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8 11:3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选择题
1.观察下面三幅图,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明显是( )
A.民族融合形成华夏族 B.战乱不断与匈奴入侵
C.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D.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2.结束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争战局面的是
A.大禹建立夏朝
B.夏启开始“家天下”
C.齐桓公春秋首霸
D.秦始皇实现统一
3.“今日忆秦皇,虎视傲东方。一朝灭六国,功业盖穹苍。立志平天下,西北驱虎狼。役民数十万, 长城起边疆。”这是李白《怀古》中的诗句,其中没有涉及到秦始皇的哪一方面?
A.完成国家统一 B.击退匈奴威胁
C.修筑万里城城 D.统一货币文字
4.下图示意图中的内容是属于秦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中的( )
A.政治、经济方面 B.经济、文化方面
C.文化、思想方面 D.政治、思想方面
5.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反腐力度不断加强,提出“打老虎,也打苍蝇”,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管。秦朝时期负责监察百官、“打老虎”的是(  )
A.丞相 B.刺史 C.太尉 D.御史大夫
6.经典诵读蕴含丰富的历史资料与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世宋……太祖兴,国大明”中包含为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作出突出贡献的朝代有( )
A.秦朝、隋朝、宋朝、明朝 B.秦朝、隋朝、元朝
C.金朝、元朝、明朝、清朝 D.秦朝、宋朝、明朝、清朝
7.中国银行行徽的外观设计(如下图)灵感来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这种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8.《中国通史》写道:“秦朝的统一绝不全是兵力的.....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材料表明( )
A.嬴政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大 B.秦灭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秦朝统一与军事力量没有关系 D.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9.钱穆先生认为“在史学里,任何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的“内在的用意”主要是
A.适应时代变迁 B.加强中央集权
C.促进秦朝统一 D.继承前代制度
10.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 )
A.秦朝 B.汉朝 C.夏朝 D.周朝
11.下图为湖南湘西(秦代洞庭郡)出土秦简中的木方,木方上用小篆对“王”、“皇”、“制”、“诏”等部分书写用字进行了规范,并对卿、太守等部分官职名称变更提出了要求。这一史料可以( )
A.说明秦代采取了有效措施建立君主专权制度 B.说明秦代皇权已发展到乾纲独断的崇高地位
C.为了解秦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度提供实证材料 D.证明秦代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强直接管辖
12.秦统一六国之后,丞相王绾建议承袭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廷尉李斯认为:周文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对于李斯的建议,秦始皇当即予以肯定。于是全国推行
A.皇帝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秦王(始皇)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庶民,抛弃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治民,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
——译编自贾谊《过秦论》(贾谊,汉初儒生,官至太中大夫)
(1)根据材料,概括材料作者对秦始皇所持的态度。
(2)你是否同意材料作者对秦始皇的评价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14.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四:
材料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首领位子的制度?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的办法有了什么新变化?
(2)材料三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3)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图示中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图中①处应该填什么官职?
(4)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 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一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的内容分别是什么?请你写出来。
(2)材料二中的“扫六合”完成于哪一年?是秦国的哪一位国王完成的?
(3)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关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局面。当时有众多的诸侯国,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到了战国时期,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的诸侯国左右着政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最明显的趋势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项正确;华夏族起源于炎黄时期,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匈奴入侵,排除B项;“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秦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们生活的安定,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条件,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3.D
【详解】
“一朝灭六国”反映了完成国家统一,A排除;根据“立志平天下,西北驱虎狼。役民数十万, 长城起边疆”可归纳出击退匈奴威胁,修筑万里长城,B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统一货币文字,D符合题意。故选择D。
4.B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分别是统一货币和统一文字,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在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在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B符合题意;图片没有涉及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内容,ACD排除。故选择B。
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其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事务,D项正确;丞相管行政,西汉刺史监察地方,太尉管军事,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6.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分裂割据状态,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状态;1276年元朝的军队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的长期分裂割据状态;而宋朝没有完成国家统一,明朝、清朝不是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才完成国家统一的。由此分析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作出突出贡献的朝代有秦朝、隋朝、元朝,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7.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经济上采取统一货币的措施,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8.B
【详解】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霸战争的局面。材料中“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说明秦朝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项正确;嬴政在统一六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个人作用,排除A项;秦朝统一当然与军事力量有关,排除C项;材料说明的是秦朝统一的原因,不是说明秦朝建立国家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的内在用意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君主专制统治。B项正确;适应时代变迁是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的外在需要,排除A项;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的前提是秦朝已经完成统一,排除C;继承前代制度与史实不符,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0.A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11.A
【详解】
根据材料“木方上用小篆对“王”、“皇”、“制”、“诏”等部分书写用字进行了规范,并对卿、太守等部分官职名称变更提出了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内容关于皇帝制和官职名称变更,这体现了秦朝采取措施来巩固统治,建立君主专权制度,A项正确;清朝君主专制政治制度达到顶峰,排除B项;秦朝没有推行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管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
根据材料“周文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对于李斯的建议,秦始皇当即予以肯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废除分封制。秦始皇时期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项正确,排除B项;皇帝制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夏朝时期开始实行世袭制,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3.(1)态度:否定。
(2)不同意;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避免了西周实行分封制出现的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
【详解】
(1)根据“秦王(始皇)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庶民,抛弃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等信息可知态度是否定。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对于作者对秦始皇的评价应该持不同意的观点;因为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避免了西周实行分封制出现的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
14.(1)禅让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分封制;保证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3)秦朝;郡县制;丞相。
(4)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
【详解】
(1)由材料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可知,代表的是原始社会;“选贤与能”指的是在部落联盟首领的选举上依据是“贤与能”,原始社会末期以民主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据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禹传子,家天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中的“封建”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就是说用同姓诸侯构筑一道屏障,来捍卫周天子的中央权威。这指的是分封制度。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使西周发展成为强盛的国家。
(3)依据材料四的图片内容“皇帝、太尉和御史大夫”判断,这是秦朝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故图示中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图中①空缺处应该填丞相。
(4)据材料五“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可知,自秦朝开始设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行,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点睛】
本题考查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5.(1)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2)公元前221年 嬴政(错字不给分)
(3)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果关系
(1)
内容:根据所学可得出,商鞅变法中,鼓励耕织的措施,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根据所学可得出,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措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
时间、人物: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东方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3)
关系:根据材料“……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及所学可得出,可以从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二者具有因果关系等角度作答。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