代的骨耜,是采用磨制的方法制作而成。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的铁农具出现在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铁农具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未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3)从劳动工具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我得到的认识有:劳动工具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工具的演变和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